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城县,古称濩泽,位于山西省东南端,地处太岳山脉东支,中条山东北,太行山以西,沁河中游的西岸。清康熙、雍正年间,阳城与陕西韩城、安徽桐城同为文化发达之乡,在泽州府所辖五县中文风最高,赢得了“名列三城,风高五属”的美誉。
阳城县有“中国北方第一文化巨宅”、国家5景区皇城相府、有保存较好的明代民居建筑群海会寺、天官王府、郭峪古城等,以及中华名山析城山、蟒河与历山自然区。
皇城相府(又称午亭山村)总面积3.6万平方米,是清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加、《康熙字典》总阅官、康熙35年经筵陈廷敬的故居,其由内城、外城、紫芸阡等部分组成,御书楼金碧辉煌,中道庄巍峨壮观,斗筑居府院连绵,河山楼雄伟险峻,藏兵洞层叠奇妙,是一处罕见的明清两代城堡式官宦住宅建筑群,被专家誉为“中国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
皇城相府,原名“中道庄”,后因康熙两次下榻于此,故名“皇城”。皇城相府建筑群分内城 、外城两部分,有院落16座,房屋640间,总面积36580平方米。内城始建于明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有大型院落八座。外城完工于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有前堂后寝、左右内府、书院、花园、闺楼、管家院、望河亭等。
内城“斗筑居”为陈廷敬伯父陈昌言在明崇祯六年(1633年),为避战乱而建。 内城建筑分祠庙、民宅和官宦邸三类,风格迥异。祠庙建筑有陈氏祠,民居有世德居、树德居和麒麟院,官宦私邸有容山公府和御史府等。
河山楼位于内城北部。河山楼,名取河山为囿之意,建于明崇祯五年(1632年),当时正值明末战乱风起云涌之时。为抵御流寇,由陈家昌言、昌期、昌齐三兄弟合力建造,高三十多米,是皇城相府中最高的建筑。
陈氏家族祭祀祖先的祠庙。建于明嘉靖年间,结构为两进院落,前为祭祖堂,后为先贤祠。世德院为陈廷敬出生地。
容山公府座北朝南,由前后两进院落组成。每院一正两厢,所有房屋均为硬山式双层出檐屋顶,前院为会客室,后院为内宅。
御史府为陈廷敬伯父陈昌言府邸。因其官居都察院御史,故称御史府。由于地理所限,主体建筑被建成并列两院,左为庭堂,右为内宅。
管家院相府管家办事和居住的地方,其房舍均为单层结构。门楣上镌刻“笃诚”二字,是相府选拔管家的用人标尺。
止园建成于清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是陈氏家族最大的一处园林,占地近1.1万平方米。这里是相府主人经常召集文人墨客饮酒作诗的场所。
御书楼中道庄西门外有御书楼一座,是陈廷敬三子陈壮履所建。现楼内仅存康熙御匾午亭山村及联春归乔木浓荫茂,秋到黄花晚节香。
陈廷敬墓地名曰紫云阡,占地16000平方米,主要建筑有石牌坊、御书挽诗碑亭、十通高大的甬道碑等。
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上庄村自古以来就有文化之乡的美誉,从明朝中叶至清初的百余年里,共走出了五位进士、六位举人,贡、监生员有数百人之多,特别是清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这个只有几百口人的小山村,竟一榜出了王兰彰和王润身一门两位进士,轰动了朝野。当时有一首流传很广的民谣“郭峪三庄上下伏,举人秀才两千五”,充分体现了当地人文的鼎盛。
是明代杰出家、家,官至刑部尚书、两京户部尚书、太子太保吏部尚书、历经三朝,曾辅佐明王朝达四十年之久的重臣王国光及其后人数代相承建造的大型官宅民居建筑群。始建于宋、金时期,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其内部官宅豪华,民居典雅,古庙森严,现保存有完好的官宅民居四十余处,涵盖了住宅、教、祭祀、文化、商业等建筑类型。在这里,你可以领略到国内存世最古老的元代民居、明清两代留存的官宅民居和时期合璧的“樊家庄园”。
这里的建筑横跨历史700余年,是全国仅有的一个四朝古村,被古建专家称为古村落的杰出典范,已成为众多专家、学者和社会人士寻古探幽的绝好去处,有“中华民居博物馆”之美称。
