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1864年1月1日─1957年9月16日),祖籍安徽宿州砀山,生于湖南长沙府湘潭(今湖南湘潭)。
原名纯芝,字渭青,号兰亭。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饿叟、借山吟馆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
是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早年曾为木工,后以卖画为生,五十七岁后定居。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所作鱼虾虫蟹,天趣横生。
齐白石书工篆隶,取法于秦汉碑版,行书饶古拙之趣,篆刻自成一家,善写诗文。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等职。代表作有
《蛙声十里出山泉》是齐白石九十一岁时,为中国文学家老舍画的一张水墨画。齐白石用焦墨画了两壁山涧,中间是湍湍急流,远方用石青点了几个山头,水中画了六个顺水而下的蝌蚪。青蛙妈妈在山的那头呢,蛙声顺着山涧飘出了十里。《蛙声十里出山泉》后来收入《齐白石全集》中,且印成了邮票。成为齐白石的代表作之一,名扬。
《墨虾》等。齐白石的《墨虾》是黄达聪先生珍藏之佳品。作为齐白石成熟期的水族作品,此作未写水纹也没有画水草烘托陪衬,齐白石仅以娴熟的笔墨技法,结合独创的濡墨蘸水,便从容写出虾的结构、动态和透明的质感。齐白石将青虾长钳造型的美和白虾透明的美以“接木移花手段”(白石印文)融合一体,创构出“白石虾”,在虾头之上,趁淡墨未干之际,点浓墨少许,使其周围形成自然晕染,墨色浓淡相间;再用淡墨掷笔,绘成,浸润之色,更显虾体晶莹剔透之感。
齐白石书工篆隶,取法于秦汉碑版,行书饶古拙之趣,篆刻自成一家,善写诗文。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等职。代表作有《蛙声十里出山泉》《墨虾》等。著有《白石诗草》《白石老人》等。
齐白石,一位出身于民间艺术,继承了传统艺术,同时也了现代艺术的世界文化名人。他的艺术影响力和文化辐射力带给后来者无限的创造空间和启迪。齐白石逝世已经50周年了,《人物》2007年第十一期刊登侯军的文章《齐白石:一生坎坷一生奋斗一生传奇》,以纪念这位艺坛名宿。
齐白石漫长的一生中,经历了前清王朝、北洋、、日寇占领等各个时期的,对他来说,这些衙门一个比一个,一个比一个,,百姓,他一介草民只能是避之唯恐不及。
在齐白石晚年的回忆中,他对6岁那年的一件小事总是念念不忘--那年他们来了一个清朝的小官僚,地在白石铺一带巡查,乡亲们很少见到官老爷,就拖男带女地跑去看热闹。邻居三大娘也想带着小阿芝去看官,就问他去不去,他说:“不去!”母亲就跟三大娘说:“你瞧,这孩子挺别扭,不肯去,你就自己走吧!”邻居大娘悻悻而去,母亲却把齐白石大大地夸了一番,说:“好孩子,有志气!黄芽堆子哪曾来过好样的官,去看他作甚!我们凭一双手吃饭,官不官的有什么了不起!”白石老人说,我一辈子不喜欢跟接近,母亲的话,我是永远记得的。
然而,你不喜欢跟接近,并不等于不来接近你。尤其是一个靠手艺吃饭的画匠,你的手艺越好,名声越大,就越发罩着你,让你无处躲藏。齐白石小有名气以后,时常要为的“青睐”而。在他40岁那年,曾去西安访贤会友,有位老乡介绍他认识了名重一时的大诗人樊樊山,这本是一桩风雅之事。樊樊山非常欣赏齐白石的艺术,亲自为他订了一张刻印的润例,还亲笔写好交给齐白石。要知道樊樊山是陕西的臬台大人,他这样看得起齐白石,等于给他做了一个活广告,在臬台大人亲订亲书的润例面前,谁敢不老老实实照价付钱?
