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上的今日 > 正文

上将因请毛泽覃吃饭受降职处分

类别:历史上的今日 日期:2017-8-9 11:28:31 人气: 来源:

  抗日战争期间将领笑他军衔低,他答陈诚、胡南都是学生,让对方羞愧不已,自讨没趣。(此话来自人民网,原载《大地》 2006-09-15 第十八期 )

  陈奇涵,1897年出生,江西省兴国县人。1919年入韶关滇军讲武堂分校学习,1925年入黄埔军校,同年加入中国。1926年派往江西从事兵运工作。1926年5月,通过了所谓的“整理党务案”,跨党的赏只能从中作出一个先择,实质上是对员进行“清选”。当时已经升任黄埔军校少校中队长,有着丰厚待遇的陈奇涵不渝,不改初衷,毅然声明:“宁当普通员,不当的官。”他辞去的,脱下皮鞋穿上草鞋,从此了工农之。“九死,矢志不移”的陈奇涵在1955年授衔为开国上将。

  陈奇涵是赣南早期运动的著名、赣西南根据地的重要创建人之一,曾被誉为“赣南农民的一面代表旗帜”的陈奇涵,1897年出生在兴国县潋江镇坝南村一个农民家庭。1919年考入滇军讲武堂韶关分校。1925年进入黄埔军校,历任连长、大队长,同年加入中国。1926年5月,在制造的“整理党务案”中,毅然声明:“宁当普通的员,也不当官。”1927年初,在南昌创办国民军第三军军官教育团,陈奇涵任教育团党支部和参谋长,积极协助在南昌开展活动,为中国培养军事。

  大失败后,为保存和发展的力量,陈奇涵潜回家乡兴国,1928年3月被任为赣南特委委员兼军事部部长,在赣南积极恢复和发展了农村党组织,开展游击战争和组织农民武装,创建了赣南红军第25纵队,形成了连绵数百里的红色区域割据局面。这为红四军、红五战赣南,也为赣西南及中央苏区的开辟,奠定了的基础。1929年4月,率红四军回师兴国。陈奇涵向反映了兴国的情况和农民问题,为制定兴国土地法提供了重要参考。并还协助举办了兴国县第一期土地干部训练班,为土地运动培养了一批重要。

  1930年10月,陈奇涵先后任红三军团团长,红三军、红四军参谋长,红一军团参谋长,江西军区参谋长,红十五军团参谋长等职,参加了中央苏区一至五次反“围剿”战争和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参谋部部长兼延安卫戍司令,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三分校校长,辽宁军区司令员,东北军区参谋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江西军区司令员,解放军军事法院院长,最高副院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陈奇涵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可谓叱咤风云,功勋卓著。1955年申报军衔时,他填了“中将”,写道:“中国在党和毛的正确领导下,奋斗二十余年,今天已经胜利成功了。对我来说,个人的地位高低和得失是一个非常渺小的问题”。他还以诗言志:“富贵非吾愿,我不希,人类齐解放,攘攘与熙熙。”陈奇涵在整个的一生中为人正直,淡薄名利,把毕生精力贡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人民军队的建设事业。

  抗日战争爆发后,于1937年8月25日发布命令,将红军改编为八军。陈奇涵调任总参谋部下属第四局(教育)局长,负责全军的教育训练工作。8月下旬,中央决定成立绥德警备区,延安的东北大门。根据的提议,陈奇涵出任绥德警备区司令员,绥德地委郭洪涛兼任。

  绥德地区国共两党斗争极其复杂,陈奇涵指挥所属部队深入乡村,开展群众工作,宣传抗日救国纲领和减租减息政策,密切军民关系。接着,在尖锐复杂的反顽和反斗争中,他执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方针。在每日举行的“商议”会上,陈奇涵唇枪舌剑,以雄辩事实揭露派抗日的行为,并深入群众,在群众中揭露派的投降行为,在军事上进行积极配合,随时派出部队包打据点,指挥部队对公然袭击八军的军队进行自卫反击。

  为抵御日军的进犯,陈奇涵指挥警备区部队抢修了黄河两岸的河防工事。1938年4月至1939年6月间,日军曾数十次对河防八军阵地发动进攻。陈奇涵沉着应战,一方面施以“半渡而击”的战术,待敌人渡到河中心时,突然猛烈开火,歼敌于上岸之前;另一方面,他积极防御的方针,派出精干的小分队从侧背打击敌人,配合行动,使敌人腹背受击,撤退。在陈奇涵的直接指挥下,绥德警备区的抗日和反顽斗争,取得很大胜利。曾称赞陈奇涵和他的同事们,了延安的东北大门。

  在绥德警备区,绥德专员何绍南是个有名的“摩擦专家”,一贯消极抗日,积极,制造了不少。一天,他从胡南处要了个“少将”的头衔,跑到陈奇涵跟前炫耀说:“奇涵兄,兄弟我是第二战区部主任,现在又是少将,老兄你是什么衔级呢?”陈奇涵轻蔑地看了一眼何绍南说:“我们人是的,不为做官,若你一定要论衔级,那你好好想想,我在黄埔军校是当教官的,陈诚、胡南都是学生,你说我该是什么衔级呢?”陈奇涵这一席话,让何绍南顿时感到羞愧不已,自讨没趣。

  陈奇涵一生刚正,作为陈奇涵将军的侄孙,陈健坦言自己没有得到过爷爷的“关照”。相反,将军爷爷倒是在他的人生上多设置了几道“障碍”。

  当年被陈健认为“障碍”的,是将军写的两封关于他的信件。收信人不是陈健自己,他当时也并不知道爷爷所做的一切。

  第一封信是在陈健16岁的时候写的。当时,将军动员陈健到兴国高兴良种场劳动锻炼。这令他不解:自己有这样的家庭背景,为何还要去劳动锻炼?为了让陈健在良种场锻炼,将军特地给良种场的场长写了一封信,让场长对陈健严加要求,不能有什么特殊的待遇。果然,农场上下给予了陈健更加严格的“关照”。

  第二封信则是在陈健18岁时写的。那一年,将军给兴国县武装部写了一封信,让陈健几个兄弟都去参军,但前提是,无论是谁参军“都得按程序办”。最后,严格按照程序行事,陈健实现了参军的意愿。陈健告诉记者,算上自己的父辈和爷爷辈,他们家已经是五代从军了。

  在生活上,陈奇涵对亲人的要求也常严格。陈奇涵向来自己的子女及亲人要做到“”:不多拿,不贪污,不耍。令陈健记忆深刻的是,当年粮食很紧张的时候,将军回过一次兴国,太祖母告诉他家里吃饭很困难,但将军并没有讲什么,县送来的粮食也被将军了。将军对家人解释说,全国粮食都紧张,大家都困难,不能搞特殊化。

  当然,将军并非不知人情世故。在他看来,正因为自己身居高位,所以他严格要求自己的亲人,以作表率。合情合理之处,将军也给予亲人温暖的关爱。在一次通信中,将军对陈健说,若需要“毛选”(即《选集》),他可以立即帮助解决。

  推荐:

  

关键词:毛泽覃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历史风云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