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名人 > 正文

流散文物 “拼”出真实“万园之园

类别:历史名人 日期:2017-12-23 16:33:50 人气: 来源:

  大水法?那儿只属于园东北角很小一部分;西洋楼?面积只占圆明园总面积的2%。历史上真正的圆明园在哪里?近日,圆明园考古取得重大发现。考古人员在如园两段巨大石条上,发现了嘉庆的御笔题刻。正是通过这些文物,“拼贴”出一个真实的圆明园。

  去年8月,圆明园遗址公园首次在微博、微信、直播软件等新平台上直播考古实况,邀请了市文物研究所圆明园课题组组长张中华现场,直接向展示西洋楼遗址区的远瀛观考古现场,让更多的人可以在网络上“近距离”观看并了解考古工作。

  从1996年开始,市文物研究所就对曾有“万园之园”之称的圆明园开始了考古工作,发掘了藻园、园宫门区、含经堂、万方安和、上下天光、养雀笼、远瀛观等多处遗址。截至目前,近20年时间里共出土文物5万件(片)。根据《圆明园遗址考古工作计划(2014-2020年)》,圆明园考古工作正在全面开展,未来计划重点发掘大宫门遗址、如园遗址、紫碧山房遗址、文源阁遗址和方壶胜境遗址等。

  据市文物研究所圆明园课题组组长张中华介绍,考古队员偶然在两块巨大的石条侧面发现了嘉庆的御笔题刻,“尤其比较惊喜的,是在这个御题两个字的下面,发现了两个印章,其中一个印章写的是‘嘉庆御笔之宝’,这是一个玉玺。另外还有一个叫‘夙闻诗礼凛心传’。所以说我们能够明确断定这块碑是嘉庆留下的。印章的字迹清晰可辨,但由于石条巨大且倾倒于湖中,暂时还无法一窥全文面貌。根据发掘出的码头遗迹,推测经常坐船从水而来,直接从延清堂北侧码头上岸,进入如园。延清堂大殿周边还点缀多处云朵石,这也是在其他建筑中少有的装饰。拥有四个方向出口的假山环岛也是此次考古中的一大发现,处处都显示出江南园林景致的情趣。”

  2014年,考古队在发掘大宫门河道周边文物时,于河底淤泥中无意发现一尊鎏金铜象首。当这个泥疙瘩被送进实验室,经多个月清洗后,才露出了自己的“真容”。象首上有长而卷的鼻子、长牙、大耳,制作工艺考究,整体造型精巧,线条流畅自然,神态安详逼真,虽饱经泥水荡涤,但在灯光下依旧闪耀。象在中国文化中被视为高贵吉祥的象征。在佛教里,它是普贤的坐骑,代表着功德。古代帝王也喜欢制作大象雕塑,并把它们放置在重要殿宇中作为装饰物。圆明园课题组推测,这个鎏金铜象首,应该是整个大象的一部分。在大象摆件被整体运走时,象首可能不小心掉入河中,幸运留存至今。

  目前,圆明园展览馆正在举行出土文物展,这也是圆明园遗址公园首次向展示1996年以来20余年的考古发掘。此次展出的106件文物均为圆明园遗址考古发掘出土的珍贵文物,主要包括铜器、玉器、琉璃、瓷器和建筑构件,件件有特色,件件有故事。

  展览中有一块不起眼的琉璃砖,长约20厘米,宽约10厘米,表面施深蓝色的釉,这是2015年在海晏堂遗址出土的一块披水砖。“用传统眼光看,它就是一块深蓝色的琉璃砖,但是再仔细看,它的侧面写了一个‘青’字。经过专家的指点,立刻意识到这并不是深蓝色,而是青色。在圆明园考古发掘的过程中,不仅出土了常见的黄釉和绿釉琉璃,还发现了青、白、黑、红、紫等5种釉色。故宫建筑以和绿色为主,代表着庄重和,而圆明园建筑有7种颜色的琉璃之多,说明圆明园是一个轻松、生动、适合休闲的地方。”张中华说。其中一件带有卷云纹的黄釉琉璃构件是2015年9月在西洋楼养雀笼遗址的地下发掘出来的。“这个养雀笼遗址本身有文献记载,还有铜版画流传到海外,传说这里曾经养过孔雀,但我们在文献里一直没有查到。”

