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三代是清代瓷器制造的顶峰,康熙、雍正与乾隆三朝民富国强,三朝君主皆极为关注景德镇官窑瓷器的烧制。在强大的财力和三朝君主的大力支持下,清三代特别是康熙朝在瓷器器型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创新,在瓶、罐、尊、壶等造型方面皆有所创新,成功创烧出诸如棒槌瓶、莱菔尊、尊、转心瓶、茄式壶等新品种,极大地丰富了已有的瓷器器型。
棒槌瓶的造型为康熙时新创,因形似旧时洗衣用的棒槌而得名。清代棒槌瓶有硬棒槌瓶和软棒槌瓶之分。硬棒槌瓶,又称圆棒槌瓶,主要指康熙年间的式样,盘口,短直颈,圆折肩,圆筒状长腹,圈足,底部多为平切式二层台。大小不一,高者约70厘米,矮者仅有十几厘米。器腹有高矮和粗细之分;粗腹者,器形庄重,高约40厘米;细腹者,器形秀丽。
康熙早期的棒槌瓶,器形偏矮,康熙中期以后的棒槌瓶,器形趋于细长,为了与雍正时期的棒槌瓶相区别,取名硬棒槌瓶。常见的有青花、五彩、洒蓝描金、五彩开光等品种。
软棒槌瓶,是与硬棒槌瓶相对而言,特指雍正初期烧制的一种器形,造型不及硬棒槌瓶挺拔,口外侈,束颈,溜肩,直筒形腹,腹下略收,足尖。常见青花,五彩。清光绪及时期方棒槌瓶的仿品较为多见,然胎体较厚重,口边较薄且不规整。
莱菔即萝卜,莱菔尊故又称“萝卜尊”。莱菔尊为清康熙朝独特尊式之一,器呈侈口、细长颈下饰双弦纹、丰肩、长腹下敛、假圈足,足脊窄细若萝卜。莱菔尊造型有豇豆红釉、天蓝釉、苹果青釉等品种。康熙朝创新的莱菔尊中以豇豆红釉为最佳。
尊为清代康熙景德镇窑创制。侈口,长颈,丰肩,腹下渐收,至底外撇,器形似手中所持瓶式,故名。尊品种有郎窑红、青花、五彩等。
太白尊又称太白坛、鸡罩尊。清康熙官窑典型器物之一,因摹仿诗人、酒仙李太白的酒坛,故名。太白尊又因形似圈鸡用的罩,还有“鸡罩尊”之称。造型为小口微侈,短颈,溜肩,腹部渐阔呈半球形,浅圈足旋削得窄小整齐。腹部多浅刻团螭图案。后世仿品器形规格与真品相比非大即小,纹饰过于生硬。
苹果尊为清代康熙朝独特器形之一,形似苹果而得名。器呈侈口、底内凹、无颈、圆腹,器口颈若果蒂下凹于圆腹之中。苹果尊有缩颈和无颈两种,无颈的以釉里红为多,缩颈的以苹果绿和天蓝釉为常见。苹果尊为清代景德镇窑烧造,官窑器为多,大、小器物均有,品种有青花、釉里红、天蓝釉、窑变釉等。
百鹿尊,又名“鹿头尊”始见于清康熙,至乾隆朝盛行。百鹿尊器形与牛头尊相同,大口,口以下渐放,垂腹,圈足,肩两侧有对称的兽头耳,通体绘群鹿,故名。百鹿尊品种以彩为主,晚清有仿造。百鹿尊收口,腹上敛下垂,夔耳,倒置器身若鹿头或牛头,故称之为“鹿头尊”或“牛头尊”。当时粉彩器多以青绿山林为景,绘十鹿或百鹿奔跑、穿行于山林之中,故亦称“百鹿尊”。百鹿尊是清乾隆早期为宫廷制作的最为华美的装饰瓷器之一。目前留存于世的百鹿尊,不仅国内的博物馆,如
、上海博物馆和景德镇博物馆中有馆藏,部分和日本的藏家手中,亦可觅得其踪影。多年来,它们一直被当作稀世粉彩瓷器珍藏。如此数量的百鹿尊流传于世,说明这种瓷器深得乾隆喜爱。原因显而易见:主题纹饰具吉祥含义。“百鹿”与“百禄”同音,这种瓷尊可看作是宫廷特殊等级和身份的象征。
马蹄尊,尊的一种式样,清代康熙景德镇窑烧制。广口,圆唇敛,削肩广腹,平底,器形似马蹄状,故名。马蹄尊仅见釉里红小件器件。
茄式壶为清康熙朝景德镇窑创烧壶式之一,为清康熙官窑所独有。茄式壶造型奇特,器呈小口,颈部细长向一侧弯曲,腹呈长茄形,圆底施釉,放置不稳。从其造型看,有人认为其当为宫廷医疗用器,也有人认为其为陈设器物。
苹果青釉瓶造型为清康熙时期所独有,胎质细腻,釉面匀净,釉色青绿,恰似青苹果的色泽。秀丽的瓶体在含蓄的青釉映衬下,尤感素雅庄重。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