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故事 > 正文

听杨超讲的故事

类别:历史故事 日期:2021-1-3 8:55:53 人气: 来源:

  还是上世纪7O 年代初,我在下乡当知青期间,就已知道曾任四川省委领导和四川省政协主要领导的我的表叔杨超,曾在总理身边担任过秘书。

  杨超原名李文彦,1937 年10月起即在延安中央党校,马列学院学习和工作,曾任哲学教研室副主任并参加了同志领导的哲学小组,历任中央办公厅秘书科长,中央宣传部文委秘书,中央社会部指导科长等职。1945 年8 月,杨超因受命要到重庆从事隐蔽战线的情报工作,即以工作人员的身份跟随,同志赴重庆谈判,并出任驻重庆办事处情报科长一职。

  中央代表团撤离重庆后, 杨超即留重庆任四川省委委员,社会部部长,直到1946 年9 月回到延安。在这段日子里, 杨超一直跟随在同志左右,在他的领导下工作。

  属虎的属相婚配表

  这天,表叔杨超给我讲,当时在毛赴重庆谈判期间,由于“双十协定”尚未签署,而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却要回国。

  “大使先生,你把我们的毛接出来了,你就必须把毛再安全送回延安.现在协议还没签字, 你就要走,这是不行的.你这个时候走定将失信于天下人!”

  尽管,这时的蒋介石对加害还顾虑重重,不得不考虑及国际影响而未敢轻举妄动,但只要蒋介石有这种心思,其加害的可能性就存在。

  例如,蒋介石在“双十协定”签字前,即派张治中去当省。蒋介石为何要这样做? 杨超说,因为只有将赫尔利和张治中这两个“保人”调离重庆,蒋介石才好实害毛的。

  他对张洽中说:“文伯兄,你不能失信于天下人。你把毛接出了延安,你就必须再把毛送回延安,否则我们是不答应的!”

  1946年的4月8日,是重庆谈判结束后要送王若飞、博古、叶挺、邓发等同志乘飞机回延安的日子。

  王若飞、博古此次回延安是为了向中央汇报国共谈判和协商会议之后的有关工作;而叶挺将军回延安是因为他在协商会议之后刚被营救出狱,急于回到党的怀抱;邓发回延安是因为他刚刚出席巴黎世界职工代表大会归国,要赶回延安汇报工作。

  当时,曾劝刚刚被营救出狱的叶挺将军多休息几天再另乘飞机走,但叶挺将军回延安的心情迫切,要搭乘4 月8日这趟飞机,并带上自己心爱的女儿扬眉一起走。

  在他的办公室门前与王若飞,博古,叶挺,邓发等同志一一握手道别。虽然,他送别战友时笑意融融,两眼却流露出一种怅然若失的神情。他的目光很快在清寂的走廊前后扫了一扫,眼皮一眨叹声道:唉,一下子冷清了!

  的右手顺走廊一划,像以往一样。由于他的手臂残疾,挥手间,其肩膀和身体即跟着动,显得很有力度。当他的目光依次扫过几个屋门之后,即回头对身旁杨超等几位工作人员深情地说:

  在上清寺办公室的这一整天,都没有外出活动,就守在办公室里等电报。他无法看文件,把文件拾起放下,放下又拾起。

  时间在一点一点流逝,延安那边始终未见到飞机,立即要求有关部门赶快去查找。此后,他便坐在椅子上一声不响。

  此时,工作人员虽与他近在咫尺,但党的纪律使他身边的工作人员谁也不能偷看那篇电文,大家只能从他的目光和神情上去“读”那篇电文的内容。

  表叔杨超说,当时,他看到的目光刚触及电文便战栗了一下,他的手开始抖动,目光越来模糊。渐渐地,他的眼角开始闪烁汨花。此时,现场的工作人员都垂下头,默默地跟着流泪。

  终于也跟着哭出了声。他抽泣着说:“都怪我啊,哪怕,哪怕是分乘两架、两架飞机……?我、我怎么没想到呢?我、我对不住同志们啊……”。

  “特别是若飞同志,我们、我们在法国朝夕相处呀!这个人品质非常好啊,是难得的人才和朋友呵……。我们配合得好,他要不,可以、可以为我分劳多少呵……。”

