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萌萌的老公一直以来,关于镇江历史文化方面的文字和图片从来都不少,而这么多记载当中,独缺一份“地理表达”。
一直以来,关于镇江历史文化方面的文字和图片从来都不少,而这么多记载当中,独缺一份“地理表达”。
今年,是镇江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三十周年。镇江首张《镇江历史文化地图》精彩亮相。地图的编制包括对历史文化内容的地理表达与概括、历代城池变迁、水系变迁以及历史文化遗址分布等,真实地反映镇江城市的发展演变轨迹,充分展现了现存的历史人文遗址、遗迹的分布状况,为历史文化遗存的与传承、当代城市的规划与建设、城市旅游历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为研究镇江城市发展变迁提供了一份直观的资料,更为城市的发展变迁留下一份系统的客观。
“地图的编制先后花了一年的时间,但其实想要做这个事情的想法已经由来已久。”作为《镇江历史文化地图》的主编之一,市规划局原副局长、市城市规划协会副会长田铁民坦言,自镇江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来,在历史文化发掘、研究、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积累了丰富的,城市考古屡有发现,城市历史形象也渐渐清晰丰满起来,此时,编制一份能反映镇江历史文化物质遗存和历史传承脉络的地图,成为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尝试。
镇江历史悠久,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在三千年以上,以来,城市规模与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建设与开发规模力度空前,3000多年历史遗留的宝贵遗产是镇江历史文化的精粹,也是城市价值之所在,“很多人对历史文化的认识也许有不少,但可能对地图上相对应的不太了解,用地图的形式表现城市的变化,反映城市发展轨迹和变迁,不仅是对历史的一种普及,更是对文化的一种传承。”田铁民说,去年年初,《镇江历史文化地图》正式由镇江市城市规划协会策划编制,在编制的过程中,他们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请教了古城考古专家,市勘察测绘研究院负责编制,先后修改十几稿,最终在今年初完成编图。田铁民表示,今年是镇江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三十周年,编制《镇江历史文化地图》,是一种庆祝、一种纪念,也是一项名城的实际工作。
打开对开的《镇江历史文化地图》,田铁民一一向记者:地图分正反两个版面,正面是《镇江历史城区及周边主要历史文化遗存分布图》,其范围覆盖了镇江市区包括大港在内的历史文化遗存相对集中的地区,包括镇江历史名称从“宜”“朱方”到“丹徒”“京口”“南徐”“镇江”之演变、镇江历史古城池的宏观分布和轮廓形态、历史上江河交汇口及历史遗存、各级文物单位和主要文保单位分布等。地图背面《镇江历代城池变迁及历史文化遗址分布图》,主要反映镇江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镇江老城范围及其附近区域的历史文化信息,“这是这张历史文化地图最为精髓和核心的部分,与古城相关的重要历史文化遗址、遗迹都聚集在这里。”田铁民介绍,这面主要内容包括镇江历代城池变迁详图、历史城门标注、历史文化街区分布、业已湮没的历史文化遗址,如历史河道、山岗、古代府衙、官署等的分布。
记者看到,为了更为全面地表达镇江历史发展进程,地图正反两面汇集了从明代到有代表性的镇江历史上山水方舆郡县地图,按照历史发展顺序放置的八幅图,概略地反映了明代、清代、等几个重要历史阶段中镇江城市的规模与城址变迁状况。“日本画僧反映镇江滨江城池面貌的画作和清代本土画家反映镇江地理风光的京江二十四景图,充实了地图内容,也形象地表达了镇江的历史风貌。”
“反映在地图上的内容应该算常丰富的了,背后的文献支撑,都常权威的。”据田铁民介绍,这张《镇江历史文化地图》,对城市发展演变、历史文化内容,做了高度的凝练,特别是对业已湮没的历史文化遗址做了大量调研查证,确定了相对准确的分布。地图采用的资料信息主要出自历史文献、文物单位档案、文物部门调查资料、考古机构古城考古和城市相关规划等,是多年来镇江城市历史研究以图示形式的集中展现,“结合镇江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地图将历史文化街区、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遗址等重点的地区作了具体详细的表示。”
为了方便携带与读图,地图采用对开规格。“对于底图的地图色彩、规格等,都是经过精心选择和研究的。”记者看到,地图采用最新城市建成区图为底图内容,以最新道、水系、居民地、地貌等作为底图要素,特别是对道网表示较为详细,老城中历史上延续下来的老地名一般也有表示。地图色彩总体以浅暖灰为基调,正面用不同浅色调分别反映镇江不同历史时期的城址范围,历史信息除图上注记外,对每个文保单位按级别进行了顺序编号,并在图幅下方配置对应的文保单位名录表格。则以不同色彩齿形符号勾勒出不同朝代城墙的与,不同色彩区分历史河道,不同浅色快表达历史文化街区及其范围,全城的已的历史文化遗址则汇总列表载于历史文化遗址名录中,“这是镇江首次尝试编制历史文化地图,因为很多内容都从未用过,所以对于色彩、符号等标识的使用,也经过很长时间的探讨。”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