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南安文史研究者王赞成先生从水头沈钰铝先生处获得一本《侯源沈氏族谱》复印本,王先生在认真研究族谱资料后发现,该族谱与2010年他发现的“明故沈公洎余氏墓志铭”所载内容吻合,而且都与明末清初南安人、“医祖”沈佺期的家族有关,这无疑为探究沈佺期这位传奇历史人物的身世,提供了新的线索。
沈佺期(1609年-1682年),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进士,是南安明代的最后一位进士,《南安县志》《泉州府志》《小腆纪传》《府志》《通史》皆有其传记或事迹记载。他一生的颇具传奇色彩。
南明隆武元年(1645年),郑芝龙拥立唐王朱聿键于福州,擢沈佺期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兼福建巡按使。隆武二年8月,唐王被清军俘杀,沈佺期悲愤归家,先后隐居同安大帽山甘露寺、本山虎洞及南安水头鹄岭白莲寺。永历元年(1647年),郑成功领兵进攻泉州,沈佺期招纳九溪十八坝数千乡民举义响应,于泉州城外桃花山与郑成功义师会合。后随郑成功赴厦门,从此成为郑成功得力幕僚,参赞戎务。永历十五年(1661年),郑成功东征,沈佺期留守厦门辅佐世子郑经。郑成功逝世后,沈佺期于永历十八年(1664年),随郑经入。在时,精通医术的沈佺期悬壶济世,并且在发生瘟疫时了无数人的性命,因而被高山族和汉族尊为“医祖”、“医圣”、“神医”。后来,沈佺期病逝于,其便在台南一带繁衍至今。
王赞成表示,从“明故沈公洎余氏墓志铭”的内容可以了解到,这是后园(今南安市水头镇星辉村后园自然村)沈氏一位叫沈朝(公)的祖先以及他的夫人余氏的墓志铭。铭文称:“,故同安县十一都人也,幼随父尚迁寓南安县三十八都后园村居焉。”再查《侯源沈氏族谱》可知,后园(古称“侯源”)沈氏的一世祖为沈尚,二世祖为沈朝(号),正好与墓志铭所载内容契合。族谱还称,沈佺期为后园沈氏的七世祖,其父是沈廷璋。我们可以从中清楚地梳理出“沈尚-沈朝-沈潜居-(次子)沈天保-(长子)沈维翰-(次子)沈廷璋-(长子)沈佺期”的传衍顺序。王先生告诉我们,“明故沈公洎余氏墓志铭”原碑现收藏于泉州市博物馆内。
星辉村村党支部副沈新水带着我们在村口虎头山麓下,找到了沈佺期的陵墓。该墓应为明式墓,呈风字形,花岗岩墓碑,长方形圆首,高0.92米,宽0.43米,阴刻楷书直写“明赐进士通议大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复斋沈先生墓”,不过墓前没有石虎、石马、石羊、石望柱等物。在墓的右侧立有“沈佺期墓”(县级文物单位碑)、“沈佺期墓碑记”两块石碑。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沈佺期在辞世,葬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郑成功灵柩归葬故里。明郑许多将士的灵柩也纷纷从迁葬回家乡,沈佺期的灵柩便于此时归葬南安水头。
南安水头《五里桥文化》副主编黄长安表示,早年还曾发掘出一块沈佺期的墓志铭--“明赐进士通议大夫联络八闽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沈公墓志”,可惜出土时就已残破不全。碑上依稀可辨认“……挈家入岛……庚申(1680年)复……形神俱瘁,遂于去岁五月构疾旋愈剧,缠绵百余日而……不孝及长孙泰云曰‘吾未及见中兴,目不瞑也!’呜呼痛哉……”等字样。之痛、黍离之悲,皆可于此窥见一斑。沈佺期一生忠心耿耿,至死还念念不忘“未见中兴”,不能不令人肃然起敬。
离沈佺期陵墓不远处,有沈佺期故居旧址和沈氏家庙。在沈氏家庙内,当年沈佺期用来制作草药的碾药石槽还静静地躺在墙角。望着它,我们的耳边仿佛又回荡起那霍霍的磨药声来。沈佺期辞世至今,300多年悄然而逝。无情的时光之轮轰然前行,却始终无法辗灭那早已深入的形象。据说,如今每年都有来自各地的人们自发前往沈佺期墓前,凭吊这位横跨两岸的“医圣”。
