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名人 > 正文

兰州文物留住历史记忆传承文化遗产助推文旅融合

类别:历史名人 日期:2020-10-28 8:41:42 人气: 来源:

  兰州,两山夹峙,一水奔腾。城市在山之间、水之畔,缓缓地伸展自己的身躯。有河的滋润,有山的护卫,曰固若金汤之城。

  兰州,两千多年来揽黄河之浩荡,倚兰山之逶迤,自古为“内”、“外”衢通之要塞,经济、文化之交汇之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发达的经济,赋予这座名城重要的历史。

  兰州,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大自然馈赠的资源,加上先民的智慧,这里文化遗产留存众多。两千多年前,四面八方的先民们在这里选山麓水滨,聚族而居,繁衍生息,农耕渔猎,创造了灿烂的黄河文化,在华夏大地上燃起的文明之火生生不息。

  文物,既是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其神秘和高深,只可供仰视和膜拜。如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的彩塑陶鼓是我国已知最早的打击乐器。出土古区的马家窑类型彩陶瓮,高63厘米,肩宽56厘米,为迄今发现的最大的彩陶器。“伏龙坪东汉纸”是我国迄今出土的最早墨迹纸之一,也是“蔡伦纸”的珍贵实据,已被评为国家一级文物,现藏于博物馆。

  这些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能替代的宝贵财富,是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这一基本市情的重要。面对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我们并不满足于孤芳自赏,抱残守缺,而是积极发掘其内在的价值,开发利用,以使其“增值”。

  为此,在委、市的坚强领导下,兰州的文物工作者和社会人士对兰州的历史文化遗产有了进一步认识,意识到文物不仅是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文物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具备旅游资源的所有功能。特别是近几年来,的文物工作者坚定不移的贯彻“为主、抢救第一”的文物工作方针和“有效、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挖掘文物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发挥文物资源的优势,努力开创文物利用和旅游事业发展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良好局面。

  3月初的文物局2018年度全市文物工作会议上,市文物局透露将制定《文物工程管理办法》,实施五泉山建筑群部分古建筑及金崖三圣庙等9个工程项目,积极推进“历史再现”工程实施,新建10个各类博物馆。记者在连日的采访中发现,2018年文物工作主要聚焦在消除险情、修旧如旧还原方面。

  兰州历史文化悠久,文物遗存资源丰富,类型多样,保存整体良好。全市现各类不可移动文物861处,其中,古遗址458处,古建筑204处,古墓葬67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111处,石刻及其他21处;共有全国重点文物单位9处,省级文物单位前世死因50处,市县级文保单位201处;现有各类博物馆70家,其中,文化部门直属博物馆、纪念馆12家,还有数量众多的行业、民办、专题和乡村记忆博物馆或纪念馆、陈列馆;市县博物馆共有藏品18987件,一级品105件、二级品225件,品1141件。

  “丰富的古迹遗存不仅了兰州区域内每一个地方的历史变迁,更彰显了这里深厚的文化底蕴。”市文物局负责人说,“文物是每一个文物工作者重大责任与,尤其在进入新时代后,加大文物遗产的和传承,推动历史文物工作也步入了‘新常态’。”

  根据国家统一部署,认真组织完成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和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摸清了文物资源家底。在完成文物普查工作的基础上,市文物局扎实推进文物“四有”工作,文物单位管护体系健全、标识档案基本完整、范围明确,文物基础工作强化。所有文物单位公布之后及时树立文物标志。建立健全了四级文物责任体系,落实了各级文物单位的管护机构和文保员。完成了全市国家和省、市、县(区)级文物单位的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划定工作公布工作,并已制定文物点措施。完成了全国重点文物单位和长城遗址记录档案编制工作,基本完成省级文物单位记录档案的编制工作,已启动市县级文物单位的档案编制工作。