就这样,文人雅事与威严被纠缠在一起,分都分不开了。他的同窗、铁匠出身的张仲飏立即看出了内里的,他认为樊臬台的赏识,是一个的大好的晋身之阶,便再三齐白石去走走臬台的门,不难在衙门里弄到一个官差。齐白石不但不为所动,还对这位老乡的人品产生了怀疑,他写道:“我以为一个人要是,见缝就钻,就算钻出了名堂,这个人的人品,也可想而知了。因此,仲飏劝我积极营谋,我反而劝他。仲飏这样一个热衷的人,当然不会受我劝的,但是像我这样淡于名利的人,当然也不会听他的话。我和他,从此就有点小小的隔阂。”
不过,樊樊山却是要帮助这位才华出众的艺术家,只不过作为中人,他的帮助也脱离不开“朝廷”--他说他五月要进京,可以在慈禧太后面前推荐齐白石,太后老佛爷喜欢绘画,一旦被她看中,也许能够弄上个六七品的官衔,当个内廷。齐白石立即婉言谢绝:“我是没见过世面的人,叫我去当内廷,怎么能行呢?我没有别的打算,只想卖卖画、刻刻印章,凭着这一双劳苦的手,积蓄些银子,带回家去,够吃够喝,也就心满意足了!”
这个话茬说了半截,齐白石就离开西安先到去了。住到了5月间,他听说樊樊山已经启程了,立马行囊,要先他一步离开“逃”回老家。京域的朋友大惑不解,他悄悄对人家解释说,我怕他真要推荐我去当什么内廷,少不得要添出许多麻烦。我如果真的到里去混,那我简直是了!樊樊山随后到了。闻知齐白石已经走了,顿时明白了他的心思,他对那位京城的朋友说:“齐山人志行很高啊!只是性情有点孤僻。”
如果说,这时的齐白石还可以逃、可以躲的线多岁定居之后,他就再也无法脱开的羁绊了。那些-污吏时常上门来软磨强索,令齐白石不胜其烦,却又无可奈何。悍吏,,使他激愤在胸却敢怒不敢言,只能用诗和画来曲折地内心的愤愤不平之气。譬如,他目睹了当时的委靡和,比前清末年更是,前清的早晨总要到衙门去点个卯,可是这时的官面中人,白天不办正事,晚间酒食征逐,吃喝嫖赌,他地画了两幅鸡,并题了一首诗:“天下鸡声君听否?长鸣过午快黄昏。佳禽最好三缄口,啼醒诸君日又西。”他还画过一幅非常有名的《不倒翁》,题的那首诗令人拍案叫绝:“白扇俨然官,不倒原来泥半团。将汝忽然来打破,通身何处有心肝?”
为了避开这些闲杂人等,齐白石把自家大门从里头加上一把大锁,有人来敲门,他要先从门缝里看清楚是谁,才吩咐佣人是开门还是谎称不在。这种非常“农民”的土办法,倒也让不少心怀图谋的人吃了闭门羹。
沦陷之后,他闭门不出,也很少见客。当时,齐白石在日本的名声很大,很多日伪都想得到他的画作和印章,于是想方设法接近齐白石,请他赴宴,送他礼物,还要跟他合影,邀他去参加各种“盛典”……对此,齐白石一概回绝,他们设的任何都是。在这里,我们不妨留意一下齐白石老人在那些非常岁月里,在自家大门上所贴的各种“谢客”的便条,从中不难看出老人的机智、勇敢和无奈--
可是,没有客户,也就没了生意,一家人的生计又成了问题。无奈,几天以后不得不补上一条:“若关作画刻印,请由南纸店接办。”
这又给那些弯门作窍找门,搜求齐白石画作的人提供了可乘之机。于是,白石老人干脆来个“以人划线”,直接明言:“画不卖与官家,窃恐不祥!”下面还有一段告白:“中外长官,要买白石之画者,用代表人可矣,不必亲驾到门。从来官不入民家,官入民家,主人不利。谨此告知,恕不。”
当时常常有些给日本人当翻译的人,介绍他们的前来索画。更有些翻译官狗仗人势,登门。于是,齐白石地又贴出一张告示:“与外人翻,恕不酬谢,求诸君莫介绍,吾亦也!”