1644年,崇祯,清军入关,但这一年并不是反清斗争的终点。相反,从清兵进入山海关直至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施琅攻克,郑克塽投降、宁靖王朱术桂殉国为止,各地反清运动持续了整整39年。由于这段时期的战斗主要在南方展开,又是在复兴明朝的旗帜下进行的,所以后世便将这段历史称为“南明史”。南明时期,涌现了一群“宁作南鬼,不为北王”的英烈人物,阎应元也好,黄道周也罢,便是这些铮铮铁骨中的代表人物。
南安水头后园村的沈佺期也是一根“硬骨头”。据《侯源沈氏族谱》所述,后园沈氏的开基祖是沈尚,传至沈佺期已是第七世。1609年出生的沈佺期,早年拜于晋江龙湖鲁东陈鹄门下,后来当过塾师。清军入关的前一年(1643年),他刚刚考中进士,“授吏部郎中”(见《通史·史卷29》),仿佛一位手握大学文凭刚要冲击自己人生巅峰的有志青年,却瞬间迎来了眼前山河破碎的景象。掌控朝政的清廷此时在全国范围内大量诱招前朝才俊,不过,沈佺期却不肯向清廷屈膝。明亡之后,他弃官南归,静待着复兴明王朝时机的到来。
隆武元年(1645年),郑芝龙与四弟郑鸿逵拥立唐王朱聿键称帝于福州(时称“福京”),建号“隆武”。据清乾隆《泉州府志》载,此时唐王“召(沈佺期)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沈佺期喜出望外,以为明王朝和他自己都将迎来“第二春”了。然而,美梦很快就幻灭了。唐王军队节节败退,隆武二年,福州失守,唐王逃至汀州(长汀)被清军俘杀。隆武覆亡后,沈佺期,先后隐居于同安大帽山甘露寺、本山虎洞和南安水头鹄岭白莲寺,改事学医。他一边精研医经,一边上山采药,为治病。
沈佺期再次出现在历史大舞台上,是在永历元年(1647年)。清代徐鼒[zī]所著的《小腆纪传》记载:“我大清顺治四年(1647年)春正月癸卯朔,上在梧州,称永历元年……是月(8月),朱成功会师泉州之桃花山,在籍御史沈佺期等起兵应之。”1647年,郑成功领兵进攻清军驻守的泉州,晋南纷起响应,沈佺期率九溪十八坝乡民举义,于泉州城外桃花山与郑成功义师会合。从此,沈佺期成为郑成功的得力幕僚,因他精通医术,所以还身兼“郑家军”军医之职。《通史·史卷29》亦载:“及帝(隆武帝)陷汀州,佺期南下,随延平郡王(郑成功)起兵于泉州桃花山,为幕府上客。”
根据南安水头镇《五里桥文化》副主编黄长安提供的资料显示,水头鹄岭白莲寺迄今留有“沈佺期白莲寺聚众起义”的故事。相传1647年8月,沈佺期在白莲寺招募九溪十八坝数千乡民起义。白莲寺旁的山池长有白莲,年年花开如云。可在举义时,并非花开之季,于是沈佺期来到寺殿,跪拜在面前:“我沈某率众举义若成,请大士出示,池开。”话音刚落,寺外大小山池盛开出朵朵白,义军欢欣鼓舞,呼声雷动。
永历六年(1652年),原明监国鲁王自舟山来依郑军,郑成功安置鲁王于金门。沈佺期与鲁王有旧,随侍于其旁。永历九年(1655年)二月,郑成功义师驻厦门,整顿吏治,设六官及察言、承宣、宾客诸司;又设储贤、育胄二馆。沈佺期与名士徐孚远、卢若腾、王忠孝、洪初避、阮旻锡等皆被聘入储贤馆。
永历十五年(1661年)初,郑成功议复,诸将各有争议,沈佺期极力赞同。是年三月下旬,郑军誓师东征,沈佺期留守厦门辅佐世子郑经。永历十六年(1662年)五月,郑成功病逝于,郑经嗣延平。永历十八年(1664年)三月,沈佺期与王忠孝、许吉璟等同舟入台。
沈佺期登岛以后,参与屯田拓荒。是时,初辟,瘴气为害,将士多不合水土,病者十之,沈佺期便以救死扶伤为己任,凭过去所学医术,详察病理,采药施救。此后近20年,沈佺期在闭户谢客,以文史自娱,兼以医药济人,足迹遍及乡村集镇。后来他还在发生瘟疫时,了许多人的性命,于是被高山族和汉族尊为“医祖”。晚年授徒多人,声名益震。清乾隆《泉州府志·卷54·文苑·苑3·沈佺期》:“旋往,闭户谢客,累征不就。常以医药济人,全活无算。为古文词,安详融练,卓然名家。”
关于沈佺期的医术,在民间流传着众多传说故事。譬如,他曾以精湛医术救下一头乳虎,结果该虎长大后还回来报恩;又如,他曾帮崇祯帝和淑妃治病,药到病除;还有,他亲自煎药救了一位酋长的儿子,等等。虽然有些故事带有的色彩,但多少反映了沈佺期医术的神奇之处。