  由于此时正处在敌我斗争期间, 又惯于搞暗杀,许多人都认为这次是的一次暗杀行动。

  虽然万分悲痛,但他无论何时何地都实事求是的态度。他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没有,就不应该妄猜是暗杀。他举出自己曾乘坐美国飞机过秦岭遇险的例子,说美国飞行员都是认 真负责的,不会那么做。这次的不幸事件,是因为天气骤变,飞机撞在山西省兴县的黑茶山上而导致的。

  1949年3 月,表叔杨超调任中央部一室主任,担任同志的秘书,为同志负责的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和开国大典的筹备工作服务。从这个时候起一直到他1950 年8 月向中央主动申请回四川工作,在一年半的时间内,他非常珍惜在周总理身边工作的机会,虚心接受周总理对他的教育和。

  这个时候,无论是在工作、生活、思想上,对他的要求都很严格;对他的缺点和错误有时当面指出,有时当着有关同志的面对他作出严肃。

  此时,周总理的夫人大姐对他也是这样,看到工作上有什么缺点和错误就及时指出来,而在生活上又无微不至地关心他。

  表叔杨超说,当时周总理对他的工作和学习要求常严格的,对越熟悉的同志要求越严格。他每次想到周总理对自己的教育和帮助,就从内心深处感激周总理。

  周总理常给身边工作的同志讲自己过去的不足。总理越是这样讲,在他身边工作过的同志就越觉得总理伟大。

  “我看必须在发展农业的基础上发展工业,在工业的领导下提高农业生产的水平。没有农业基础,工业不能前进;没有工业领导, 农业就无法发展。”

  “城乡关系不仅是经济关系,也是关系。人民统一战线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个阶级的联盟。首先,应注意到工农关系。要巩固工农联盟,要使城市与乡村的关系得到正确解决。”

  这天,表叔杨超还特别对我讲,他在担任周总理的秘书期间,亲身感受到周总理不仅是一位实事求是的领导人,而且是一位精通的大学问家。周总理的许多充满辩证而又令人难忘的格言不仅对他讲过,而且大多写进了有关文集中。

  如周总理多次对他讲,“今天的现实是不够美满的,但是美满的现实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去创造。”“一帆风顺是不能人的。”“人总是容易看到人家的短处,看到自己的长处。应该反过来,多看人家的长处,多看自己的短处。这样,不仅能使自己进步,也能帮助别人进步”。

  这些格言,分别写进1950 年7 月出版的《教育文选》和1950 年9 月出版的《经济文选》,以及1950 年10 月出版的《关于知识的问题》等文集之中。

  由于这段时间表叔杨超在担任周总理的秘书,所以他不仅有 机会多次亲耳聆听周总理的这些精妙而又的格言,而且有幸亲自参与了周总理上述文集的整理工作。

  虽然,周总理在皖南事变骤起时曾地写下千古奇冤,江南 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一诗,并因此而扬名天下。然而,解放后,周总理却把精力都用在了公文报告上,即很少写诗了。

  表叔杨超回忆:总理在l950 年有时工作之余偶尔也写写诗,而且多是用毛笔写在信笺上,反复改,但写好之后自己读几遍就撕碎投入纸篓了。除了工作,除了按照党的决定和纪律所做的事,周总理不愿再个人的一些什么,留下个人的一些什么。

  注;作者翟峰系四川省代表,九三学社中央人口资源专委会委员,四川省人民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四川省广元市常委会专职常委(副厅级工资医疗待遇),并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散文协会、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中国科学学会、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秘书学会学术委员,曾先后荣获中国首届“社会责任十大博客”、“中国绿色人物荣誉”等励,近年出版文集多部。