  张中华介绍,养雀笼其实是西洋楼景区一组风格合璧的牌楼。有意思的是,从西向东看,这组牌楼是中式的,从东向西看,这组牌楼又是西式的。张中华和同事在考古发掘这里的时候,发现牌楼的地基有用于拴铜丝的榫眼结构,“通过这个发现,再加上文献资料,我们推断出铜丝能通过地基上的榫眼和牌楼的柱子交错编织成铜丝网,网里养鸟,中间供皇室穿行,人从中间过,鸟在两侧鸣。”

  上周末,在第七届江苏书展上,中国圆明园学会学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史地民俗学会副会长的“万园之园的倩影——《圆明园的故事》”吸引众多读者。近年来,这位80后的圆明园专家,一直在通过查找各种流失的圆明园文物,来重新让对于圆明园有一个更加直观的认识。

  “我参与寻找圆明园流失文物至今10年了,圆明园到底有多少文物流失海外,现在谁也说不清楚,因为当年的文物清单已经被毁了,但这一直是我的梦想”,说,“大约是在2006年,我在西单的一个胡同民宅里发现了疑似大水法里面的石鱼。这个消息通过的报道,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关注。后来经过多方考证,确定那对石鱼就是圆明园大水法石鱼。在的推动下,最终使石鱼回归圆明园。这对石鱼应该算是近几十年来圆明园回归文物中价值最高的文物之一了。”

  2001年,本科毕业,因为家里没有负担,他没出去工作,于是花在圆明园研究上的时间更多了。在这一时期常在平媒和网络上发表关于圆明园的文章,因此得到了圆明园遗址公园一位老领导的赏识。2004年9月进入圆明园管理处文史科工作,主要负责圆明园史料的收集和整理,“每当有圆明园文物被拍卖或发现,都会有很多朋友和问我,现在中国哪里还能看到圆明园的文物?现界的大小博物馆里究竟有多少文物是圆明园的?我一时都难以回答。查阅资料,以前也从来没有任何一个人和机构系统梳理过关于圆明园流散在中国国内和海外的文物清单,以致出现了大量文物‘被圆明园’的现象,本来不是圆明园的藏品却被以讹传讹地当成圆明园旧藏予以介绍甚至著录于部分文物图录和历史书籍之中,如唐代画家张萱的《捣练图》和东晋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等名画均非圆明园旧藏,却被传为是从圆明园抢得,而后带到国外收藏的。”

  2005年,完成了自己的第一部学术著作《昔日的夏宫——圆明园》。这本书不仅再版,而且以11000册的印量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此书现已全部售罄)。随后,《三山五园旧影》、《万园之园》等书籍的出版,让在圆明园研究中的关注度得到了大幅提升,特别是2013年撰写的《谁收藏了圆明园》,更是将研究重点放在了调查流散在外的圆明园文物上。

  圆明园究竟有多少文物流散在外,没人能回答。《谁收藏了圆明园》一书中列举了700多种流散在外的圆明园文物,其中国内的石刻物件部分大多是对前人工作的整理,流失海外的瓷器、玉器、字画等文物都是多年调查所得。

  在看来,因为之前从没有做过类似的工作,所以每一个发现都是突破,而其中最有意思的,则是和文物本身相关的故事。比如苏轼的《寒食帖》,1860年被英法联军掠走,经多方辗转后,被日本收藏家菊池惺堂获得。1923年东京地震时,菊池家遭火灾,所藏古代名人字画几乎全部被毁,当时,菊池冒着生命将《寒食帖》从烈火中抢救出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东京屡被轰炸,这幅画却安然无恙,最后被国民买回,至今仍被珍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中。

