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6月26日消息:“永昌大元帅”金印、五十两金锭、一百两银锭等三件与张献忠“江口沉银”密切相关的国家一级文物,今天下午与观众见面,“江口沉银——四川彭山江口古战场遗址考古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展期3个月。
四川彭山江口古战场遗址是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现文物42000余件,是明清史领域的重大考古发现。本次展览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与四川省文物局、四川省眉山市人民共同举办,共展出文物500余件,是江口古战场遗址考古全方位的展示。
1646年,明末农民起义首领张献忠率部从成都出发,沿岷江南下转移。行至彭山江口河段,明朝参将杨展袭击,船只被焚,大量财物沉于江底。历史文献中多有关于江口之战和沉银打捞的记载,但几百年来,关于张献忠是否沉银,以及沉银地点,众说纷纭。
从20世纪20年代起,在江口岷江河道内,陆续有重要文物被发现。2014年,江口古战场遗址发生特大盗掘案件,由挂牌督办、国家文物局督查,眉山市机关历时两年时间,追缴各类文物千余件,这是2016年度破获的全国最大文物盗掘倒卖案。
本次展览序厅部分,展出了多件追缴文物。其中,虎钮“永昌大元帅”金印铸造于1643年,是江口古战场遗址发现的核心文物,对考证遗址年代和性质极为关键。天启元年长沙府“岁供王府”五十两金锭,是上供藩王府的岁供黄金,为已知明代金锭中的最大锭型,存世稀少。万历二十七年武冈州“都水司正银”一百两银锭,为明代武冈州征收供工部都水司使用的税银,明代存世银锭多为五十两形制,一百两官银极为罕见。这三件文物均为国家一级文物。
展览第二部分名为“沉银出水”,分为“大西浮沉”和“明代社会”两个单元。这些文物的时代从明代中期延续至晚期,地域北至河南,南至两广,西到四川,东到江西,不但证明了张献忠“江口沉银”传说的真实性,更是明代中晚期、军事、社会生活等方面最直接的展示。
江口古战场遗址发现了上千件与张献忠大西直接相关的文物。此次展览中有多枚“西王赏功”钱,册封后宫的金册,以及錾刻有“大西”年号、税种和四川地名的银锭展出。
其中,“西王赏功”钱铸造于张献忠占据四川之后,有金、银、铜三种材质,是用于励有功部将的钱形章。在江口古战场遗址考古发掘之前,“西王赏功”钱存世量极少,且难辨,为古泉名珍之一。
册封后宫的两件金册,形制与明代册封金册相似,等级极高,为大西建立后宫制度的。刻字银锭可见“粮银”“军饷银”等6个税名及四川境内眉州、双流等12个地名,是研究大西银税制度,以及张献忠在四川活动范围的实据。
国家博物馆还特别展出了两件馆藏一级文物:“骁右营总兵关防”铜印和《大西骁骑营都督府刘禁约》碑拓片,使观众更好地了解大西的建立和军事制度情况。
展览中还展出了与江口之战相关的大批兵器,不但有铁刀、铁枪、铁剑、箭簇等冷兵器,还有一件火器——三眼火铳。这些兵器是确认遗址性质的有力,证明此处就是发生江口之战的古代战场。值得一提的是,展览中有迄今为止首次考古发现的木鞘,了张献忠“木鞘藏银”的传说。
明代的金银饰品类型繁多、样式丰富、制作精良,达到了设计与工艺的高峰。此次展示了江口古战场遗址发现的众多精美的金银饰品,包括帽饰、发饰、耳饰、项饰、腕饰、指饰、腰饰等。
展览第三部分名为“考古新章”,分为“新方法”“新科技”和“新力量”三个单元,展现考古新方法和新技术在此次发掘中的首创性,以及参与此次发掘的重要性。
江口古战场遗址考古发掘不仅是四川省内首次水下考古发掘,也是国内首次内水区域水下考古发掘。中国考古工作者首次采用了围堰考古发掘的全新模式,建立工作平台,这是一种不同于传统潜水式水下考古发掘的新方法。
展览中不仅有图片、文字图版描述考古发掘过程,视频演示围堰三维效果,更搭建了展开面积达50多平方米的四面沉浸式投影区域,让观众如同置身考古发掘现场,直观了解发掘过程。
展览现场展示了在遗址探测和遗址测绘中使用的地球物理勘探仪和智能化测绘无人机,使观众感受到考古与科技的协同合作。
江口古战场遗址还是全国首次志愿者全程参与的考古发掘项目,让在真正了解考古、走进考古、享受考古的同时,更多地参与到文化遗产的中来,成为守护和延续中华文明的新力量。
在展览尾厅,专门设置了观众观影区,播放《江口沉银》的专题纪录片,让观众了解考古发掘前后的故事。
为配合此次展览,6月28日的“国博讲堂”将邀请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高大伦院长,进行题为“盛世考古——四川彭山江口古战场遗址考古”的,为大家讲述江口古战场遗址考古发掘前后的故事。
