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会现场本网记者崔蕊满/摄中国社会科学网讯2018年 8月 21日,第二届文献与历史研究暨“图书馆藏中国近代珍稀文献辑录、校勘并考释”研讨会在安徽大学隆重开幕。会议围绕安徽大学王天根教授及其科研团队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图书馆藏中国近代珍稀文献辑录、校勘并考释”研究工作,旨在探讨中国文献海播的历史语境及其海外文献与中国近代史书写等重大研究课题。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2018年8月21日,第二届文献与历史研究暨“图书馆藏中国近代珍稀文献辑录、校勘并考释”研讨会在安徽大学隆重开幕。此次会议由安徽大学新闻学院、《安徽大学学报》编辑部、《安徽史学》编辑部、中国报刊与社会历史研究所联合主办。会议围绕安徽大学王天根教授及其科研团队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图书馆藏中国近代珍稀文献辑录、校勘并考释”研究工作,旨在探讨中国文献海播的历史语境及其海外文献与中国近代史书写等重大研究课题。
中国社会科学社副总编辑、中国社会科学网总编辑罗文东,安徽大学常务副校长京,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研究所党委赵天晓,中国新闻史学学会会长陈昌凤,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施立业等出席会议开幕式并致辞。会议由安徽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姜红主持。来自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知名专家学者,以及“图书馆藏中国近代珍稀文献辑录、校勘并考释”课题组首席专家王天根教授及参加了会议。
“文献与历史研究”学术研讨会的发起,源于安徽大学王天根教授从图书馆发掘的大量涉及中国近代历史的珍稀文献;并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17年再获滚动资助。在今天的研讨会上,王天根对两年来“图书馆藏中国近代珍惜文献辑录、校勘并考释”课题组所取得的研究作了主题报告。
中国新闻史学学会会长、大学新闻与学院常务副院长陈昌凤认为,文献本身价值的确立之前一直属于历史学科的考察范围,以王天根教授为代表的科研小组致力于新闻与历史学科的交叉研究,开拓了崭新的研究径。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研究所党委赵天晓认为,“文献”承载的内容,具有再现历史的作用。除此以外,它的流传过程、运用方式、意读也是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探索,不仅需要历史学者的史料考释功夫,还需要借鉴诸如新闻学等学科的理论和视野;从而解析“文献”作为一种特殊的知识、学术生产的“媒介”性质,呈现经由“文献”而编织的知识和学术共同体及其网络。赵天晓对与会研究者们致力于新闻与历史学科对话的努力做了高度评价。
开幕式后,中国社会科学社副总编辑、中国社会科学网总编辑罗文东,中国新闻史学学会会长、大学新闻与学院常务副院长陈昌凤,复旦大学信息与研究中心主任黄旦分别作“媒介与信息”、“新闻史研究的百年径与未来前瞻”、“作为媒介的史料”等主题发言。
本次研讨会为期两天,将对文献、近代珍稀文献校勘整理、中国近代报刊与文献等多个议题进行专题研讨。梦见拉屎在裤子里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