这些字条,记录着白石老人在最困难最的岁月里,刚正不屈,的真实情形。地想一想,老人家在当时的险境中,能做到自守,保持晚节,是何等难能可贵!
到了1943年,日寇占领已到第6个年头,齐白石老人天天提心吊胆,在忧闷中过着的日子。他已经80多岁了,感到再无精力和心思跟那些周旋了。于是,他断然在自家大门上贴出一张最后的告示:“停止卖画”!从此以后,无论南纸店经手的还是朋友介绍的,一概谢绝不画。对于一位终生以卖画度日的老画家来说,做出这样的决定要付出多么巨大的勇气和代价啊!
家乡亲人知道老人不再卖画,非常担心他的生计,来信问候,他以诗言志:“寿高不死羞为贼,不丑长安作饿饕。”表示宁可饿死,也决不去当“-”!
在停止卖画的年月里,白石老人写下了几首著名的题画诗--在友人画的山水卷上,他写道:“对君斯册感当年,撞破金瓯国可怜。灯下再三挥泪看,中华无此整山川。”在画给家人的一幅《鸬鹚舟》上,老人写道:“大好河山破碎时,鸬鹚一饱别。渔人不识兴亡事,醉把扁舟系柳枝。”
白石老人在晚年曾对自己的一生艺事做出排序,自认为:“我的诗第一,印第二,字第三,画第四。”很多人不以为然,老人家是故意做秀,是矫情。但是,当你读过白石老人在人生困厄中所吟出的这些悲愤交集的诗句时,你就自然会理解为什么他对自己的诗歌如此看重了--那是他的啊!
在日寇占领前,齐白石应林风眠先生之邀,曾在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担任教授,这本来是很令老人自豪的一件事。可是,自从日本人来了之后,他就坚辞不就了。然而,正当他停止卖画,生活无着的当日,被日本人接管的学校却给齐白石发来一个通知,让他去领配给的取暖煤。煤在当时是紧俏物资,市场上很难买到。但是,齐白石老人却一眼在这取暖煤背后的图谋,他当即给校方写了一张回函:“顷接艺术专科学校通知条,言配给门头沟煤事。白石非贵校之教职员,贵校之通知误矣!”他事后曾对友人提起这件事情,他说:“我齐白石又岂是没有骨头、爱贪小便宜的人,他们真是错看了人哪!”
一向被同侪视为财迷抠门的齐白石老人,在问题上却是一个傲骨铮铮的汉子--看来,对这位艺术家确实存在着相当多的误读。
抗战胜利后,白石老人恢复了卖画生涯。但是他没有料到,他赚回来的纸币却越来越不值钱了。1946年他曾被派人请到南京、上海举办了一次展览,带去的200余幅作品全部卖光,带回来的“法币”一捆捆的非常可观。然而拿到市面上买东西,却连十袋面粉都买不到了。后来又换成“金圆券”,比“法币”更不值钱,那些来买画的人,大包大袋地拿来换画,钞票在老人案头堆积如山,可是老人画半天赚的钱,竟然买不回几个烧饼。此时的齐白石已经87岁了,他再也没有精力去苦挣苦扎耗费心血了,于是,老人只得再次挂出告白:“暂停收件”!
风烛残年的齐白石,陷入了孤苦伶仃的境地。“南房北屋少安居,何处清平著老夫?”他的诗句,透露出他内心的凄凉和酸楚。
对于齐白石老人最后8年间所发生的诸多事件,各种著作和报道所论甚详,国人几乎是了。齐白石与他的那位了不起的老乡结下深厚的友谊,互相谈画论诗,其乐融融,在《藏画集》中,很有几幅是齐白石的平生力作;齐白石也与、、郭沫若、茅盾等人成为好友。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