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史学研究中心”成立 暨“中国近代史学文献丛刊”发布会纪要

类别:中国历史 日期:2019-1-21 15:27:09 人气: 来源:

  为进一步加强中国史学研究,增进学术交流与合作,推进史学理论及史学史学科建设,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正式组建“中国史学研究中心”(Center for Chinese Studies on Historiography)发布会在闵行校区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古籍出版社和商务印书馆等二十多所高校院所及出版机构的

  华东师范大学的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有着悠久的传统。这一传统可以追溯到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吴泽先生。早在1930年代中后期,吴泽先生便李达先生、吕振羽先生,紧紧围绕“中国向何处去”这一攸关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时代课题,出版了多部在我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学术著作。从1950年代起,吴泽先生又率先开展对中国近代史学史的系统研究,为后来中国史学史学科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中国史学研究中心的成立,旨在继承和发扬吴泽先生等老一辈学者所开创的学术传统,为同行搭建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进一步推进新时代中国史学研究的发展。

  “中国史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主持中心成立暨揭牌仪式。他代表华东师大历史学系,向支持中心成立的学校领导和各级职能部门,尤其是冒着“上海寒冬”远道而来的嘉宾表示感谢。华东师大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吴瑞君教授、师学理论与史学史中心陈其泰教授、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研究所于沛研究员、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张广智教授、南开大学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中心姜胜利教授、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杨艳秋教授、山东大学高等研究院陈峰教授、华东师大历史学系胡逢祥教授分别致辞。

  吴瑞君院长代表学校向“中国史学研究中心”成立与“丛刊”出版表示祝贺,并向与会学者嘉宾介绍了华东师范大学的校史简况、办学以及人文学科的传统与现状,肯定了历史学系近年在学科评估、重大课题立项中所取得的突出成绩,并期待历史学系再创佳绩,在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方面做出更大作为。

  陈其泰教授在致辞中指出,华东师大一直是中国史学史研究的重镇,长期以来形成了优良的传统,学术积淀深厚,四十年,经过几代学人的不懈努力,取得了丰硕的学术,影响力不断增强。他追忆起1990年与吴泽先生的一次深度,勉励同仁继承前辈学术遗产,打通历史与现实的沟壑,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历史现实相结合,深入推进史学理论及史学史学科发展,提升中国学术的话语权。

  于沛研究员发言指出,任何一个学科的成长与发展,离不开一批标志性的,离不开一支优秀的研究队伍,更离不开日益深化的学术史研究。学术的进步与繁荣,应当从实事做起,把课题、与人才联结互通,以实在的研究推动学科发展,华东师大的史学理论及史学史队伍是一个做实事的良好典范。理论的判断和阐释是中国史学理论研究今后该发展的方向,从中国古典史学的求真求实、经世致用,到今天提倡的关注现实、关怀人类,史学的功能和史家的担当,都是通过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的研究实现,我们生活在一个需要理论并且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中国问题和世界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历史的智慧。他期待“中国史研究中心”成立之后,为今后繁荣中国历史科学做出更大的贡献。

  张广智教授在致辞中祝贺“中心”成立和“丛刊”发布,对团队今年一次斩获两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感到欣喜。他回忆了与华师学理论及史学史同仁数十年的学术交往与合作,并寄语继起的青年一代能够自觉提升个人,沉潜钻研学术,在今后的工作中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姜胜利教授代表南开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贺信,向华东师大同仁在中国史学史学科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表示。贺信认为华东师大在史学史研究领域具有悠久的学术传统与深厚的学术积淀,形成一个不断进取、颇具体色的研究群体,是国内史学理论及史学史学科的研究重镇。中心的成立是传承吴泽先生的学术成绩,光大中国史学研究的重大举措,希望华东师大和南开同仁承续老一辈学者精诚合作的优良传统,“迁澜斋”和“学忍堂”的治学与为人,与更多的研究机构和学界同道,推进史学理论及史学史学科的繁荣与发展。

  杨艳秋研究员追溯了吴泽先生和尹达先生在中国史学史研究中的前缘。她认为1980年代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南开大学以及华东师范大学四个中国史学史博士点的创立,为以来的史学史学科发展奠定了基础,近年来各校中国史学研究机构的成立则反映了学科的活跃程度。中国史学史作为一个年轻的学科,依然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在中国与全球的背景加以审视,史学理论及史学史仍然任重道远。她转达了谢保成教授“一定要加强与上海的联系”的期望,各兄弟单位保持密切的联系,携手推动史学史研究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陈峰教授认为华东师大是史学理论及史学史学科交流合作的一个中心,举办过许多重要的学术活动,在中国近代史学史研究中具有非常强的性,不拘泥不保守,不为前人所囿,能够不断创新,层层攀高,令人钦佩。他期待在拥有中心这个交流的新平台之后,进一步深化与同仁的合作,继续发挥在中国近现代史学史方面的引领作用,进而带动史学理论及史学史学科地位和实力的提升。

  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瞿林东先生特别发来贺信,瞿先生指出:“四十年来,在老一辈学者的带领之下,通过两三代人的努力,中国史学研究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学科发展了,学位授权点增多了,著作更加丰富了,学术新秀不断涌现出来。所有金木水火土查询表这些,为中国史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新的条件。我,贵中心的成立与相关重要著述的出版,必将有力的推动中国史学尤其是中国近现代史学研究的创新性发展!”