  “仅法国最大的王宫之一枫丹白露宫收藏的来自中国圆明园的金银首饰、瓷器、香炉、编钟、宝石和金银器就有4千多件。”说,“当时的‘英国首富’詹姆斯·莫里森,从英国公使额尔金的私人秘书洛赫爵士手里买下大量圆明园的旧藏文物,放在他的乡村私邸‘放山居’。1965年、1971年和2004年,莫里森家族先后委托英国佳士得公司进行了3次拍卖,每一次都引起巨大轰动。其中一件清乾隆浅黄地洋彩锦上添花万寿连延图长颈葫芦瓶,最终以2亿2千万的价格成交,创世界拍卖纪录。”

  圆明园,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营造技艺、精美的建筑景群、丰富的文化收藏和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而享誉于世,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和“万园之园”。今年年初,上海长风公园铁臂山的一对石狮子成为了“网红”。据传其可能来自圆明园,因而吸引了许多人争相前去目睹这件新晋的“镇园之宝”,曾经对此进行过,“1860年10月,圆明园遭到英法联军的和。之后,从晚清到,圆明园历经多次盗抢、拆毁,属于圆明园建筑的各种物件、园中藏品流散于。据我的研究,在长江以南,虽然曾经传闻许多地方出现过圆明园的构件,但目前唯一被认可的只有在苏州拙政园收藏的置放花盆等用的石雕柱础,其与圆明园西洋楼景区现展陈的石雕柱础相同。”

  据资料显示,这批保存于拙政园中的石雕柱础珍贵之处均为成对遗物,远香堂北面有2件,玉兰堂前庭院内有2件,盆景园内有4件。玉兰堂的2件依然还在,盆景园只剩2件,远香堂北2件石雕柱础并非圆明园遗物。8件石雕柱础的现今已发生变化,其中4件被移至苏州园林博物馆的序厅。据苏州园林博物馆管理有关人员介绍,石雕柱础是圆明园的流散文物,代表了皇家园林文化,将4件造型更好、体量更大、保存更完整的石雕柱础移到馆内,一是想将皇家园林、江南园林、教园林等体系融合到一起,方便游客更直观地学习、对比,另外也为了更好地展示和如此珍贵的文物。

  有关资料记载,清末的时候,一苏州籍陶姓京官得到9件圆明园内置放花盆等用的汉白玉石雕柱础,后作为传家之宝。1951年11月拙政园整修,1952年向的同时展示了一批珍贵文物,其中就包括该批圆明园汉白玉石雕柱础。“”期间,石雕柱础遭到,“”后,工人拉盆花时发现其中一件石雕柱础已经粉碎,于是将其余8件妥善保管,才使得珍宝留存至今。虽由人作,宛自天成。这些保存在拙政园中的石雕柱础均雕刻精美、造型别致。8只都刻有西洋蕃花图案,是乾隆时期融合西洋风格的典型之作。造型上有四方直上直下形、四方束腰形两种,其中四方束腰形的石雕柱础顶部呈不规则扇形层面,甚为罕见。

  据介绍,在的动物园也有圆明园的遗物。“动物园的前身‘城南公园’始建于1921年,系时任直隶督军曹锟创建,故有‘曹锟花园’之称,占地600余亩。据史料记载,曹锟命人于1921年从圆明园文源阁运走数十车假山石,由西直门火车站运至,用于其府私家宅园建假山。1952年,市将府岸部分重建为人民公园。”

  事实上,一些流失海外的石雕构件,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已经逐渐回归。圆明园第一件完整回归的流失文物,是一件观水法石屏风,这座石屏风最早被宣统的叔叔载涛存放在私家花园内,1977年运回并原址复位;谐奇趣北侧喷泉在上世纪二十年代被搬到东城区翠花胡同某大院花园内,直到1987年才被整体移回圆明园原址复位。

