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中国近代史”属历史学系本科生主干基础课,为历史学系两门“通史”中的一部分,上承中国古代史,下接中国现代史。主要讲授1840年鸦片战争起始至1919年五四运动之前的中国历史。本课程的基本目的是:使学生基本掌握此时段中国历史的大要梗概,主要线索及发展;掌握中国近代史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了解相关的研究状况和重要前沿学术动态;了解重要的基本史实、史籍和知识点。同时对学生的历史认知能力、文献阅读能力及科研能力等进行属牛的今年多大基础性训练。
一、中国近代史的起止与基本线年的新旧主义史的转换与中国近代史的起止关系。教学讲授的时间范围: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2、分期与基本线索,旧史学的“王朝分期法”;1950年代提出的“三大说”;1980年代提出的“四个阶梯说”等等。
4、报刊(《万国公报》;《中外纪闻》;《强学报》;《时务报》等;戊戌及近代报刊的分析)。5、“帝党”与维新派的联合
本学期教学共计18周,周4学时。以课堂讲授方式为主。另辅以教学实习、读书、撰写读书笔记及作业、课堂讨论、复习讲评等教学环节。
中国史学会主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鸦片战争》、《太平》及其续编、《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中法战争》及其续编、《清末教案》、《中日战争》及其续编、《戊戌变法》、《义和团》、《辛亥》、《北洋军阀》,神州国光社1952年版,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2000年版,中华书局1996年版等。
成绩评定的主要指标:综合考察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对本研究领域前沿的把握、对文献资料的掌握程度,并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写作能力进行训练。
本课贯彻全学程考察的模式。评分标准如下:期中考察(采取写读书笔记和课堂讨论等形式),期中考察占该课程总分值的30%;另有10%的分值为出勤率、课堂纪律和日常读书、听课笔记等项考察。期末考试,占课程总分值的60%,采取闭卷考试的方式。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