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未解之谜 > 正文

伏尼契手稿未解之谜

类别:未解之谜 日期:2016-8-6 18:04:26 人气: 来源:

  译者:斯眉原文作者:ReedJohnson 

  耶鲁大学的珍本图书馆中,藏有一份中世纪晚期的手稿,文字晦涩难懂,书写却一丝不苟,配有生动的线描并着色,偶尔有几处,颜色似乎只是粗糙地刷上。这些插图既包罗了梦幻(昏昏欲睡的花朵军团,看上去完全不是地球物种),也囊括离奇(裸着身子,可能是怀孕了的中世纪女人,在游乐场水滑道一样的地方嬉戏)。小腹隆起,有着棍子般的手臂和双腿,面带真挚表情,这些裸体的人物都有着一种古怪的色彩。她们的身体展露无遗——这在当时可绝非寻常。

  这部手稿中的植物插图也一样怪异,植物们荒诞不经,不同类别,并不相容的部分长在一起,有的甚至是来自动物界。(点击图片放大)比如在一处,长着带触手的球状根部,呈现出动物形态,或像是人的器官,两个脱离肉体的头颅,面带怒色。然而这部手稿最奇怪之处也许在于——尚未有人能读懂它。因为这部书用一种不为人知的字迹写成,手稿独有字母体系,他处无迹可寻。一个世纪以前,一位珍本商人偶然发现了它,后来,人们称其为伏尼契手稿。这种文字处处回环,线条流畅,美得出奇。

  那一串串独特的字母,因其酷似侩子手的绞架而被称为“绞架体”,绞架体有时会跟别的字母结合,或用精美的花体书写来润色。这些符号表示什么呢?每个人都在猜测——究竟是拼音信息,是数字值,还是其他什么?通过插图来判断的话,这本书可能是一部涉及自然界的知识概要,其中一部分草本植物,一部分详述生物进程,星座图,还有数页研究天体运动,例如月球经由并穿过昴宿星团。手稿书写流畅,字字间隔有致,从笔迹看,人们认为这部作品至少由两位、甚至多达八位书写老练的人誊抄而成,且很可能耗时数年。

  2010年,我第一次接触伏尼契手稿,彼时我在弗吉尼亚大学攻读戏剧硕士学位。料想工作前景渺茫,我决定试写丹.布朗风格的惊悚故事。这是一本类似《M秘籍》的书,用神的智慧写成,在十五世纪早期由基督徒罗森克鲁兹和其他七个传教士用神奇语言和字母写成,就像真实性值得怀疑的玄术大全。故事追溯到同一时期,小说主人公发现伏尼契手稿事实上就是销声匿迹已久的“M秘籍”。而若是被发现,书中的秘密将……你知道故事会怎样发展的。

  为了研究如何写好这了无头绪的惊悚小说(看起来容易,做起来可难多了!),我在弗吉尼亚花了整整一个酷暑,同时投入越来越多的时间研究伏尼契手稿。我用高分辨路扫描仪扫了一份手稿电子版放到我的iPad里,花上几小时——后来变成几天、几周时间逐页翻阅,并着迷于边角细节。手稿66页上有一幅小图,画着一具捂着肚子的尸体,旁边有一点丢弃的食物。这使我飞奔到图书馆去查找有毒植物的信息,使我开始研究中世纪药典,还使我研究起了阿拉伯商人穿越的欧洲和印度之间的商路。

  直至夏末,我的小说还遥遥无期。不过,在破译伏尼契手稿上的突破似乎更进了一步。

  

  不是只有我相信他能破译这本书的秘密。据传,第一个拥有这本手稿的人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鲁道夫二世,他对这本书非常着迷,以六百达克特的价格从它的前一任主人手中买入,合现在约九万美金。(利用放射性碳素年龄测定法对该书进行的年代测定结果显示,他买到手时,这本书已经将近2两百岁了。)鲁道夫是奇特事物的爱好者,他聚集小矮人并把他们编成团加入到那些“巨人”军队中,他对点金术和神秘学的痴迷使得在他统治下的布拉格成为神秘莫测的中心,成为科学探索的重点。鲁道夫的朝堂上有一个叫雅克布斯·哈基奇·德·腾平尼克的头面人物,他是该帝国的药剂师,皇家园林的管理员,也是伏尼契手稿的第二个主人。据传,腾平尼克因为多次治愈皇帝的重大疾病而获得了皇帝的青睐,他制作出的万能药销量极好,供不应求,这让他成为文艺复兴时期媲美骗人的万灵油大亨,非常富有,皇帝都向他借贷。

