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

中国最混乱时期影响中国历史几百年几乎人人难以自保

类别:中国历史 日期:2019-6-4 13:15:39 人气: 来源:

  从公元304年开始,到随后的135年间,在中国的土地上先后建立起16个的割据,并形成了独霸一方的,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的十六国时期。同时,因为五个主要外族部落入主中原地区,故而,在历史上也将这一时期称之为“五胡十六国”。

  这个时期的中国,各个外族力量不断兴起壮大,也处于更迭较快的时期,很多国家往往只存在了几年或几十年就草草了。

  早在西晋时期,秦、雍、并三地的好多地方,已经被羌、氐、匈奴所占领、居住,羌主要聚居在泾水及渭水下游以北,氐族则在渭水中游,以及下游南岸地区。之前,中原地区和各地少数民族本相安无事,相互扶持发展。

  但是,因为西晋的民族歧视较为严重,且针对于少数民族的一些也非常,引发了这些部落的集体,并与汉民之间开始了大规模战争。

  匈奴联合了其他部族,一起发起,杀了北地太守,又击败了雍州刺史等,此次行动后又得到了羌、氐的响应,最终,各部族推选氐族的将帅齐万年做了。这场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的厮杀持续了四年之久,大量的汉民失所,不得不辗转到梁、益等州讨生计,求口饭吃。

  由于,时局的动荡,的,让本就生活的流民更加无法,在这种情况之下,益州流民选举出了李特父子为首领,攻占益州,并取得成功。公元304年,李雄称王,公元306年建立大成国,实行减免赋税的政策,使得百姓得以安稳生活。

  西晋时期,各个名门望族占据较大的,对于寒门子弟非常看不起,且在上给予,这让很多有才学的寒门子弟极其不满。由此,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并引发多年的战乱。给各族人民,百姓都带来了非常大的灾难,林雪 普通话生活动荡不堪。

  由于,西晋的、机构的分崩离析,,力量急剧减弱,这给外族入侵带来了非常好的时机。匈奴部落,以兴邦复业为名,推选了刘渊作为反晋,兴兵起义。刘渊在公元308年登位,并将都城搬迁到平阳,也就是今天的山西临汾市。

  说起石勒,他本是上党武乡的一个平头百姓,因为贫穷和饥饿曾被贩卖为奴隶,后来,做了盗匪。巧合之际,投靠了刘渊,做了一名小将,便开始了自己的戎马征战生涯,并在数次战斗中取得战功。

  石勒成功后,将羯族作为国人,提倡文化教育,培养国民素质,用知识武装本族人民。除了学习之外,石勒还实行九品官人制度,广招贤士,致力于恢复农耕,促进国内的经济发展,在石勒的治理下,各地开始休养生息,百姓得以安稳生活。

  公元350年后赵,由冉闵建立起魏国,后又在公元352年时候被前燕所灭,仅仅存在了两年时间。鲜卑慕容部在当时处于较为落后的经济和文化水平,在公元352年的时候,将冉魏灭掉,建立了燕,史称前燕,而后,在公元370年被前秦,并由前秦统一了北方地区。

  氐族征战成功之后,建立了前秦,并在公元357年时,由苻坚即帝位。前秦时期对于寒门子弟加以重用,推行,世族,豪强,并积极促进生产、生活的健康发展。正确的治理策略和管理办法,让前秦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国力逐渐增强,并最终统一了北方。

  夏,在公元407年由匈奴人创立。西秦,公元385年由陇西鲜卑族建立,在431年。后凉,由前秦大将所建,等等,先后大大小小十六个政力在中国的土地上建立、。北魏立国后,经过拓跋圭、拓跋嗣及拓跋焘的经营,最后,于439年统一华北,进入南北朝时期。

  从历代皇朝的更迭,以及建立时间的长短可以看出,十六国时期的中国,常动荡的、不安稳的,这一时期对中国的历史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在这一时期,开创了少数民族部落进入中原的先例。此外,由于名门望族的长期,促使了各种草根揭竿起义,不甘于的思想形成并付诸行动。

  并且,动荡的时局,给各个草根提供了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各个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也乐于重用寒门志士,并在儒学的熏陶之下,恢复生产,促进经济发展,让当时的百姓得以有喘息之机,在动荡的时期,得到片刻的安稳。

  少数民族与汉族在战争中不断和融合,要想自己的稳固,者就必须考虑如何正确处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这也为后世制订各民族之间关系处理的方式和方法提供了借鉴,总结了经验,对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来讲,意义重大。

  该时期的民族大融合,一直持续到南北朝时期,最后,于隋朝时期完全融合。此外,几乎在同一时期,欧洲的西罗马帝国也在经历被日耳曼人、匈奴等游牧民族入侵,史称“蛮族入侵”。

   文章来源于博贝棋牌850游戏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历史风云网-历史风云网,历史网,启蒙历史网,川教版历史教学网,可圈可点高中历史网,阿木古尚历史网,古尚历史网,烟云往事历史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