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历史课上讲地理,地理课上说历史?没错!这发生在日前上海市民办立达中学的课堂展现现场,这也是上海首个针对新中考,对历史、地理进行跨学科教学的试点学校。
林怀东老师历史课上,一张古代陆上丝绸之的地图《跟随一带一,我们一起穿越》呈现在学生眼前。点着地图,林怀东问学生:“通过丝绸之,传出去什么呢?”“通过丝绸之,又传进来什么呢?”
围绕“一带一”,陆叶挺、林怀东两位老师分别公开讲授了地理课《黄土高原地区》和历史课《跟随一带一,我们一起穿越》,他们将人文学科历史和自然学科地理两门学科的知识融合,开展教学,进行跨学科教学,并结合了信息技术,实现三门学科知识的融合。
立达中学校长盛雅萍对此表示,像这样学科融合的探究很有价值,对于从小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帮助。因此学校不仅探索历史、地理的跨学科融合,还在其他课程上进一步探索融合。
历史课上讲地理?地理课上说历史?有一次,在给学生上历史课时,林怀东发现,当他讲到“一带一”里的坎儿井时,学生们居然都知道坎儿井地处新疆。学生们还滔滔不绝地讲述,坎儿井是新疆特有的灌溉取水工程形式。这个知识点林怀东从未对学生们讲过。原来,学生们是在地理课上知道坎儿井的。当时,林怀东有一种感觉,地理与历史课可以相互结合,融会贯通。
在日前展示的历史课《跟随一带一,我们一起穿越》,林怀东使用了两张地图《张骞通西域的线图》、《丝绸之线图》,根据地图林老师提问。孩子们踊跃讨论,并根据地图,讲述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过程。还对比了《张骞通西域的线图》和《丝绸之线图》,理解丝绸之是中国和沿途人共建的。这堂课带着学生们穿越千年,一西行,古丝绸之的时候,用地理观点来解释历史变迁。
林怀东说:“在这堂课中,地图的使用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历史地图,培养学生识图,读图的能力,学会从地图文献中提取信息、归纳材料。”
在陆叶挺老师的课堂上,他将地理课《黄土高原地区》注入了历史知识点。在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时,通过历史角度分析,从人口的不断增长、战争的因素入手,进一步说明一个地区的发展与其的承载能力有关。这就是可持续发展。
陆叶挺说:“很多知识点仅仅用一门学科的知识还无法完全解答。如黄土高原上的文化现象,如安塞腰鼓,如果仅从地理原因分析,可能无答它的规模庞大,它的气势恢宏。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引入古代战争的影响,这一现象就很好解释。
两位老师都表示,历史和地理有很多融合之处。地理学科多从空间的角度,研究地理的分布现状及原因;而历史学科多从时间的角度,分析事物变化的规律、原因,如果两者刘硕打关昕结合,分析解释有关现象就更全面。
如何将地理与历史两门学科的知识点相互结合、融会贯通?立达中学地理、历史组教师表示,虽然各学科分科有各自优势和知识体系,但在学习和探讨一些问题时,往往需要多学科的知识、观点加以分析,才比较全面、准确。目前正在建设的“立达中学史地学习平台”,以微信小程序的方式,由教师在后台根据教学内容定期推送微课微视频或者其他学习素材和学习内容,学生登录学习平台,借助平台开展自主学习,延伸学习时间,拓展学习空间,可以进行碎片化学习。
国家督学、上海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杨国顺表示,研究学科之间的融合是目前的一个方向。立达中学的史地学科是亮点,期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文化融合、跨地域、跨文化背景学习,从而使他们的思维品质进一步提升。上海市民办中小学协会吴小仲表示,立达中学的史地学科进行史地融合是上海第一家。在申报学科的时候,很多都是语数外学科,但立达申请史地学科,很有特色、有意义。协会王介方说,将历史和地理相融合,这是高难度的事,而且结合信息技术,对三门学科知识融合,难能可贵。协会王世虎给出,学科的相互融合,是教改趋势,孩子们在学习中使用不同学科的观点,可以举一反三,对知识进行迁移。
本文由海南柴油发电机组 www.hnjqc.cn整理发布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