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称封邦建国,周天子把一定的土地和人口,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2)三公九卿制:丞相(协助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下达诏令、监察百官)、太尉(全务)
②削实权:在中央把相权一分为三(设枢密院分割宰相的;用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设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权);在地方上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
④影响:提高了行政效率;军国大事皆由裁决,皇权高度发展。军机处的设立,是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2)使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助长了的因循守旧之风,导致官僚主义、之风盛行,阻碍社会进步。
②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消极影响:君主,使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容易出现;助长因循守旧之风;造成官僚机构的膨胀,官僚主义、贪污盛行失;妨碍社会进步等。
内容:按财产划分居民为四等级;大会成为最高机关;建立四百人议事会,前三等级可入选;建立陪审法庭;废除债务奴隶制。
(3)克里斯提尼 内容:划定10个地区部落;设立五百人议事会;成立十将军委员会;陶片放逐法。
(4)伯利克里(古雅典黄金时代):向男性;陪审法庭成为最高司法和监察机关;为担任和参政发工资,发观剧津贴
②《十二铜表法》的条款虽然没有给平民带来多少好处,但的编篡仍是平民的胜利,因为有民成文法就得按律判决和量刑,贵族不能像过去那样任意解释习惯法。
1688年光荣,标志英国资产阶级结束;1689年议会颁布《法案》,实施国王,议会;标志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确立。
①在君主立宪制政体下,国王是国家元首、联合王国武装部队总司令和英国国教的世袭。但君主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而作为国家的象征的地位更为突出。
②国家的中心在议会,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由内阁掌握行并对议会负责,法律上赋予英王的都由内阁和议会行使。
①美国是联邦制国家:联邦高于各州;各州有一定自治权。意义是既能国家统一,又能发挥地方积极性。
②分权制衡原则: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互相制约。(+)掌握立法权;--总统(元首、军、政首脑)掌握行,选民间接选举产生,4年一届;联邦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总统有权否决通过的法律,但复议时若以2/3多数再次通过即为有效;总统有权提名最高法院大,但须批准。
知道法兰西第三国和《德意志帝国》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制的异同。
②行归内阁和总统。总统由国民议会选出;任期7年,可连选连任;总统是国家元首及军队最高统帅,总统与议员共有创议法律之权,总统征得参院同意可解散尚未届满的;内阁部长由总统任命,总统和内阁部长共同向议会负责。
③联邦议会和帝国是立法机构,行使立法权。较小,帝国对没有任何行政监督权,只参与制定法律和预算的;
中国近代史:旧主义时期(1840—1919年) 、新主义时期(1919—1949.9)
③允许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关税由中英双方协定;(此外通过条约附件,列强还取得了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居住及租地等。)
⑵战争:1856---1860年;英法联合发动; 1860年,列强攻入城并园。
⑶结果:签订了《马关条约》:①中国割让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②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③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④允许日本在华设厂;
⑷影响:加重人民负担、列强侵略深入内地;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刺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
③全盛-------北伐和西征,至1856年,太平在军事上达到全盛。//: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⑤危局-------提拔陈玉成和李秀成;洪仁玕提出了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施政方案《资政新篇》
局限性: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农民阶级是小私有者,具有狭隘特性。不是新生产力的代表,不可能提出科学的纲领。
1912年元旦中华成立,颁布《中华临时约法》-------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
(2)意义:清王朝,结束了封建君主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观念深入;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1)直接原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导火线日以后中心由转移到上海,主力是工人(工人阶级由此登上舞台)。学生、罢免贼的职务、在和约上签字
(3)评价: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运动(性质);显示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主义的开端。
(1)条件: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广泛;各地组织的建立;国际帮助。
(3)主要内容:党的奋斗目标是资产阶级,建立,消灭资本家私有制; 党成立后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①1927、4、12,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②1927、7、15,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七一五”(失败标志)
:①1935、10,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与在陕北的红军会师;②1936、10,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成为全国抗日战争的开端;1937年8月起淞沪会战;1937年12月南京大;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抗战进入相持阶段;1940年下半年,八军百团大战;1942年与1945年初两次远征缅甸;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抗战胜利结束。2、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1)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1946年6月撕毁协议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1947年春起,重点进攻陕北和山东解放区。战略
1949年4月北平和谈破裂,发动渡江战役;4月23日,占领南京,标志国民在的结束。2、新主义胜利意义
:结束百年史;改变世界格局,壮大和平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被民族解放斗争的士气。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的建立
委员会是最高机构,拥有立法权和行;摧毁旧,建立新国家机构(普选);人员由选举产生,人民有权监督罢免;人员薪金不超过熟练工人工资;逃亡资本加工厂归工人合作社管理;八小时工作日。评价
:局限:未接管法兰西银行、未同外省者联系、未发动。性质:世界建立实行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意义:
(1)1917年二月了罗曼诺夫王朝,资产阶级建立起临时。(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两个并存)
(2)1917年4月列宁发表《四月提纲》,提出从资产阶级转变为社会主义的任务;七月流血事件——两个并存局面破裂
(4)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和平》和《土地》,组民委员会,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性质);打击了帝国主义;将社会主义理论变成现实,开创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开辟人类历史新。第六单 元现代中国的建设与祖国统一
(3)1954年一届召开后,中国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发挥协商和监督职能。1956年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1982年确立“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与共”方针。
:《共同纲领》已初步了制度;1954年或《中华人民国》(体现人民和社会主义原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以国家根本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
《共同纲领》明确,1954年正式确认; 1984年颁布《中华人民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体现了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
:(1)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
(2)1982年制定,形成以为核心的法律体系,使建设制、法律化,为依国奠定基础。
(3)1999年,九届全国把依国写进,使中国法制建设达到新高度,成为中国法制建设的里程碑。
1998年《中华人民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进一步加强基层,普遍推行村民自治、选举。
:80年代初提出构想。就是在中华人民国内实行,港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1)1984年12月签署中英关于问题的联合声明;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恢复对行使主权。
(4)1990年成立海基会,1991年成立海协会。1992年达成一个中国的“九二共识”。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对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1)提出:1953年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2)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互不内政、平等互惠(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1)参加会议(1954年4月),这是新中国首次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重要国际会议。(2)参加万隆会议(1955年4月),提出“ 求同存异”的方针。
(1)原因:①20世纪70年代广大发展中国家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②中国的国际地位如一提高,越来越多的国家,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
1971年联合国26届大会通过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国在两合国的一切席位,包括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2、中美关系正常化:
(1)背景:中国国际地位提高,面临苏联以及问题的解决;美国霸主地位,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
(2)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在上海签订《中美联合公报》承认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和一个中国原则。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3)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背景:雅尔塔体系奠定两极格局框架;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苏联实力增强,美苏在和国家利益上矛盾加剧。
(1)1947.3杜鲁门主义提出(),标志冷战开始。(2)实施马歇尔计划(经济)扶持和控制欧洲。 苏联成立经互会相对抗。
(3)1949年成立北约组织(军事);1955年苏联成立“华约”组织从此,在欧洲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原因:战后,铲除军国主义,消除封建落后因素;美国减免战争赔偿、提供资金物资、采购军火给养;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重视科技与教育。 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开始谋求成为大国目标。
1961年 在南斯拉夫、埃及、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等国下,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首脑会议在贝尔格莱德举行。旨:
(1)表现: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积极推行单边主义;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发展中国家等多种力量并存。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