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世界历史 > 正文

我在北大听让阅读少走弯

类别:世界历史 日期:2020-1-5 18:37:02 人气: 来源:

  帮你看清已婚男人历史对今天的:新世界与新史学——北大博雅讲坛App上线发布仪式暨《全球通史:从史前到21世纪(第7版新校本)》新书分享会”在大学隆重举行。大学出版社党委副李成保、北大培文集团总裁高秀芹、大学出版社市场运营中心主任王林冲、大学历史系教授高毅、大学历史系教授徐健、大学历史系副教授曹寅等嘉宾出席本次北大博雅讲坛App首发式暨新书分享会,并就历史对今天的、经典畅销书《全球通史》第7版新校本的出版意义等展开对话和讨论。

  “北大博雅讲坛”系大学出版社积极响应国家“书香社会、全民阅读”的号召,依托大学的社会影响力和大学出版社深厚的作者、图书资源倾力打造的,以“阅读中国 悦读经典”为旨,结合互联网强国战略及互联网新的特性建立的品牌化、系列化名家活动平台。2018年更是获得国家财政支持,入选大学第一期文化品牌项目,并连续多年在新闻出版业互联网发展大会上被评为“优秀阅读平台”。

  北大博雅讲坛至今共举办了220多期精品活动,在雄安创业会客厅、北大书店等区域,共建立11家“北大博雅讲坛全国阅读空间”,带动更多的力量加入到推广全民阅读的行列中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北大博雅讲坛推动全民阅读和营造书香社会的微光,逐渐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与好评。

  2019年初,北大博雅讲坛团队在整合以往资源的基础上,向前推动北大博雅讲坛App项目启动实施。经过8个多月的紧张工作,“北大博雅讲坛”App今天正式面世,标志着北大博雅讲坛品牌跃升至新的高度,构建出全方位、多角度全民阅读推广模式。北大博雅讲坛App功能强大,集在线直播、点播、、书单及讲者等多种资源于一体,能满足参与者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需求。无论用户在何时、何地,都可以实现“我在北大听,让阅读少走弯”。

  北大博雅讲坛App打破传统的单一的面对面的形式,而是采用直播。为什么要做直播?就是希望不要过度包装、过度营销、过度策划内容,给读者输出真实的内容,还原内容的本质,还原作者的本质。我们希望通过App在短时间内把大量的知识用最精彩的方式呈现给读者,我们读者也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领略到一个专业或一个领域最新的、最前沿的知识,所以我们首先选择了直播。

  直播结束以后,我们会把直播的视频剪辑成15分钟的主题短视频,读者可以在App上播放和回看。然后再把作者的放到这个平台上来供大家阅读。还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书单板块是由北大出版社的作者、专家和教授来推荐阅读书目,并且给出了推荐理由。还有一个板块是关于讲者,我们希望讲者讲完以后再以讲者的形式呈现到平台上,未来有更多的读者,如果还想继续听、继续学,那么我们可以再次把老师邀请回来讲大家喜欢的内容。

  今天,我们做北大博雅讲坛App的目的就是让大家在阅读的这条上少走弯,让更多的读者朋友走得更远、成长得更快、发展得更好。

  新的时代衍生出了许多新的问题,当我们注目于当下和未来之时,历史学家却在时刻我们回头看。在今天的读者选择中,历史类著作占据了很大一部分比例。我们为什么要阅读历史?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与过去的世界还有什么关联?今天面临的问题,是否可以把根源追溯至漫长的以前?如果历史是一条无尽的通道,我们将如何认识自身在时间中的?