  还是上世纪7O 年代初,我在下乡当知青期间,就已知道曾任四川省委领导和四川省政协主要领导的我的表叔杨超,曾在总理身边担任过秘书。

  杨超原名李文彦,1937 年10月起即在延安中央党校,马列学院学习和工作,曾任哲学教研室副主任并参加了同志领导的哲学小组,历任中央办公厅秘书科长,中央宣传部文委秘书,中央社会部指导科长等职。1945 年8 月,杨超因受命要到重庆从事隐蔽战线的情报工作,即以工作人员的身份跟随,同志赴重庆谈判,并出任驻重庆办事处情报科长一职。

  中央代表团撤离重庆后, 杨超即留重庆任四川省委委员,社会部部长,直到1946 年9 月回到延安。在这段日子里, 杨超一直跟随在同志左右,在他的领导下工作。

  这天,表叔杨超给我讲,当时在毛赴重庆谈判期间,由于“双十协定”尚未签署,而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却要回国。

  “大使先生,你把我们的毛接出来了,你就必须把毛再安全送回延安.现在协议还没签字, 你就要走,这是不行的.你这个时候走定将失信于天下人!”

  尽管,这时的蒋介石对加害还顾虑重重,不得不考虑及国际影响而未敢轻举妄动,但只要蒋介石有这种心思,其加害的可能性就存在。

  例如,蒋介石在“双十协定”签字前,即派张治中去当省。蒋介石为何要这样做? 杨超说,因为只有将赫尔利和张治中这两个“保人”调离重庆,蒋介石才好实害毛的。

  他对张洽中说:“文伯兄,你不能失信于天下人。你把毛接出了延安,你就必须再把毛送回延安,否则我们是不答应的!”

  1946年的4月8日,是重庆谈判结束后要送王若飞、博古、叶挺、邓发等同志乘飞机回延安的日子。

  王若飞、博古此次回延安是为了向中央汇报国共谈判和协商会议之后的有关工作;而叶挺将军回延安是因为他在协商会议之后刚被营救出狱,急于回到党的怀抱;邓发回延安是因为他刚刚出席巴黎世界职工代表大会归国,要赶回延安汇报工作。

  当时,曾劝刚刚被营救出狱的叶挺将军多休息几天再另乘飞机走,但叶挺将军回延安的心情迫切,要搭乘4 月8日这趟飞机,并带上自己心爱的女儿扬眉一起走。

  在他的办公室门前与王若飞,博古,叶挺,邓发等同志一一握手道别。虽然,他送别战友时笑意融融,两眼却流露出一种怅然若失的神情。他的目光很快在清寂的走廊前后扫了一扫,眼皮一眨叹声道:唉,一下子冷清了!

  的右手顺走廊一划,像以往一样。由于他的手臂残疾,挥手间,其肩膀和身体即跟着动,显得很有力度。当他的目光依次扫过几个屋门之后,即回头对身旁杨超等几位工作人员深情地说:

  在上清寺办公室的这一整天,都没有外出活动,就守在办公室里等电报。他无法看文件,把文件拾起放下,放下又拾起。

  时间在一点一点流逝,延安那边始终未见到飞机,立即要求有关部门赶快去查找。此后,他便坐在椅子上一声不响。

  此时,工作人员虽与他近在咫尺,但党的纪律使他身边的工作人员谁也不能偷看那篇电文,大家只能从他的目光和神情上去“读”那篇电文的内容。

  表叔杨超说,当时,他看到的目光刚触及电文便战栗了一下,他的手开始抖动,目光越来模糊。渐渐地,他的眼角开始闪烁汨花。此时,现场的工作人员都垂下头,默默地跟着流泪。

  终于也跟着哭出了声。他抽泣着说:“都怪我啊,哪怕,哪怕是分乘两架、两架飞机……?我、我怎么没想到呢?我、我对不住同志们啊……”。

  “特别是若飞同志,我们、我们在法国朝夕相处呀!这个人品质非常好啊,是难得的人才和朋友呵……。我们配合得好,他要不,可以、可以为我分劳多少呵……。”

