去年3月27日,国家习在法国访问时曾说:“我们不会忘记,无数法国友人为中国各项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中有冒着生命开辟一条自行车‘驼峰航线’、把宝贵的药品运往中国抗日根据地的法国医生贝熙业。” 习提到的贝熙业是法国著名医生,他在待了41年,直到1954年才离开。贝熙业在西山北安河留下了著名的贝家花园。
去年3月27日,国家习在法国访问时曾说:“我们不会忘记,无数法国友人为中国各项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中有冒着生命开辟一条自行车‘驼峰航线’、把宝贵的药品运往中国抗日根据地的法国医生贝熙业。” 习提到的贝熙业是法国著名医生,他在待了41年,直到1954年才离开。贝熙业在西山北安河留下了著名的贝家花园。
贝熙业医术高明,心怀慈悲,在时他不仅为袁世凯、徐世昌、黎元洪等大人物治过病,还救治过不少穷人和学生。贝熙业在西山建的贝家花园至今还在,当地70岁以上的居民都还能回忆起贝熙业给他们看病的经历。抗战时期,贝熙业利用自己特殊的身份,协助敌后根据地转移进步人士,并给八军运送医药物资。
在西山留下印记的还有著名诗人、作家圣琼·佩斯,上世纪二十年代初,时任法国大秘书的圣琼·佩斯在西山桃峪观内创作了他的代表作《远征》,40多年后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另外,翻译了法文版《红楼梦》的法国著名汉学家铎尔孟也曾造访西山。
1913年4月,刚过而立年的法国医生贝熙业随法国公使团抵达。那时的他或许不会想到在一住就是41年。在时,贝熙业不仅是法国的医官,还兼任东交民巷法国医院的大夫。当时在东交民巷有两家外国医院,一家是医院,它是今天医院的前身;另一家就是贝熙业任职的法国医院,法国医院虽然新中国成立后停办,但当时法国医院大夫的医术在城享有盛誉,贝熙业也不例外,他在普外科方面的高超医术得到了当时的推崇,袁世凯、徐世昌、黎元洪都曾得到过他的医治。
贝熙业在有两处住所,在城内的住所位于东城区大甜水井胡同22号、24号院,22号是一座青砖二层坡顶楼房,已于2008年拆除,24号的临街小楼也同时被拆,但院内格局依然完整,保持原貌,有高大的厅堂和精美的游廊,还有一个东跨院。贝熙业大夫交际广泛,他经常在家里举办文化沙龙。法国前任大使毛磊曾撰文写道,后来的诺贝尔文学获得者圣琼·佩斯、诗人谢阁兰等知名的汉学家、探险家、文化人常于此,上海馆居斯塔夫·夏尔图森甚至定期从上海飞到参加,介绍他从川藏一座收集到的梵文莲华经,并把故事翻译成108首诗歌。
1923年,贝熙业在西山北安河修建了合璧的别墅——贝家花园,这成了他在的第二处住所。西山的贝家花园南、北、西三面环山,依山势建3组建筑群,占地约1平方公里。最高处海拔约400米,紧邻鹫峰森林公园。据说贝熙业在此修建花园是因为女儿患肺病,需要一处空气清新的僻静之所进行休养。这里林木苍翠,山泉淙淙,景色秀丽,空气清新,有利于他女儿病体的康复。
如今贝家花园的地址是海淀区苏家坨镇贝家花园5号,是海淀区重点文保单位。整个建筑群中石头砌筑的碉楼显得独树一帜。这座典型的中国传统风格的碉楼,与清代所建的香山健锐营碉楼十分相似,其源头可远溯到西南川滇地区的少数民族碉楼民居,与欧洲中世纪的城堡并无关系。山腰间的一处平台上还有一座中式庭院,台上建有一座五楹厅堂,主楼及其花园则是一组合璧的建筑群。
贝熙业任职的法国医院主要服务在京法国人,收费昂贵,普通人生病很少能请得起洋大夫。搬到西山后,贝熙业的有了“用武之地”,附近的北安河、温泉的村民,患病时经常找他医治,贝大夫总是有求必应,诊断后经常将药箱中携带的药品无偿送给村民。据一位老村民说他母亲患乳腺癌,由贝大夫手术治愈也分文不取。因此,贝大夫在当地人中留下了非常好的口碑。附近的老百姓都亲切地称他居住的别墅为“老贝家”。
西山的中法大学成立后,贝熙业被聘为校董。中法大学附中(今47中学)邻近贝家花园,师生有急病也找贝大夫看,学校为了感谢贝大夫,在温泉村西修了一座花岗岩石桥,在石桥北侧的梯形护栏石上刻了“贝大夫桥”四个大字,为中法大学创始人李石曾题写。此桥前些年被废弃,去年海淀区有关部门特地照原样重建,以纪念这位国际友人。
在贝家花园内碉楼东面另设铁质大门,门上嵌有一块红褐色石板,上镌行书题额“济世之医”,这是李石曾与夫人姚同宜于1936年给贝熙业的题字。一年后日军占领北平,大批文化人南迁,贝熙业大夫一直留在了北平。1954年,年过八旬的贝熙业回到法国,6年后,在法国去世。贝熙业的儿子让·易·贝熙业后来子承父业,成为一名知名的心脑血管医生。
们很尊敬他,就把这座别墅称为‘贝大夫花园’。由于的关系,黄浩很早便认识贝大夫,结成知心朋友。贝大夫同情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他自愿为我们运送药品器材。他是外国人,又是有社会地位的名医生,在西山地区有着别墅,又有自用汽车。加上日本侵略者对他一直是另眼看待的,这些有利条件,使他从城区运送药品器材到西山附近,既安全又畅通无阻。”
贝熙业还是一位白求恩式的国际友人,抗战时留在北平的他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作出过突出贡献却鲜为人知。
抗日战争期间,贝家花园曾是京西地下情报联络站的一个重要网点。多少有志于投身解放区参加的知识,通过这里翻越妙峰山来到门头沟斋堂抗日根据地,转而去晋察冀边区或陕北延安。晋察冀边区八军,缺医少药,也常常通过这里把买来的医药医械转移到门头沟斋堂,进而运至晋察冀边区或陕北延安。贝熙业曾多次协助敌后根据地移送人员和转运药材。
20世纪40年代在燕京大学执教的英国籍教授林迈可先生在其回忆录《八军抗日根据录》中记载了1941年12月他为了日寇的,取道贝家花园辗转来到敌后根据地的经过。
贝熙业大夫有一位朋友叫黄浩,是新街口中华的长老、新街口小学校长。此人是地下工作者,专门在敌占区购买医药医械,然后,通过不同渠道运送到晋察冀边区,八军白求恩战地医院或其他缺医少药的地方。
据《新观察》1980年第5期,发表刘致祥一篇故都地下情报工作回忆录,记述黄浩长老曾数次通过贝熙业大夫转运医药医械给晋察冀边区的情形:
“这里,我们必须提到一位法国朋友,就是当时在北平东交民巷开设法国医院的贝熙业大夫……这位慈善为怀的法国友人,经常为附近的患病老乡免费医治。老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