  多年来,伏尼契手稿的一切都倍受争议,它过去的所有权也不例外。但是,十年前,不屈不挠的伏尼契专家勒内·赞德堡恒(本文大量引用他的研究成果)浏览一组十七世纪的档案时,偶然发现了一封信,确认手稿的下一任主人是格奥尔格·巴里其,他是十七世纪上半叶时布拉格的一个炼金术士,花了二十年的时间试图解开手稿的奥秘,但研究结果令人失望,绝望的他寄了一些样张给当时的解码名人,罗马城中一个名叫阿塔纳斯·珂雪的耶稣会博学者,当时他声称解开了古埃及圣书上的文字——当然现在证明他是错的——因此名声大噪。这份手稿引起了珂雪的兴趣,他试图说服巴里其卖掉手稿,巴里其不肯。巴里其去逝时,把手稿留给了朋友马尔西,并把剩下的那部分给了珂雪。马尔西当时也是著名的科学家,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医师,虽然此前他曾被认为是异教分子,原因是他对怀孕和人类胚胎发展的科学做出推断。

  在附有伏尼契手稿的信中,马尔西描述了他已故的朋友破解该手稿时的痴迷状态:“为了破译这本手稿,他不惜辛苦劳作,很明显,他尝试各种方法去破译我同信一起寄给你的手稿,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都未放弃希望。”

  那位耶稣会学者是否在伏尼契手稿的研究上取得进展——我们不得而知,只是,自从手稿到了罗马,便被基督会隐藏在手里近三个世纪。在教堂镇压耶稣会士期间,手稿很可能被转移到了镇压活动的头目,彼得·贝克斯的个人图书馆中。为了使手稿免于被教皇没收,他把手稿藏了起来。不管怎么说,贝克斯收藏该书并对它重新修整,直到1912年伏尼契买下此书。

  关于威尔弗里德·伏尼契,我们大有可谈。他来自俄罗斯帝国,波兰人种,曾因革命活动被囚禁于西伯利亚。后来逃脱,经由满洲及中国,到达了伦敦,并在那儿遇到了他未来的妻子埃塞尔·布尔。布尔的父亲是著名数学家乔治·布尔,而她自己后来成为一位广受欢迎的小说家。布尔被卷入了伦敦的俄国革命活动,有谣言称她和伏尼契开的书店便是反沙皇组织的秘密前线。不论是什么原因让他接触珍本图书生意,他显然开始走上这一行,并且精于其道。一次购书旅行中,伏尼契在某个地方偶然发现了这份“密码手稿”,便立即意识到其重要性。1921年,伏尼契在一次关于手稿的演说中称这个地方为“欧洲南部的古老城堡”(后经认定,为罗马城外的莫多拉格内别墅)。

  伏尼契根据随手稿同时发现的马尔西的信断定,这本书是13世纪辉煌的方济会成员,英国人罗杰·培根的作品。同时,他坚信,如果证明手稿为培根的,那么,拍卖时这本手稿的价格将会更高。伏尼契招募了宾夕法尼亚大学哲学教授威廉·纽伯和一位密码学爱好者,试图破译该分手稿。纽柏的故事特别恰当地阐释了这部手稿的异常难搞,远远超出了将成为其“征服者”之人的预料:教授耗尽毕生,视力日渐衰弱,要通过放大镜看内容,抄写下那些看上去形成了每个字母的笔迹。纽柏认为,那些细小笔画才是文本的实际内容,是用易位构词微写术速记代码书写的。虽然事后看来,他的破译行为似乎很荒唐(那些小笔画是墨迹风干,开裂后自然形成的),但这也是众多号称破译手稿之法(包括数年的潜心研究以及苦思冥想)的一个典型了。

  在对纽柏德理论的质疑,一些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威廉·弗里德曼便是其中之一。弗里德曼也许是当代最伟大的密码学家,二战期间,他带头破译了对日军的“紫码”,为美国国家安全局的建立做出了贡献,并成为该机构第一位首席密码专家。他未来的妻子伊丽莎白是位颇有天赋的密码分析者。在她的帮助下,纽柏进行密码破译。他们生活在美国中西部一处宽阔的农场。农场主是个古怪的百万富翁,雇佣他们分析莎士比亚作品中隐藏的代码,说明真正的作者应该是弗朗西斯·培根(这个理论夫妇俩完全能够反驳)。