蟒河位于阳城县南40公里的森林境内,南与河南省济源接壤,总面积约20平方公里。景区内峰峦叠障、山色清翠,有如天的望蟒孤峰,急流似箭的泉水,飞雪溅银的瀑布,憨鞠的猕猴。蟒河又是自然区,区内除珍稀动物弥猴外,还有娃娃鱼、金雕、豹、菜花蛇、大黑蝴蝶,稀有植物有山百树、颂春木、青檀、红豆杉等。
该寺创建于唐,初名郭峪院,唐昭乾宁元年(894年)赖赐名额为“龙泉寺”,后历代,增修,规模宏大,明清之遐迩闻名。海会寺塔院,两进院落,院内矗立着海会寺的标志性建筑——被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专家赞誉为“国之珍宝”的海会双塔。
双塔为现存的主要建筑,由宋代砖塔和明代舍利塔构成。明代舍利塔,八角十,高约40米。下部三层围成八角城垛式,第十层支出平座,上置八根擎檐柱,成为高塔中的一层空中楼阁,并在此层重点使用琉璃构件,塔每层各面均仿照宋塔设置佛龛,并局部使用琉璃。2006年05月25日,海会寺作为明至清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单位名单。
为明代吏部尚书王国、张慎言读书之所。在明清两代,这里是阳城一所最辉煌的书院。阳城明清名列三城,与韩城、桐城齐名,明清两代,阳城出进士120多名,其中有一半以上集中在海会寺周围的村庄。古代沁河两岸文人鼎盛,从这里走出的王国光、陈廷敬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先后在全国各地任职,他们的成名影响了周围的读书人,他们的莅临又吸引了周围的文人。因此这里成了文人学子的中心,从明至清,这里先后有不少诗社活动。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樊南诗社”、“梅花诗社”、“七逸老人诗社”,他们都留有大量的诗篇。
位于阳城县西南晋豫交界的横河古镇十八罗汉山脚下,盘亭河畔,横邵公东侧,总占地3500平米,建筑面积1500平米。晋豫边抗日纪念馆创建地横河镇,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抗战之初,是八军总部通往延安的交通枢纽。为护送我军重要领导人、国际友人及战略物资的运输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座落在阳城县东南五公里处的南安阳村,占地20000平方米,有53座院落,1600余间房屋。该村是山西省“历史文化名村”;潘家庄园被授予“重点文物单位”;南安阳砂锅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片山环水绕、钟灵毓秀的地方,闪耀着历代南安阳人的勤劳与智慧。
潘家庄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是,占地面积6000多平方米有390余间房屋、和美轮美奂后花园的潘家十三院规模群,最具特色的是华北最大、罕见九间头四合院、占地700多平方米、典型的四大八小五天井院落的第六院----老院。
阳城县志记载清嘉庆年首富是安阳潘家。潘家拥有3000多亩土地,日杂、百货、票号、当铺、珠宝、古玩丝绸、盐茶生意遍及华夏大地,朱砂经营直接供应。财富领先阳城郭峪王家、白巷里李家和平阳亢氏与太谷渠氏齐名。
是华北地区现存尚好的明代民居代表、建筑史上的稀缺实物资料。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城东13公里处的润城镇西北隅,当地百姓俗称之寨上,是全国重点文物单位。
砥洎城,建筑在一座小山咀上,其南接村镇,北临沁河,三面环水,呈半岛状。远望其城,的砥柱挺立中流,故名砥洎城。砥洎城出于军事防御目的而建,同时兼顾居住使用功能,城堡内的民居与巷道与城墙一起被全部纳入整体防御体系,担负防御职责,因而砥洎城既不同于类似雁北广武古城的军事城堡,也不同于类似于平遥古城的以居住、行政功能为主的城镇,它体现出鲜明独特的防御为本、平战结合的设计风格和建筑特点。
是中华历史名山,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西南部30公里处,方圆20平方公里,在250万年前形成了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主峰为坪,海拔1889.5米,与著名的中条山舜王坪东西相望,故又称东坪。主峰四面如城,中间凹陷如盆,有东、西、南、北门分析,故曰析城。