如今在南安水头镇的后园自然村内,屹立着前后两落的闽南式建筑“沈氏家庙”,家庙前立有三副旗杆夹石,显示着沈氏一族古代在科举方面的不俗成就。家庙正门上有“吴兴世泽”石匾额,廊下有柱联:“护国保泉开漳辅,平闽靖粤灭寇赠武德”。廊内左右各开一侧门,左边门上写着“善为传家宝”,右边书写着“忍是门”,泉州市文管所文博研究员黄真真表示,这“善”与“忍”正与沈佺期的处格暗相吻合。
“胡虏腥尘遍九州,义士怀悲愁。既无博浪子房击,须效中流祖逖舟。故国山河尽变色,旧京宫阙化成丘。复仇雪耻知何日,不斩楼兰誓不休。”这是延平郡王郑经所写的《悲中原未复》诗。悲愤、苍凉、决绝的感觉,弥漫于字词之间。而这种既悲且慨的诗风,也成了南明时期诗派的主流风格。
在唐代,有一位杰出的诗人也叫沈佺期,不过他是相州内黄(今安阳市内黄县)人。南安后园的沈佺期虽然在诗界中,不如内黄沈佺期出名,但是他却对文学有着不朽的影响。
早在崇祯二年(1629年),夏允彝、彭宾、周立勋、陈子龙、徐孚远、杜麟征等六人便创立文学“几社”,以文会友,诗赋。以徐孚远、张煌言、卢若腾、沈佺期、曹从龙、陈士京为的“海外几社”是“几社”在南明时期的后续衍生。沈佺期与徐孚远、张煌言、卢若腾、曹从龙、陈士京一道被后人合称为“海外几社六子”。
对于在南明抗清背景下兴起的“海外几社”,浙江万里学院文化与学院副教授袁韵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以徐孚远为的“海外几社”不同于明末清初一般遗民诗社,“它集结了一批富有的优秀诗人,其于涛鸣浪涌、潮起潮落中激荡而出的豪壮歌吟,远远超越了一般遗民诗社对之痛、黍离之悲的书写,而是全面、真实地反映了南明时期以海洋为背景所展开的波澜壮阔的抗清斗争,彰显了顽强不屈的民族。‘海外几社六子’的诗歌创作,不仅将滥觞于明朝后期抗倭斗争的中国古代海战文学推向,而且对文学的起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泉州师范学院文学与学院副教授翟勇也在《顺、康年间泉州诗坛风貌初探》一文中称,“如果说沈光文为文学史上第一人,那么以郑氏父子为核心,王忠孝、沈佺期、卢若腾等人为重要羽翼的泉州诗人群体,则共同开创了文学史上的第一次繁荣。”翟勇还提出,“对于沈佺期,今人对其文学关注极少,很大原因是存诗数量稀少所致”。的确,沈佺期在时所作的诗作,罕有面世。他的遗作《潘山市·其二》:“机尽随鸥尚末闲,驹阴不肯驻衰颜。相将醉醒消人事,剩得风流在。霞绚云蒸妆淡水,花殷鸟傲静空山。此时春色又无赖,一曲渔歌一棹湾。”还是作于他隐居泉州城西潘山之时。那时的他,尚能保有一份远离尘嚣的悠闲心态。而居住的岁月,恐怕在他诗中,又会溢出另外一番滋味吧。
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秋,沈佺期卒于。清乾隆《泉州府志》称他“居()二十余年,卒”,不过如果认真推算的话,沈佺期应该只在居住了18年。因沈佺期对发展中医事业作出重大贡献,被后人尊为“医祖”、“医圣”、“神医”。如今在台南,每逢传统节日,还可见在彩旗、画屏、灯笼、楹联上,有沈佺期传说故事的诸多体现。据文献载,明郑时期,沈佺期迁居今台南。沈佺期故去后,其便在台南繁衍。南安水头沈氏族人表示,近年来他们曾试图与台南沈氏亲相认,但至今未果。
沈佺期陵墓位于南安水头后园村的虎头山麓下,据当地村民讲述,该陵墓所处的正好在虎头山的“”上,山中还有两块巨大岩石,状似两颗“虎牙”。可惜如今林木丛生,我们没能找到那两块岩石。沈佺期陵墓为明式墓,呈风字形展开,墓的右侧立有“沈佺期墓”、“沈佺期墓碑记”两块碑,前为农舍,后依青山,享有一份田园式的宁谧。
沈佺期辞世后,首先葬于。不过在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明郑众多将士的灵柩纷纷从迁葬家乡,其中就包括沈佺期的。这位生逢的神医诗人,最终得以魂归故里、埋骨桑梓。
延伸相关词:
陈小艺被曝姐弟恋,倒追小伙被当保姆,陆贞传奇演员表,人鱼情未了 电视剧,莫小棋三级,保拉的诱惑,李慧珍老公,luciano rivarola,如意剧情介绍电视猫,电视剧当狗爱上猫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