  二战即将结束的那些天,威廉和伊丽莎白·弗里德曼集结了一批等待复员的密码专家,他们一起投入大量的时间来破译伏尼契手稿。但历经长达三十年的努力后,弗里德曼宣称,手稿不可能被破译。他恶作剧般地将他关于手稿的理论隐藏于一个脚注的字谜中,把脚注附在一份与手稿毫不相干的文件上——伏尼契手稿,他断言,尽管手稿起源于西方世界创造文字之前,但它还是人造语言的一个范例。若大众尚存些许智慧,那么,我们很快便能明白最近在破译项目所取得的成果:互联网众包。一个围绕手稿的讨论而成长起来的在线社区,它通过各式网络博客和难以驾驭的邮件列表讨论方式逐渐成长起来的。

  在邮件列表中,无论是业余/专业的艺术史学家、电脑程序员、语言学家、理论物理学家、木匠还是伤残的军人都将自己在手稿中所观察到的理论相互交换探讨。一位已退休的锁匠与名单中的人有谈论到某种“驼峰式”代码。虽然该社区的成员分布很广,消息在各时区传达的时间往往都要一整天。且大部分成员都是50岁以上的男性,而实际的成员数远远超过所公布的。在这点上,他们没有任何怨言:我们非常乐意,用几小时的时间,辩论关于拉伸羊皮纸,进行羊皮纸手稿制作的细节问题;或者,就手稿是否是一个恶作剧的观点进行争论。事实上,关于伏尼契手稿只是一个骗局的推测,常常被人们所提及。神秘的文字无法破译,或者说里面所包含的思想也随之而去,因为手稿本身就没有什么可破译的。相反,如果这份手稿是假的,那么无论是现代还是中世纪,里面所包含的符号都无任何象征意义。

  我们不能将骗局假说的可能性排除在外。然而,就算伏尼契是假的,那么也是一件独具匠心的作品。一个二十世纪的行骗艺术家,他必须在即将发明放射性碳测定的年代,先找到一百二十张已存放六百年的空白羊皮纸(直到1912年,手稿才被再次合并。)学者们就文本是否具有实际意义仍然存在很大的分歧。字母和词汇的分布虽然包罗万象,却是随意拼凑的。甚至所展示的统计学特色也与自然语言文本相关联——这种特色直到十九世纪三十年代才被发现。虽然至今为止仍未破解一字。最近研究显示,截然不同的词汇恰逢出现在手稿每部分的分段处。比如“植物志”和“天文学”,因此某些植物插图的文字也不会出现在天文图附近。反之亦然——这正是通过文本专题组织所期望的结果。

  但是,若多数伏尼契手稿的热爱者反对“解密无用论”,究其原因也许是情绪与学术参半。我们已经花费了许多时间来解密,对清单上某些项目的研究已经持续了数十年,一旦发现书稿是毫无意义的骗局,那将会多么悲惨啊!在内心那深不可测的欲望,对事物所持有的非凡意义的好奇,驱使我们去解开伏尼契手稿之谜。至少,探究这些事物要比胡诌扯淡、购物清单或一个1426年的僧侣收藏的色情笑话集更有意义。但是,由于我们每个人都致力于成为解密者。我想应该没有人希望它能真正被解开吧。威尔弗雷德.伏尼契错了,他以为解密会让手稿更具价值:但正是这本书的不可读性才使其广为人知。

  未解的手稿处于一个量子不确定性状态(注:模棱两可,不可计量的状态)——在手稿最终被几经斟酌,解开秘密的那一刻,所有猜测都会变成单一的内容,而无论手稿内容如何让人兴奋颤动,合上它的那一刻,都会留有遗憾,因为,伏尼契手稿不再是一个未解之谜。我没能完成那部关于伏尼契手稿的小说,也许永远也无法完成。那解开奥秘的殿堂,我也未能向前跨进一步。或许某天,会有一个学识更渊博、更擅于解密的人出现,去揭开伏尼契神秘的面纱。但在这之前,我会满心欣喜地活在这样的一个世界:生活于高度发达的文明中,人类却无法读懂一本六百多年前的书,至今从未被翻“阅”。

推荐: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历史风云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币安app官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