  2010年10月18日,也就是圆明园罹劫150周年纪念日,圆明园回归文物展举行。参展的一对石狮子,威武中透出俊秀,灵巧中不乏。2010年,它们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石化机关服务中心捐赠,从西城区北新华街112号回归圆明园。北新华街112号原是双合盛五星啤酒厂创办人郝升堂的住宅,1913年,郝升堂从圆明园拉走了许多太湖石、汉白玉石雕栏板、石笋、石刻匾额、石雕花盆等,建成一座仿苏州式花园宅院。这座宅院现由石化机关服务中心作为居民住宅管理使用。石化机关服务中心认为,文物是国家的,流散文物回归圆明园,既有利于文物的安全、和遗址公园的建设,又可以更好地发挥教育作用,于是将石狮子在内的一批文物捐了出来。展出的雕花石洗、雕花石堆、雕花石桌、西洋石构件、石狮子,其实只是流散文物的冰山一角。

  2006年春天,偶然经过西单横二条的一个四合院。凑巧的是,平日里紧闭的宅院大门正好开着,不经意地一扫,就这样与门内的一对石鱼打了个照面。“当时只觉得是个老物件儿,并不知道石鱼跟圆明园有关系。”说。

  2006年底,看到一个法国传教士上世纪二十年代拍摄的两张老照片,拍摄的是圆明园大水法,似曾相识的石鱼让他想起了春天的“惊鸿一瞥”:大脑袋,有点像胖头鱼,尾巴是翻卷过来的。独特的造型跟四合院里的石鱼很相似,有没有可能就是同一对呢?

  意识到老照片作为史料的重要性,一口气把此前零零散散翻阅过的圆明园老照片整理了一遍,并开始有意识地寻找更多、更清晰的老照片:翻拍国外出版的画册、从潘家园“淘宝”,更多的是直接购买。可老照片不像书籍,想买就能买,“1949年之前的老照片数量本来就少,而且大部分都是外国人拍摄的,如今散落在全世界的各个角落。”

  如今,全世界已经发现的圆明园高清老照片共有300张左右,收集的就有220多张。其中最早的,是摄影师奥尔默1873年拍摄的圆明园西洋楼遗址照片。在《谁收藏了圆明园》一书里,每件文物都有历史照片、最新照片以及详细的文物流散过程。

  所有关于圆明园的照片收藏中,他最满意的是一张原版的琉璃塔照片。后来查到了照片拍摄者的日记,日记表明拍摄者是在1900年12月26日下午参观的圆明园。

  “这是目前我们发现的最后一张琉璃塔照片,因为它在1901年被掉了。以前很多史料都记载塔是1900年被的,但这张照片说明至少在1900年年底塔还在。所以它对塔的变迁和过程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我买这张照片时,价格非常便宜,因为那时候并没有形成市场。”

  “因为圆明园被烧了,所以一张照片的内涵就会让我们少研究五年或者十年。”他说。遗憾的是国内关于圆明园的研究曾中断过三四十年,所以三十岁到六十岁之间的研究者基本很少,“希望更多的年轻人加入我们,要不圆明园研究将出现很大的空白。”

  在一张圆明园木建筑老照片中,发现,这是国内发现的首张圆明园木建筑照片。该照片对研究圆明园被英法联军后建筑的变迁将起到很重要的参考作用。

  据介绍,从照片上可以看到,大殿有8根立柱,屋檐处雕刻有精美的图案。虽然庭院杂草丛生,但大殿保存基本完好。经反复鉴定分析论证,基本断定此照片所拍摄的主体建筑为圆明园四十景之一的濂溪乐处知过堂大殿。

  濂溪乐处位于圆明园中部偏西。知过堂位于濂溪乐处景区内最后一组建筑,是乾隆四十七年(1782)所建。据史料记载,1860年英法联军圆明园时,因濂溪乐处景区偏远,并未被英法联军所,但之后毁于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

  延伸相关词:

  陈小艺被曝姐弟恋,倒追小伙被当保姆,陆贞传奇演员表,人鱼情未了 电视剧,莫小棋三级,保拉的诱惑,李慧珍老公,luciano rivarola,如意剧情介绍电视猫,电视剧当狗爱上猫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历史风云网-历史风云网,历史网,启蒙历史网,川教版历史教学网,可圈可点高中历史网,阿木古尚历史网,古尚历史网,烟云往事历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币安app官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