东方网6月26日消息:“永昌大元帅”金印、五十两金锭、一百两银锭等三件与张献忠“江口沉银”密切相关的国家一级文物,今天下午与观众见面,“江口沉银——四川彭山江口古战场遗址考古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展期3个月。
四川彭山江口古战场遗址是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现文物42000余件,是明清史领域的重大考古发现。本次展览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与四川省文物局、四川省眉山市人民共同举办,共展出文物500余件,是江口古战场遗址考古全方位的展示。
1646年,明末农民起义首领张献忠率部从成都出发,沿岷江南下转移。行至彭山江口河段,明朝参将杨展袭击,船只被焚,大量财物沉于江底。历史文献中多有关于江口之战和沉银打捞的记载,但几百年来,关于张献忠是否沉银,以及沉银地点,众说纷纭。
从20世纪20年代起,在江口岷江河道内,陆续有重要文物被发现。2014年,江口古战场遗址发生特大盗掘案件,由挂牌督办、国家文物局督查,眉山市机关历时两年时间,追缴各类文物千余件,这是2016年度破获的全国最大文物盗掘倒卖案。
本次展览序厅部分,展出了多件追缴文物。其中,虎钮“永昌大元帅”金印铸造于1643年,是江口古战场遗址发现的核心文物,对考证遗址年代和性质极为关键。天启元年长沙府“岁供王府”五十两金锭,是上供藩王府的岁供黄金,为已知明代金锭中的最大锭型,存世稀少。万历二十七年武冈州“都水司正银”一百两银锭,为明代武冈州征收供工部都水司使用的税银,明代存世银锭多为五十两形制,一百两官银极为罕见。这三件文物均为国家一级文物。
展览第二部分名为“沉银出水”,分为“大西浮沉”和“明代社会”两个单元。这些文物的时代从明代中期延续至晚期,地域北至河南,南至两广,西到四川,东到江西,不但证明了张献忠“江口沉银”传说的真实性,更是明代中晚期、军事、社会生活等方面最直接的展示。
江口古战场遗址发现了上千件与张献忠大西直接相关的文物。此次展览中有多枚“西王赏功”钱,册封后宫的金册,以及錾刻有“大西”年号、税种和四川地名的银锭展出。
其中,“西王赏功”钱铸造于张献忠占据四川之后,有金、银、铜三种材质,是用于励有功部将的钱形章。在江口古战场遗址考古发掘之前,“西王赏功”钱存世量极少,且难辨,为古泉名珍之一。
册封后宫的两件金册,形制与明代册封金册相似,等级极高,为大西建立后宫制度的。刻字银锭可见“粮银”“军饷银”等6个税名及四川境内眉州、双流等12个地名,是研究大西银税制度,以及张献忠在四川活动范围的实据。
国家博物馆还特别展出了两件馆藏一级文物:“骁右营总兵关防”铜印和《大西骁骑营都督府刘禁约》碑拓片,使观众更好地了解大西的建立和军事制度情况。
展览中还展出了与江口之战相关的大批兵器,不但有铁刀、铁枪、铁剑、箭簇等冷兵器,还有一件火器——三眼火铳。这些兵器是确认遗址性质的有力,证明此处就是发生江口之战的古代战场。值得一提的是,展览中有迄今为止首次考古发现的木鞘,了张献忠“木鞘藏银”的传说。
明代的金银饰品类型繁多、样式丰富、制作精良,达到了设计与工艺的高峰。此次展示了江口古战场遗址发现的众多精美的金银饰品,包括帽饰、发饰、耳饰、项饰、腕饰、指饰、腰饰等。
展览第三部分名为“考古新章”,分为“新方法”“新科技”和“新力量”三个单元,展现考古新方法和新技术在此次发掘中的首创性,以及参与此次发掘的重要性。
江口古战场遗址考古发掘不仅是四川省内首次水下考古发掘,也是国内首次内水区域水下考古发掘。中国考古工作者首次采用了围堰考古发掘的全新模式,建立工作平台,这是一种不同于传统潜水式水下考古发掘的新方法。
展览中不仅有图片、文字图版描述考古发掘过程,视频演示围堰三维效果,更搭建了展开面积达50多平方米的四面沉浸式投影区域,让观众如同置身考古发掘现场,直观了解发掘过程。
展览现场展示了在遗址探测和遗址测绘中使用的地球物理勘探仪和智能化测绘无人机,使观众感受到考古与科技的协同合作。
江口古战场遗址还是全国首次志愿者全程参与的考古发掘项目,让在真正了解考古、走进考古、享受考古的同时,更多地参与到文化遗产的中来,成为守护和延续中华文明的新力量。
在展览尾厅,专门设置了观众观影区,播放《江口沉银》的专题纪录片,让观众了解考古发掘前后的故事。
为配合此次展览,6月28日的“国博讲堂”将邀请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高大伦院长,进行题为“盛世考古——四川彭山江口古战场遗址考古”的,为大家讲述江口古战场遗址考古发掘前后的故事。
测试你的前世今生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