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故事 > 正文

黄河石楼段-晨报山西-生活晨报

类别:历史故事 日期:2018-11-10 15:00:33 人气: 来源:

  黄河从石楼县曹家垣乡许家山村入境,自石楼县西山乡后北头村出境,流经石楼县共59公里,历4个乡镇15个村。

  全县有屈产河、义牒河、坪泉河、和合河、小蒜河、韩家山河六条支流,由东向西注入黄河。屈产河是本县的最大河流。水源主要是大气降水,受降水量和季节的影响很明显,因而水源不稳定。

  黄河沿岸有转角渡和辛关渡两处渡口。转角渡位于韩家山乡转角村,可常年摆渡,主要是运送货物和亲友往来,历来为陕北和晋西的要渡。辛关渡位于韦家湾乡辛关村,亦称东辛关,与清涧县高家山乡西辛关隔黄河对峙,可常年摆渡。

  10月的最后一周,山西晚报千里走黄河采访团了对第七站石楼县的采访。29日下午,采访团先和当地有关部门以及一些地方文化学者进行了座谈。以往的座谈会基本一个多小时就结束了,石楼县的座谈会开了整整三个小时,七嘴八舌,都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填充进更多的采访点。刚有设想,便有行动;定好线,便立刻联系有关人员,工作效率之高令人惊叹。

  石楼县文物旅游局局长曹哲源因为堵车,绕了大半个石楼县赶回来,马上又要赶着上省城,他用一句话概括石楼县的文旅资源:一铜一木一奇人,一树一湾一首词。这句话中蕴含了石楼黄河文化、青铜文化、古建文化、红色文化。接下来的三天半时间里,采访团进行了一一探访。

  九曲黄河十八弯,石楼的这一弯有什么特别?这个位于石楼县前山乡马家畔村的黄河湾被发现的时间并不长,前往这一湾的正在修建。

  从前山乡郝家山村到任家崖,逐渐驶入盘山段,这段正是在修的通往马家畔黄河奇湾的旅游公,基特厚,尚未铺设面,总长大约3.8公里。再有两三个月,将彻底完工。

  县文物旅游局的工作人员介绍,以前来这里都是翻山走小,黄河奇湾被发现后,想要亲眼目睹这一奇湾的人越来越多,就算是一张照片都是稀罕物,这才有了勉强通一辆车的小。赶上省里决心打造黄河、太行、长城文化旅游板块的好时候,修一条通往黄河奇湾的便迫在眉睫。

  黄土上颠簸将近20分钟,眼前骤然开阔,停车场、观景台、演出广场都已完善,一湾黄河水正在前方。

  黄河在晋陕峡谷总体流向为由北向南,自辛关黄河大桥以南6公里处,陡然向东,冲刷出一个弧形大弯。从入湾处至出湾处,黄河绕了8公里长,几乎像是一个圆,是万里黄河弯度最大的湾。若是从高处俯视,该湾西窄东宽、尾部,两面基本对称,宛如一个金色闪耀的大葫芦。“葫芦把”的地方是这道湾最窄的地方,仅为700米,从马家畔看到的是“葫芦肚”,也就是这个湾最宽的地方,为1700米,最高处与水面垂直距离为196米。这就让视觉上产生了水道浑圆,山体如神龟浮游水上的景色。站在观景台,两边悬崖峻石,气势非凡,水湾内河面宽阔,水流平稳,最窄处170米,最宽处430米,人称“黄河奇湾”“天下黄河第一湾”。

  黄河奇湾独有的风景最先迷住的就是摄影爱好者,像郑慧民一年有8个月在拍摄黄河奇湾,今年是第九个年头。他手中拿着不同季节里拍摄出黄河奇湾的独特景色,或白雪覆盖、或雾气蒸腾、或山清水秀、或红日蓬勃、或山枯水瘦……郑慧民说,枯山瘦水不受游客喜欢,却是写生者最爱;北方人见惯了白雪,却让南方客惊喜赞叹,不同的景色都有不同的人群喜欢。

  同样也在这里拍照的高虎应则喜欢为大家免费唱曲山间小调,让游客们玩得更尽兴。高虎应和郑慧民都说,等到两三个月了,来黄河奇湾的游客肯定会特别多,他们都很期待。

  作为石楼县文化旅游重点打造的一处景区,上上下下都很重视,县里一些群众演出团体,听说采访团要走访黄河奇湾,纷纷加入了义务演出的队伍。上午10点半左右,一场热热闹闹的演出在观景台上展开。锣鼓、秧歌、走秀、独唱,更有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摇滚版三弦表演,全场。太阳当空、热汗满头,每个人都那么投入。这场演出的总指挥郑燕燕说:“为了宣传好我们石楼,都是应该的。”

  在黄河奇湾的采访中,郑慧民曾拿着一本清雍正版的《石楼县志》,一字一句地告诉采访团,黄河奇湾是古渡口,明末时李自成的起义军曾从这里渡河。

  1936年2月20日,率领红军东征,顺利东渡黄河,踏雪沿官道山行进30余里,到达了位于石楼县城20公里的义牒镇留村。之后,共在石楼7个村庄居住生活过19天。据说,《沁园春·雪》就在留村写就。

  10月30日下午,采访团来到了留村。一处曾经为当时货栈的院落,黄泥抹墙,修缮齐整,用作了《沁园春·雪》创作地的展览馆。馆中,有一些图片文字展示,还有一尊仿真像,坐在桌旁,手持毛笔,纸上文字正是《沁园春·雪》。

  石楼文物旅游局的任玉洁指着展板,告诉山西晚报记者,摘录的是曾思玉将军以及童小鹏(当时在红一军团司令部工作)当年写的日记。童小鹏在1936年2月20日的日记中写道:“说也奇怪,在河西时每天总是穿不住大衣,行军时竟汗流浃背,可是到了山西却变起天来了,整天没有太阳,昨天下午竟下起雪来了。”1936年2月25日又写道:“休息,又下起雪来,寒风凛冽,雪花飘飘,煞是像陕北的三气。”——和词作中描写雪景而待天晴的背景十分吻合。

  除了这些私人日记的记录,展览室里还有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长征》、中央党校出版的《向学习》、中史出版社出版的《走进山西》等作品,均提到《沁园春·雪》创作于山西石楼留村。

  男人冬泳 打一食品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历史风云网-历史风云网,历史网,启蒙历史网,川教版历史教学网,可圈可点高中历史网,阿木古尚历史网,古尚历史网,烟云往事历史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