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年来,我读历史时总喜欢在手边放着两种工具书,一是历史年表,二是历史地图集。逢到重要的事件、战役、重要人物的出生或去世、重要书籍的完成或出版……年表可以用来确立时间轴上的点,历史地图集可以帮助确立空间中的。如此读史,不但容易记忆,而且趣味盎然。
1985年我还在念研究生时,三联书店出版了《地图集》(The Times Atlas of World History),尽管我知道这绝对是好书,但当时75元人民币的定价吓得我不敢问津——我那时的研究生津贴每月只有46元,买一本75元的书就意味着要有两个月没法过日子,所以只好望书兴叹。作为替代物,我买了一本《钱伯斯世界历史地图》(Chambers Atlas of World History),也是三联书店出的,性质与功能都和《泰晤士世界历史地图集》相仿,当然规模小得多,没有后者那样辉煌壮观,也没有大事年表和文字论述,只有地图和索引。但只要1.65元,正适合穷学生购买使用。这本书此后陪伴我读了十年历史,对我的帮助确实不小。后来虽用不着了,但每次搬家都要珍重相随,至今犹在书架上,纸张已泛黄朽脆矣。
十年后,书店将1985年印刷的《泰晤士世界历史地图集》贴上“定价240元”的小条子出售,我没有犹豫就买了一册。此时240元毕竟只是我一个月工资的几分之一了,真此一时彼一时也。
这部《泰晤士世界历史地图集》由英国的Geoffrey Barraclough主编,伦敦泰晤士图书公司1978年初版。参加执笔者共72人,几乎全是、剑桥、伦敦大学或大英博物馆等著名学术机构中的学者。中译本由三联书店出版,邓蜀生编辑。8开精装,全书除索引部分外皆为彩版,由泰晤士图书公司提供全套,上海中华印刷厂印刷装订,印刷质量之高,在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出版物中,绝对遥居一流。
“世界历史大事年表”始于公元前9000年。每页横向分列5栏,依次为亚洲、欧洲、近东和北非、其他地区、文化和技术;纵向按年代排列。各栏中有对应的大事则标明准确年代加以记录,无则空白。
1.早期人类的世界,2.最初的文明,3.欧亚的古典文明,4.划分为地区的世界,5.新兴的世界,6.欧洲时期,7.全球文明时代。
欧亚商业和文化的联系、欧亚的教联系(至公元500年)、希腊文明的、希腊化世界(公元前336年~30年)、波斯诸帝国(公元前550年~公元637年)、中国的统一(公元前350年~公元220年)、印度:最初的帝国、北欧诸民族、罗马在意大利和地中海地区的扩张(至公元前31年)、罗马帝国:从奥古斯都到查士丁尼(公元前31年~公元565年)、罗马世界的经济(公元200年左右)、教的兴起(至公元600年)、古典世界的危机。
这些细目的设置视野宏阔,具体编排和印刷也别具匠心——每一细目总是刚好为对面的两页。篇幅上基本是图文对半。文字是简明扼要的宏观叙述(较少涉及国内的事件,而较多涉及“席卷各大洲的大规模运动”),图则是本书的精华所在。绝大部分的图当然是地图,但也包括一些是在历史上有重大意义的工具、工艺品之类的图片。但这些精美的彩色地图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地图,因为图中包括了如下各方面的丰富内容:
因此一图在手,读者见到的不再仅仅是各民族的变迁史,或是帝王将相的“相斫”史,而是一部全方位的历史,一部各文明、各民族之间互动的历史。
“专名汇编”实际上是一部世界历史小辞典。“索引”中包括了国名、地名等数千条,所有在本书中提到过的事件的发生地名全都列出。
欲学习历史、理解历史,其实离不开地图。文字在很多情况下无法提供地图所能提供的信息。因为历史事件的发生,包括了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而多年来我们那种以死记硬背为的历史教学,通常只注意时间这一维。注意这一维当然是必要的,记住各王朝的建立和结束年代、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年代、重要历史人物的生卒年代等,是治史的基本功夫。但是年代所反映的时间概念,实际上都是和空间概念密切结合在一起的。如要真正把握历史,就要设法将时间和空间统一起来。
对于用图来反映王朝疆域的沿革(以及历代行政区划的沿革),古代中国人也已经注意到了。西晋裴秀曾作《禹贡地域图》,唐代贾耽曾绘《海内华夷图》,二图原本早已佚失,但历代继响不绝。发展到极致,就是已故谭其骧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八大册,中国历代王朝疆域及行政区划沿革,无不一目了然。但是重大历史事件,比如亚历山大远征、东征、匈奴西迁等,是在怎样的空间范围和条件下展开的呢?要寻求这方面的时空统一,中国传统的地图往往就为力了,而像《泰晤士世界历史地图集》这样能够反映这方面时空统一的地图集,在却比较常见。
近年来国内打算重版《泰晤士世界历史地图集》中译本的出版人,时时有之,但至今未见实施。抚玩旧籍,感慨系之,特撰小文以记其事。
属蛇的今年多大本文由来源于财鼎国际(www.hengpunai.cn)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