析城山地表为8.516平方公里亚高山草甸,地下有数量众多的溶洞景观和地下河水,是中国华北地区保存最好、具有一定科研价值的封闭式岩溶洼地,属非常珍贵、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
药用及香料树种。为落叶乔木,高20米左右。叶呈棕褐色,枝条茂密嫩软, 可弯曲如弓或盘旋如蛇。3月开花,9月香果成熟。果实呈绿,直径小的3~5厘米,大的8~10厘米。味酸微涩,清香盈室,数月不腐。主要分布于阳城县城关及东冶、、驾岭等乡镇,有170余株,年产果约5000斤。
又简称为“老谷米”。由于阳城县特定的丘陵岭地,特有的生态,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降水充沛的自然条件等诸多因素,特别有利于谷子的生长成熟,有利其籽粒营养成分的积累。析城山小米营养丰富,其营养价值超过粳米。
阳城县栽桑养蚕历史悠久,起源于商周,盛于唐宋,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蚕桑生产历史,早在两千多年前,桑葚已是中国御用的补品。2013年“阳城桑葚”获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成为继“阳城山茱萸”、“析城山小米”之后,阳城农产品的又一张名片。
阳城烧肝全国独有。以鲜猪肝加佐料,用花油包卷,经煎、蒸、炸等工序达焦黄酥软即成。说不出这种食品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在阳城人的餐桌上,只知道不管是地道的阳城人,还是外来客,到了阳城就一定要尝尝阳城的特色名吃——“烧肝”。
当你坐在优雅的餐馆,点上几碟可口小菜,配以啤酒,或自斟自饮,或与朋友斗酒,别忘了要上一盘阳城的烧肝。不一会儿,服务生端着一盘冒着热气、略显焦黑、切成片状的小菜走来,一上餐桌,便有香气扑鼻而来。赶快趁热动筷吧,这就是阳城的烧肝。忘了告诉大家,动筷前一定要一小碟山西的老陈醋。夹起一片,醮点老陈醋,放入口中,细细咀嚼,顿时清鲜脆嫩,舒爽适口。眨眼间,一盘已被扫光,那再来一盘吧。
流传于阳城东乡,因其主菜贯穿周易太极“生”和“好事成双”,且主菜为十六道而得名。其历史悠久,风味独特,是名扬天下的一种古老名宴。
比一般的馍个高体大,洁白如雪,松软似海绵。馍光洁白亮,高大整肃,形似蒙古包,色如雪,软似棉,皮薄如纸,内瓤自然分层,闻之清香,食之爽口,为宴客的主食,故名“高庄”。
小米煎饼的用料虽简单,但制做却麻烦。制做煎饼的第一步关键是“发”。将小米用水泡软后磨成粥,放在适度的温度下“发”六到八个小时,至虚软为止。第二步才是煎,当地人俗称为“摊”。摊煎饼前,要先将鏊加热。
煎饼鏊是一套阳城独有的特殊煎制工具,圆形,中间凸起,需配备两个盖子,一个盖在鏊上,一个座在半火上。发好的粥舀入鏊内,随着“哧”的一声,立即盖上盖子,接着两个盖子要不时替换,这样鏊内的煎饼才能均匀受热。约5分钟香气飘出,煎饼也就熟了。
配料极其简单,只需一些粉条、白萝卜、玉米粉,以及葱、姜、蒜等调味品。将萝卜切成条,粉条切成10厘米长短后,加入泡软的玉米粉和葱、姜、蒜、盐等搅拌均匀,随手捏成鸭蛋大小,用大火蒸10分钟左右出笼,可蘸醋食用的毛头丸就做成了。
是当地的又种风味名吃,是用红薯蒸孰捣烂掺面,做成圆形或长圆形,待油烧至8分热的时候,入锅炸至金即可出锅食用。它营养丰富,外脆里软,味美可口。
制作火锅的食材主要有蔬菜、毛头丸、粉条、肉丸、肉类、鸡蛋等等,蔬菜根据时令选择,可以是冬瓜、大白菜、胡萝卜等;毛头丸是自家做的,用粉条、玉米淀粉和葱姜蒜沫搅拌均匀后捏成团,上蒸笼蒸熟。
在火锅底层铺上经过煸炒的蔬菜、一层毛头丸、一层粉条、一层肉丸。最后再加上一层排骨或者是回锅肉、鸡块,再把鸡蛋摆成花型,一个形状美观的火锅准备就绪。把装好的火锅座在火炉上,浇上用骨头熬制的汤,大火烧熟、炖烂,便可以上桌了。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热气腾腾的火锅,谈着家长里短,其乐融融。
主料是猪头、猪尾巴、猪肘和猪蹄。原料经过洗净切块后,加入花椒、大料、丁香、桂皮等十几种调味料,大约炖八个小时,肉烂汤浓,香气四溢,下午四点左右就有食客来吃了。舀一勺放在碗里,浇上蒜汁,蒜与肉的香味相互交融,吃一口,满嘴留香,再来一个用肉汁浸泡的火烧,堪称一道美味的下午茶。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