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名人 > 正文

灵璧怎样?灵璧究竟怎样?央视记者采访他时他的一席话让灵璧人振奋了!

类别:历史名人 日期:2019-9-23 0:14:35 人气: 来源:

  近期,著名历史学家阎崇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灵璧奇石文化、钟馗文化以及楚汉文化等作了一一解读。

  著名历史学家,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专著有《努尔哈赤传》《清朝开国史》(上下卷)《康熙帝大传》等。

  灵璧,于北宋元祐元年置县,因“山川灵秀,有石皆璧”而得名。这里是中华奇石的主产区、楚汉战争的古战场,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万应之神”钟馗的故里,享有“奇石、虞姬、钟馗画,灵璧三绝甲天下”之美誉。

  一座小城,两大战役,改变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促进了汉民族之灵魂和风骨的形成。垓下之战,了汉王朝气势磅礴的宏伟篇章,让辉煌的汉文化光耀于全世界;齐眉山之战,改写了明王朝的命运和格局,奠定了作为都城的基础。灵璧,这座千年古城,于无意中上演着地域经济文化的兴衰沉浮,甚至成为撬动某一时期历史演进车轮的重要支点,在中国的文化版图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鲜明印记。

  垓下之战,是楚汉战争的决定性战役,在我国战争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十面埋伏、四面楚歌、霸王别姬等一幕幕经典的故事和传说发生在灵璧、结束在灵璧,也深刻地影响着灵璧。唐代著名诗人高适凭吊垓下古战场时作《东征赋》曰:“次灵璧之逆旅,面垓下之遗墟。”史学泰斗郭沫若在《中国史稿》中这样写道:“垓下在安徽省灵璧县南、沱岸。”《中国历史地图集》把垓下标注在安徽灵璧的东南部。

  对垓下之战,史学界有人将其比喻成“东方的滑铁卢”。若用辩证思维来看待,战争的结果固然是项羽四面楚歌,自刎乌江,但如若没有项羽兵败垓下,哪有刘邦的胜利?又哪有汉王朝400多年基业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垓下之战为汉王朝的奠定了基础,对中华民族的融合、繁荣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说,灵璧是汉王朝的源起之地,垓下之战了中华民族精深的汉文化序幕,汉人、汉族、汉字、汉语、汉学……对我国历史和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产生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在2010年垓下之战遗址高层论坛上,“汉兴之源”这个主题得到了中国社科院秦汉历史研究会、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以及历史地理学、考古学专家们的一致认可。

  公元1399年(建文元年),燕王朱棣以“清君侧,靖国难”的名义从起兵发起“靖难之役”,从一南下,经、山东、河南、江苏到安徽灵璧境内,遇到建文帝军队的顽强抵抗,朱棣率领的“靖难军”与建文帝的军队在灵璧西南娄子镇(现改名娄庄镇)展开齐眉山大战(当地又称其为燕王三打娄子镇)。经过浴血奋战,朱棣取得了这场决战的胜利,成为扭转战局的重要转折点,此后一势如破竹攻入南京,坐上皇位,改元永乐。清康熙《灵璧县志》记载:“及成祖靖难兵至灵璧齐眉山之战,梦感城隍,力斫追将之马。及明日,战急,平安来追,适马蹶见擒。事定后,念神之功,加爵为灵应侯,与州城隍等职。”灵璧县从明成祖加封灵璧城隍与州府同等级别以来,民间就以约定俗成的方式,在农历五月二十八举行盛大的庙会活动,一直延续至今。

  如果没有朱棣在齐眉山之战的胜利,靖难之役的结局也许就会出现逆转,那么朱棣的雄心壮志也将难以实现,“永乐盛世”也就不复存在。朱棣在位期间,明朝经济文化发展达到顶峰,古代类书之冠《永乐大典》的编纂,开创了明代的文化盛世。1421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在元大都的废墟上建设新的城,彻底改变了中国南北的格局。有了朱棣迁都,才加速了的繁荣,使之成为全国的、经济、文化中心。现在城的建筑风格主要还是在明清两代不断完善的基础上形成的,故宫、天坛、长城、十三陵等这些界上首屈一指的建筑,也是在明朝进行修建和完善的,这也是旅游界常说的“明清看、隋唐看西安”的来历。从这一意义上说,齐眉山之战改变了大明王朝的历史进程,也使中国的经济文化中心从南方转移到北方,奠定了的地位。灵璧是“明盛之地”,这一观点也得到安徽省社科院明代历史研究所专家们的广泛认可。

  “灵璧一石天下奇,声如青铜色如玉”,这是宋代诗人戴复古对灵璧石的由衷赞美。提及灵璧,人们都会想到位居中国四大观赏石之首的灵璧石,她集“瘦、透、漏、皱”四奇和“声、形、质、色、纹、意”六美于一身,为历代帝王将相、文人雅士所钟爱。