  站在黄河南岸,举目北望,黄河铁桥,白塔山公园建筑群,白塔寺浑然一体,尽收眼底,有“河桥远眺”之称。穿过黄河铁桥,白塔山一,二,三台建筑群,迎面耸立,飞檐红柱,参差绿树丛中,这是自一九五八年建圆时在坍塌的古建筑废墟上重建的,总建筑面积八千余平方米。2011年,成功申报白塔山建筑群、五泉山建筑群等8处市县(区)级文保单位为第七批省级文物单位;2013年,成功申报金天观、兰州府城隍庙等5处省级文保单位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单位;2016年,成功申报天齐庙、河口古民居等5处市、区级文保单位为第八批省级文物单位。目前正积极筹划第八批国保申报工作。

  近年来,市文物局在市委、市的坚强领导下,积极争取文物项目和资金,实施一批文物工程,及时消除文物险情,全市重点文物保存状况获得极大改善。

  紧抓国家和省上文物政策机遇,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文物项目及补助资金,组织实施了一批文物工程。2011年至目前,市文物部门争取国家和省级文物专项补助资金1.634亿元,实施青城古民居、金天观、兰州府城隍庙、五泉山建筑群等一批国家级和省级重点文物维修工程和“三防”设施工程;实施鲁土司衙门旧址、明肃王墓、红城寺等7处全国重点文物专项规划编制项目;实施了博物馆馆藏文物预防性、永登县博物馆馆藏文物保存设施建设等博物馆文物项目。

  近年来,市文物局组织县区文物部门深入挖掘整理全市各类博物馆建设资源,落实推进文化遗产“历史再现”工程。截至目前,建成行业、非国有及乡村记忆博物馆等各类博物馆共70家。

  围绕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各博物馆纪念馆不断深化免费,市文物部门积极指导各博物馆、纪念馆创新举办各类活动、拓宽服务渠道和形式,在做好馆内阵地工作的同时,积极“走出去、引进来、送下去”,开展形式多样的展览活动,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内涵,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能力和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职能。通过组织开展免费博物馆绩效考评工作,推动了各免费博物馆、纪念馆深化免费,不断提升免费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加强了对国有博物馆、“乡村记忆”、非国有博物馆、行业博物馆建设管理工作进行实地细化指导,具体包括展览提升、文物保管利用、藏品管理规范、“乡村记忆”、非国有博物馆备案等各方面,有效促进了博物馆、纪念馆健康发展。目前,榆中县博物馆完成展览提升工程并对外;永登县博物馆新的基本陈列建成;西固区博物馆的金城文化博物馆、鲜卑文化博物馆已完成建设,等待开馆;皋兰县博物馆已完成展览制作招标;甘工委纪念馆新的基本陈展完成陈展大纲和形式设计并通过省文物局批复。

  目前,基本健全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网络体系,市文物局与县区文物部门及文物管护单位层层签订文物目标责任书;市、县区文物部门每年按时开展年度(季度)巡查工作,相关文物单位落实自查工作,并及时开展节日安全检查、消防安全检查等专项检查工作。每年举办文物培训班,对全市文物部门和重点文物单位有关负责人进行文物安全培训,提升文物安全管理和执法等方面能力。组织实施了五泉山、白塔山建筑群等重点文物单位安防、消防、防雷等技防项目,基本形成重点文博单位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安全防范体系;通过提高安全管理等基础工作水平和实施技防工程,已实现馆藏文物绝对安全和野外文物基本安全的目标。

  “抢修文物古迹的同时,要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激发文物生命力,让宝贵文物‘活’起来。”多年来,市文物局在认真做好文物工作的同时,十分重视对文物的合理利用,使之更好地发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特别是近两年来,全方位开展文物宣传工作。每年充分利用国际博物馆日和中国文化遗产日等重要节日,举办文物宣传活动;积极利用推广介绍重点文物资源、文物优秀工作人员、文物亮点工作和文物知识。同时,地面文物方面,则绝大多数为古建筑和与名人有关的建筑,市文物局在的前提下,文物工作者根据文物的现状、知名度、可看性、可游性及周围和交通情况等,进行了开发利用工作。目前这些文物史迹、文保单位,主要由文物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相继开辟为不同类型的专题性博物馆、陈列馆和文化旅游点等,以不同形式对外,为金城增添了新的。(兰州日报)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历史风云网-历史风云网,历史网,启蒙历史网,川教版历史教学网,可圈可点高中历史网,阿木古尚历史网,古尚历史网,烟云往事历史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