  由于此时正处在敌我斗争期间, 又惯于搞暗杀,许多人都认为这次是的一次暗杀行动。

  虽然万分悲痛,但他无论何时何地都实事求是的态度。他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没有,就不应该妄猜是暗杀。他举出自己曾乘坐美国飞机过秦岭遇险的例子,说美国飞行员都是认 真负责的,不会那么做。这次的不幸事件,是因为天气骤变,飞机撞在山西省兴县的黑茶山上而导致的。

  1949年3 月,表叔杨超调任中央部一室主任,担任同志的秘书,为同志负责的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和开国大典的筹备工作服务。从这个时候起一直到他1950 年8 月向中央主动申请回四川工作,在一年半的时间内,他非常珍惜在周总理身边工作的机会,虚心接受周总理对他的教育和。

  这个时候,无论是在工作、生活、思想上,对他的要求都很严格;对他的缺点和错误有时当面指出,有时当着有关同志的面对他作出严肃。

  此时,周总理的夫人大姐对他也是这样,看到工作上有什么缺点和错误就及时指出来,而在生活上又无微不至地关心他。

  表叔杨超说,当时周总理对他的工作和学习要求常严格的,对越熟悉的同志要求越严格。他每次想到周总理对自己的教育和帮助,就从内心深处感激周总理。

  周总理常给身边工作的同志讲自己过去的不足。总理越是这样讲,在他身边工作过的同志就越觉得总理伟大。

  “我看必须在发展农业的基础上发展工业,在工业的领导下提高农业生产的水平。没有农业基础,工业不能前进;没有工业领导, 农业就无法发展。”

  “城乡关系不仅是经济关系,也是关系。人民统一战线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个阶级的联盟。首先,应注意到工农关系。要巩固工农联盟,要使城市与乡村的关系得到正确解决。”

  这天,表叔杨超还特别对我讲,他在担任周总理的秘书期间,亲身感受到周总理不仅是一位实事求是的领导人,而且是一位精通的大学问家。周总理的许多充满辩证而又令人难忘的格言不仅对他讲过,而且大多写进了有关文集中。

  如周总理多次对他讲,“今天的现实是不够美满的,但是美满的现实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去创造。”“一帆风顺是不能人的。”“人总是容易看到人家的短处,看到自己的长处。应该反过来,多看人家的长处,多看自己的短处。这样,不仅能使自己进步,也能帮助别人进步”。

  这些格言,分别写进1950 年7 月出版的《教育文选》和1950 年9 月出版的《经济文选》,以及1950 年10 月出版的《关于知识的问题》等文集之中。

  由于这段时间表叔杨超在担任周总理的秘书,所以他不仅有 机会多次亲耳聆听周总理的这些精妙而又的格言,而且有幸亲自参与了周总理上述文集的整理工作。

  虽然,周总理在皖南事变骤起时曾地写下千古奇冤,江南 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一诗,并因此而扬名天下。然而,解放后,周总理却把精力都用在了公文报告上,即很少写诗了。

  表叔杨超回忆:总理在l950 年有时工作之余偶尔也写写诗,而且多是用毛笔写在信笺上,反复改,但写好之后自己读几遍就撕碎投入纸篓了。除了工作,除了按照党的决定和纪律所做的事,周总理不愿再个人的一些什么,留下个人的一些什么。

  注;作者翟峰系四川省代表,九三学社中央人口资源专委会委员,四川省人民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四川省广元市常委会专职常委(副厅级工资医疗待遇),并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散文协会、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中国科学学会、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秘书学会学术委员,曾先后荣获中国首届“社会责任十大博客”、“中国绿色人物荣誉”等励,近年出版文集多部。

  

关键词:历史故事200字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历史风云网-历史风云网,历史网,启蒙历史网,川教版历史教学网,可圈可点高中历史网,阿木古尚历史网,古尚历史网,烟云往事历史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