  灵璧石最为人称道的是她的美学价值。安阳殷墟出土的磬中之王“虎纹石磬”就是用灵璧石磨制而成,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现已作为国宝被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载入我国第一部专家撰述的国宝鉴赏读物《国宝大观》。灵璧石自北宋起就被列为贡品,宋徽在首都开封建造“寿山艮岳”,大肆搜运四方奇石,灵璧石就被列为强征之首。宋人杜绾所著《云林石谱》中记载:“宿州灵璧县,地名磬石山,石产土中,岁久穴深数丈。”该书汇载石品116种,将灵璧石列为奇石之冠。清乾隆帝六下江南三次驻足灵璧,并御赐灵璧石“天下第一石”的美称。2007年灵璧县被中国观赏石协会授予首批“中国观赏石之乡”荣誉称号。2010年灵璧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资格并成功注册灵璧石特色产品。

  灵璧石是我国古代的石质乐器的首选材料,有玉振金声、余音悠长的特点,《尚书.禹贡》中就有“泗滨浮磬”的记载。《吕氏春秋.古乐篇》有载:“命大臣击磬,以象帝王之磬,以舞百兽。”1970年,新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时播放的《东方红》乐曲,也是用灵璧磬石制作的编钟演奏的。灵璧县对中国传统民乐进行继承和创新,于2010年用灵璧磬石成功研发制作出传统管弦乐器,填补了中国民乐史上的空白,被民乐专家称为中国民乐史上的大和里程碑。磬石琴、磬石笛、磬石二胡,也获得国家专利授权。

  灵璧石的人文科学价值也极为丰富,历代帝王将相、文人墨客也把钟爱灵璧石的情感寄托在文学作品之中,留下了大量的诗词歌赋,尤以米芾《研山铭》和苏轼《灵璧张氏园亭记》最负盛名。此地还留下米芾拜石,苏东坡“醉卧灵璧石、三题灵璧石、画竹易石”等趣闻轶事。

  清初著名学者金埴在其著作《不下带编》中记载:“钟(馗)乃灵璧人,至今在焉,多以丹砂绘其祖像而货以资食。上有县篆者,尤灵应云。”在灵璧,钟馗赶考、钟馗嫁妹、以及钟馗与唐明皇之间发生的传奇故事广为流传。《梦溪笔谈》之《补笔谈》记载了钟馗在唐明皇梦中捉鬼和吴道子画钟馗像的故事。感钟馗刚烈忠诚,封其为“赐福镇宅圣君”,并把钟馗画像悬挂在宫中以驱妖除邪,还遣大臣把吴道子的钟馗像送到钟馗故里灵璧,在端午节和除夕悬挂钟馗像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下来。

  灵璧人自唐代起始画钟馗,经历一千多年的发展,已深深扎根于民间,寄情于民俗,赞誉为“神州一绝”。1915年灵璧钟馗画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蜚声。灵璧也正因独树一帜的钟馗画艺术,在2003年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之乡(钟馗画)”称号。2006年5月,灵璧钟馗画列入安徽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钟馗作为人三位一体的民神,承载了人们“反对,主张”的美好愿望,浸润着人类“惩治奸邪,正气”的主题,刚正不阿、扶正祛邪、的钟馗,成为我国从古至今廉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们砥砺、标拔正气、美育心灵发挥着属兔的今年多大重要作用。《灵璧赋》赞曰:“钟馗实之包公也,包公乃之钟馗也。此二者实乃徽皖之双璧、中华之古今正气也!”

  隋唐大运河与万里长城齐名,堪称中华古代文明瑰宝中的“双子星”,是我国古代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综合国力水平的杰出代表。古汴河灵璧段,是隋唐大运河通济渠上的重要联接线,在漕粮运输、文官赴任、南北经济贸易交流和多民族社会文化融合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条大运河,孕育了沿线周边无数的名城古镇,着散落在中华大地上的一颗颗璀璨多彩的文化明珠,在古汴河基础上开挖的新汴河,至今仍发挥着畅流财赀和南水北调的作用,可谓福佑中华、泽被古今。

  坐落在古汴岸的张氏园亭,是北宋仁年间著名学士张损之的私家园林,借助大运河得天独厚的地理和人文景致,吸引了大批仕族、文人雅士来此园游玩下榻,留下了诸多诗词歌赋和传奇故事,不乏苏轼、欧阳修、曾巩、米芾、黄庭坚、贺铸等唐宋名家,其中苏轼与灵璧的渊源最深,多次拜访张氏园亭并在著名的《张氏园亭记》中抒发了自己“将买田于泗水之上而老焉……岁时往来于张氏之园,以与其子孙游”的愿望。

  古城灵璧由运河滋生,因运河崛起,大运河了灵璧的兴衰,也直接推动了灵璧的经济繁荣和人文兴盛。借助大运河,灵璧成为唐宋经贸交流的集散地和南北文化交融的汇聚地,这里商贾云集,名士汇聚,引起朝廷的重视,于宋元佑元年(公元1086年)改“零壁镇”为“零壁县”;政和七年(1117年)因宋徽钟爱灵璧石,改名“灵璧”。位于灵璧县娄庄镇蒋圩村的“花石纲遗址”,充分证明大运河灵璧段在我国历史上发挥着重要的水运输作用,2013年5月,该遗址经国务院核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单位。

  

关键词:康熙大传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历史风云网-历史风云网,历史网,启蒙历史网,川教版历史教学网,可圈可点高中历史网,阿木古尚历史网,古尚历史网,烟云往事历史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