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本报记者专访《世界历史很有趣:袁腾飞讲日本史》作者袁腾飞
《世界历史很有趣:袁腾飞讲日本史》,是中国通俗讲史界代表人物袁腾飞倾力打造的世界历史书系的开山之作。袁sir以独具特色、生动有趣的讲史风格,一本书讲一个国家,选取一个国家历史上最重要、最有趣、最有味的故事,把知识性与趣味性完美结合,给广大读者一套了解世界历史、增长知识的书系。本书由袁腾飞参考上百本日本史书籍精心创作而成,资料新颖,图文结合,有趣有料,一本书让你读懂从神武天皇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日本历史!
记者:网友称您为“史上最牛的历史老师”,您却自称是“说书人”或“读史人”,广大读者和网友一致认为您太谦虚了。
袁腾飞:“史上最牛”这样的称谓,虽然是网友对我的一种认可,但更多的是一种噱头和炒作,我不喜欢,也从来不认为自己就是“史上最牛的历史老师”。我觉得“说书人”更贴近我的状态,就是用诙谐的方法把原本枯燥的正史讲给大家听,没有与。
记者:您小时候喜欢历史吗?当时的历史读物有哪些呢?您最喜欢哪类题材?
袁腾飞:我小时候很喜欢上历史课。当时的历史读物很少,最开始是一些连环画,后来有一套《中国历史小丛书》,主要是读这些书启蒙的。另外,我还喜欢听评书,比如《三国演义》《岳飞传》《杨家将》之类。我最喜欢的还是军事类题材的书。
记者:近几年,图书市场上历史类书籍一直备受读者关注,可谓全民读史热。请问您如何看这种现象?
袁腾飞:要了解一个民族,就要了解这个民族的历史。一个没有历史的民族,是没有根的民族。一个人也一样。另外有句话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读懂了历史,不但能了解过去,而且能看懂现在,甚至能预知未来,所以很多人说读史让人明智,因此有很多人喜欢读历史,尤其是中国人一直有重史的传统。我们以往看到的历史书,大多是正襟危坐、板着脸说话,甚至着虚假的内容,让很多人望而却步,找不到读史的乐趣,而这几年的一些历史书轻松幽默、精彩好读,所以造成了全民读史热。任何现象都有它出现的理由,源于一种社会脉动。
记者:在历史学界,每位畅销书作者都会引来各种各样的争议。您是如何看待这种争议的?
袁腾飞:争议是一件很无聊的事儿。所谓和谐,“和”就是一个和睦,一个口是人人有饭吃;“谐”就是言子旁加一个皆,就是大家都能说话。所以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只要言之成理,只要有人听,就可以,瞎争什么?没有必要争。我觉得这根本没意义,所以我对争议的东西从来不看。
记者:网上流行各种语录,也包括您的。其中有些您可能说过,有些您可能没说过,您有没有发现过这类“”?
袁腾飞:我没说过的话,在网上变成“袁腾飞语录”的太多了。只要你没有用这个话来干什么,我就无所谓,而且我也不看。但是你非要用这个话来达到个人的什么目的,或者说给我惹来麻烦,那我必须得出面一下。
记者:我们了解到,您最新的一本书是《袁腾飞讲日本史》,是您的《世界历史很有趣》系列的第一本。是什么原因促使您开始创作《世界历史很有趣》这个系列的?
袁腾飞:当下全球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中国在积极融入世界。在经济上,中国用30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200年走的。一走来,有经验也有教训,吸取经验、少走弯乃是重中之重。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外国历史为镜可以明得失。所以,我认为了解世界历史,在今天的中国显得尤为重要。腾飞不才,愿为国人了解世界历史尽绵薄之力。
记者:《世界历史很有趣》这套书,您是怎样规划的?有什么期许?
袁腾飞:这套《世界历史很有趣》,按国别讲述比如日本、美国、英国、等几个国家的历史,一本书讲一个国家。我还是史话体风格,结合学院派和戏说体的长处,在叙述一国历史大事的同时,照顾细节,讲故事、讲段子,撷取历史上有趣又能引人思考的点,既知识性,又照顾可读性,让读者朋友在莞尔一笑的同时还能掩卷叹息。
记者:《世界历史很有趣》系列的第一本为什么从日本史讲起?您的这本日本史与以往常见的日本史书籍有什么不同?
袁腾飞:一方面因为日本既是中国的近邻,又与中国有着纠缠不清的关系。日本受华夏文化的影响很深,同属东亚文化圈,但在历史上中国和日本也有过好几场战争。另一方面,外国历史中我最熟的就是日本史,家中藏书不下百种,特别是收藏了大量港台原版译著。国人读日本历史,最感兴趣的是战国、幕末和战争这几段,因为写这些内容的作品太多了,所以我在日本上古、源平合战、南北朝等处颇费笔墨。
记者:您认为中国人应当怎样看待日本?
袁腾飞:《孙子兵法》中有句话:“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日本对中国的研究非常深入,将自己的文化衔接到中国文化中。相对而言,中国人对日本的了解大多局限于近现代。其实日本的民族特性是从日本古代开始逐渐形成的。因此,我认为今天的中国人不论是抱着什么样的心态,首先都应该了解日本,有了一定的了解才谈得上怎样看待日本。
记者:听说您近期将在某视频网站开一档以《袁游》为名的脱口秀节目,能否透露一些关于这个节目的形式和构想?
袁腾飞:很多中国人旅游,就是上车睡觉、下车尿尿、回去啥也不知道。而旅游景点,大多数都有非常深厚的历史文化沉淀,但很多导游讲不了,这也是在今天学历史一个很实用的地方。做《袁游》这档节目,就是想把旅游景点与历史文化、先民的智慧以及自己的所想联系起来,带领大家读万卷书、行万里。至于节目的形式,大致是一期节目到一个景点,带着游客边游览边讲这个景点的历史文化,也会与游客有一些互动。
本报记者 刘冰
推荐: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