  二十世纪70年代,美国著名历史学家也是“全球史观”的者斯塔夫里阿诺斯出版了他的集大成之作——《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这部书一经问世,即赞誉如潮,并被翻译成多种文字,界各地产生极大影响,全球畅销2500万册,中文简体版已经销售600万册。

  历经时间的淘选,《全球通史》已成家喻户晓的经典之作,作者斯塔夫里阿诺斯自初版后,便不断更新再版,以期更加贴合现实关怀。从第1版到我们熟知的第7版,它始终致力于让读者理解我们的过去,以便于更好的理解我们的现在和未来。因此,今天迎来了由北大培文策划,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全球通史:从史前到21世纪》第7版新校本,继续践行着斯塔夫里阿诺斯对“新史学”这一目标的号召。

  北大培文集团总裁高秀芹在新书首发式上对《全球通史:从史前到21世纪》(第7版新校本)的出版发表了致辞。高秀芹回顾了自2005年在大学出版中文版第7版修订版以来的销售情况。这部经典之作,在中文版出版后已累计销售超过600万册,出版十余年来,一直稳居历史类图书销售前列。作为一部风靡半世纪的史学经典,它早已走出自己的史学圈子,而进入寻常百姓的眼中。

  这也引出了作为出版方需要回答的主要问题:为什么还需要花费如此巨大的精力去重新出版它的新校本?如何面对推出新的版本中潜藏着的不确定性?

  这种既源自于对作者斯塔夫里阿诺斯夙愿的继承。《全球通史》在不断完善中走到今天,它从初版后便不断更新再版,正是为了能更加贴合现实关怀。这部书从不追求一劳永逸,而是与日俱新,为了理解变化中的世界,去不断寻找新的全球视角。正如斯塔夫里阿诺斯所说,新世界需要新史学。而不断更新的《全球通史》,正是致力于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新史学。

  更重要的,也来自于新时代读者的新要求。新校本正是根据中文版出版10余年来,读者不断反馈的意见整合的基础上推出的。在不断加以改进中,才能让这本经典史学著作,更加当之无愧地交付更多读者手中。

  因此,新校本是我们今天可以读到《全球通史》最好的版本,也是最符合读者需求的版本。这本历经时间检验的经典著作,在今天具有了更加广泛的意义,通过了解书中的历史,也成了重新了解我们自身和所处的时代的重要途径。

  在《全球通史》首发式上,三位与会嘉宾,大学历史系教授高毅、大学历史系教授徐健、大学历史系副教授曹寅分别在新书分享会上就历史对今天的、《全球通史》第7版新校本的出版意义等分享自己的感想,并展开对话和讨论。

  高毅教授讲述了他如何看待《全球通史》这部历史著作在当下对人类社会的。他认为今天《全球通史》的读者在今天颇有贵族的气质,在横流的社会把关注点放在全球社会上,需要有一点心气。这部从全球视野出发的史著,能让我们洞悉天下大事,也能让我们知类的该怎么走,我们作为人类的一员,要承担的社会责任又是什么。

  他从历史的视角向我们讲述了“全球史观”产生的渊源:从18世纪欧洲对中国文化的崇尚,到19世纪的欧洲工业的完成致使“欧洲中心论”的产生,再到20世纪60年代以后对“欧洲中心论”的否定,从而了全球史观的径。

  在这种历史趋势下,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书中并没有明确指出我们将来的世界要哪里去,但是通过他的描述,给我们展示了一些可能性——这些可能性是有关“大同世界”的可能性。高毅教授向我们解释了“大同世界”这种全人类的美好愿景在东的深刻渊源,“大同世界”这样的概念即便在我们今天听起来像乌托邦式的存在,但他认为,如果“大同世界”是乌托邦,那也是大家该为之奋斗的乌托邦。这正是《全球通史》在今天给予我们的力量感。

  《全球通史》正是一部富有时代感和现实感著作。它并非一味地把读者拉向遥远的过去,而是试图让读者用过去的历史经验反身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让我们更加清楚自身在时间中中的,更让我们认识到未来我们该为何而继续奋斗。

  徐健教授将斯塔夫里阿诺斯置于整个学术脉络中,向我们阐释他之所以留名于今日的主要原因。把世界历史作为一个整体的历史来撰写,斯塔夫里阿诺斯并不是第一人,在他之前甚至追溯到启蒙时代都曾有不少学者做出尝试,但唯独斯塔夫里阿诺斯以全球史观影响于世。这部书出版的重要性在于把历史学从和推向了民间和草根,让中国一代代学生,不仅是历史学专业的,甚至非历史学专业的,都能对历史有重新的思考和认知。这也是历史家、历史学工作者担当的表现。

