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陈寿《三国志》载,东汉献帝建安三年(198年),“瑜从孙策攻皖城(今安徽潜山县北),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乔”“桥”本为两姓,后来“桥”通“乔”。苏东坡《赤壁怀古》词,“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二乔是倾国倾城的佳人,小乔和周瑜更是被后人谓之英雄、乔四玩死过的女人天作之合。
到清顺治七年(1650年),山东进士孙弘吉任庐江知县,一日“由公瑾墓(周瑜墓)西行,绕北岗数里,至真武观,小乔之冢在焉。然冢之前后,既犁为田,古甓缺裂已久,固不若公瑾墓之尚完也”。于是孙知县便“使人荷锸筑其坟”,并作《小乔辞》勒石记之:“大堤堤下水涓流,乔家国色古遗周。上有靡靡之茂草,四角花砖绕一抔。周郎尽卒三十六,江淮哀痛吴主哭。胭脂色褪镜奁移,曾在黄垆在华屋。只今幽隧已成蹊,东望周郎宰木低。里人喭甚勿复较,我将锦石列丹题”。清末,小乔墓再遭。抗日战争时期,安徽省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王况裴(湖南衡阳人,名宁度,号绿野),曾主持依原样修复。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