  胡逢祥教授的发言回顾了中国史学研究所的点滴往事,并就如何继承老一辈的学术遗产、做好后继事业谈了三点想法。首先,应当通过中心这样的机构凝聚一种共同的学术,从事扎实的学术研究,不图“虚名”,不求短期“效益”;其次,应当以傅斯年所讲的“协作”的研究方法,学者在坚守各自学术兴趣的同时,注重团队协作,展开集众研究,形成一个比较集中的“火力点”,有效发挥中心的作用;第三,中心在中国古代与近现代史学研究方向的同时,应当对中国当代史学保持密切关注,为当代的中国史学建设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意见。

  在揭牌仪式上,华东师大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吴瑞君院长、吕思勉研究中心主任、史学理论及史学史教研室主任李孝迁教授为“中国史学研究中心”揭牌。

  “中国史学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后,华东师大历史学系王应宪副教授主持“中国近代史学丛刊”新书发布会。、李孝迁教授主编的“丛刊”系列,获“2018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上海高校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出版工程”资助,2018年11月由中国史学研究中心、吕思勉研究中心与上海古籍出版社联合推出,“丛刊”发掘了大量中国近现代史学文献资料,对于研究中国史学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上海古籍出版社总编吕健在发言中回顾了与中国史学研究中心科研团队的长期合作,在“丛刊”出版过程中,主编、编校者与编辑积极沟通,友谊得到进一步,为今后的长期合作打开空间。他指出学界以往偏重于古代史学文献整理,而近代史学资料因其浩繁冗杂而关注不够,表示将进一步加强与“中国史学研究中心”的合作力度,推进中国近现代史学文献出版事业。

  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总支琼介绍了思勉院近年的发展情况,并表示将与中心开展更多的互动合作,进一步发挥平台的作用,推进华东师大文史哲学科高质量的建设与发展。

  四川师范大学刘开军副教授代表“丛刊”编校团队发言,他结合编校《京师大学堂历史讲义》的经历,讲述了从事近代史学文献整理的付出与收获。他盛赞“丛刊”编校团队精诚团结,集思广益,共克难题,为青年学者打造了一个的学术平台。

  “丛刊”主编教授在发言中指出,策划编校“丛刊”的初衷,在于全方位地呈现中国近现代史学的生态,史学与时代的关联互动。当前社会资源比较富足,出版资助机制相对完善,为年轻人的学术研究提供了不错的大。年轻朋友从事这项值得做的、重要的学术事业,很不容易,希望学界前辈、出版界朋友给予更多的鼓励和支持,使得“丛刊”后续工作更为完善。他表示,中国史学研究中心推动的“丛刊”计划是一个的学术平台,真诚欢迎有志者积极加入,共同从事这项有意义的基础文献整理与研究。

  在“丛刊”主编李孝迁教授主持的座谈环节,与会学者围绕“丛刊”系列的意义与价值、未来建设的规划与思等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陈其泰教授在发言中对“丛刊”团队的远见卓识、集体协作以及不畏表示钦佩。他指出“丛刊”系列是一项很重要的出版工程,20世纪前半期中国史学由传统现代,文化交流非常活跃,各种流派通过史学评论方式展现,这套丛书为认识近代史学发展的总体过程,提供了富有价值的文献资料。

  乔治忠教授指出,在当前的学术考评体系中,文献整理不受重视,且费时费力,而“丛刊”编校团队,尤其是青年朋友在繁重的科研任务中能够沉潜“真”学术,从事这项惠及学林的工作,令人欣慰与敬佩。他充分肯定了“丛刊”在学术再评价中的意义与价值。

  于沛研究员认为,编校“丛刊”本身并非单纯的文献整理工作,更是一个艰苦的学术探索过程。这套“丛刊”的整理与出版,必将成为当代历史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希望青年史学工作者继续勇挑重担,将“丛刊”系列推陈出新,作出更多更好的成绩。

  张广智教授结合“丛刊”所录此前未见的两篇耿淡如先生的学记谈起,肯定了“丛刊”在发掘新文献方面的价值和意义,期待“丛刊”能够越办越好,为中国史学研究打开一扇窗。

  在发布会上,中国史学研究中心向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南开大学、山东大学的兄弟机构赠送“丛刊”。华东师大中国史学研究中心与上海古籍出版社历史文献出版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未来将在中国近现代史学文献的整理、研究与出版方面展开深度合作。

  在发布会举办过程中,窗外雪花纷扬,室内暖意如春,“中心”成立仪式暨“丛刊”发布会在学界朋友的祝福声中告一段落。凡是过往,皆为序章。此刻,我们重新上,负重前行,我们在学界同仁和出版界朋友的支持和帮助下,“丛刊”后续将呈现更多更好的,“中心”的学术事业将蒸蒸日上,为中国史学研究繁荣和社会进步作出应有的贡献。

  “中国近代史学文献丛刊”获“2018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上海高校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出版工程”资助,由中国史学研究中心、吕思勉研究中心与上海古籍出版社联合推出。此次推出的“丛刊”系列12种14册,包括《中国古代史学评论》、《中国现代史学评论》、《中国史学史未刊讲义四种》、《史学研究法未刊讲义四种》、《历史研究法二种合刊》、《史学方》、《现代大学史学系概览》、《近代中国史家学记》、《京师大学堂历史讲义合刊》、《陈啸江史学论文集》、《近代中国学者论日本汉学》、《英国文化史》。

  上一篇:第八期“中国近代史论坛”征文启事下一篇:《中国史学思想会通》新书发布暨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历史风云网-历史风云网,历史网,启蒙历史网,川教版历史教学网,可圈可点高中历史网,阿木古尚历史网,古尚历史网,烟云往事历史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