  正因为斯塔夫里阿诺斯打开了这,把大家引进了一个豁然开朗、如万花筒一般的世界体系当中。在斯塔夫里阿诺斯之后,我们可以看到,全球史观这样一个流派形成一股浩浩荡荡的潮流,一大批历史学家紧随其后,创造出更多闻名于世的著作。《全球通史》正是扮演着这种承前启后的作用。

  在如何看待《全球通史》中从中心论向全球史观转变问题上,徐健教授认为《全球通史》是这场伟大的转变中一次重要的尝试,更是中心论的代表作之一,但要突破欧洲中心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信息的不对称之下,需要几代历史学家的努力才能达到。而《全球通史》率先做出了壮士断腕的决心,这正是它的过人之处。

  曹寅教授从读者和著作本身的影响两方面来阐释《全球通史》对于今天的意义。通过对比今天东南亚社会的各个国家的历史观,如印度和缅甸——在这种社会之中,往往受国族史所限。他认为,有充分资源接触全球史观、接触《全球通史》的中国读者是幸运的。全球史强调联系,共享,而非排他。今天东南亚地区的国家正因为强调国族史而缺乏共享和流动的概念,这种历史观念上的遗憾导致了上的偏狭。当下战争的本质在于身份的,而《全球通史》所的共享空间,使得中国的年轻读者具有了更加广阔的世界观,因此难以陷入这种激进之中,在这方面来看,《全球通史》带来的全球史观是必不可少的。

  他还认为,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书写这本著作时,正因为带着进入其中,才能客观地尝试从中心论中跳出,更加宏大的全球视角。因此中国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不应该通过这种欧洲中心论来加强自己的中国中心论,从一个中心到另一个中心,而应该要普适性的“中心”观念,正如《全球通史》尝试做出的努力。

  与此同时,曹寅副教授从这本书的核心观点出发,去探讨今天社会的技术变革和社会变革。通过“资本”这一概念,来我们今天的科技未来,这也是作者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书中想要试图警示我们的。

  (从左往右依次是大学历史系曹寅副教授、大学历史系高毅教授、大学历史系徐健教授、主持人赵婀娜)

  在分别讲述了对《全球通史》这本书的感想和研究之后,三位老师继续就历史学家的素养问题进行探讨。历史书写者是否需要为所处的时代服务?作为一个史学家,怎样才能具备关照未来的眼光?

  三位老师一致认为,历史学家无法跳出关照现实的,正如《全球通史》所要尝试做出的努力。作为一部理解人类历史过往、现在与未来的经典著作,《全球通史》流露出的时代感与现实感时刻提醒我们认清所生活的现实世界与历史的内在联系,从而使我们的思想能够跨越时空的,看到历史的传承性。今天我们面临的很多问题,都可以从历史中找到根源。在叙述历史上的重大变故时,作者往往会联系当今形势,理清当今世界的来龙去脉。

  活动最后,会谈嘉宾们一致认为,阅读《全球通史》的意义在于,我们只有透过过去,才能看到历史对今天的,也才能看到人类的未来。每个时代都会面对新的问题,产生新的疑问,探求新的答案,因此,每个时代都要编写它自己的历史,而每个时代的人也需要阅读属于这个时代的历史。

  《全球通史》自上世纪问世以来直到今天,不断被再版、增录,这本风靡半世纪、启蒙全球四代人的历史著作,依旧是我们今天的选择,也是这个时代的选择。正是这样一部新世界的新史学,要求我们给它赋予崭新的面貌,使得这本历久弥新的经典著作,适应当代读者的需求。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历史风云网-历史风云网,历史网,启蒙历史网,川教版历史教学网,可圈可点高中历史网,阿木古尚历史网,古尚历史网,烟云往事历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币安app官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