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分析题是近年来历史中考的必考题,也是很多学生比较的题目之一,其实只要我们掌握了基本的历史知识,运用了正确的解题方法,这类题目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难。
如:看到“”就想到“实事求是,根据国情,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看到“工业”就想到“教育兴国,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看到“仁”就想到“和谐社会”、看到“污染”就想到“,持续发展”、看到“闭关锁国”“学习”就想到“”、看到“日本右翼”就想到“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1、带着问题,明确方向,提取有效信息。在材料中把涉及到的与题目有关的信息勾画出来,组织答案的时候有可能要用到。
3、注意材料中的标点符号,尤其注意句号、分号、省略号。每一个句号、分号就是一层意思,往往就是一个得分点。材料原文一般很长,试题只能摘录其中一小部分。从某句开始摘录到某句为止,这开头和结尾两句,当然得考虑为答题服务;省略号删去的是与答题无关的内容,省略号两边保留的内容必定是重要的,肯定隐含着重要信息。
4、注意材料前提示语或引文出处。出处往往能够提供材料的时间、国别、作者,由此给我们提示。
5、注意分值。一般1分即一个知识点,如3分肯定是三个知识点;2分是一个或两个知识点。看分答题。
6、注意材料之间的联系。每一道材料题一般都有一个主题。找出了主题,然后围绕这个主题,确认材料涉及的内容或对课本知识进行迁移,便找到了解题的突破口。如:类;民族团结类;科技文化类;国家统一;国家建设类;反侵略类、战争等等,每一主题有每一主题答题的套。
2、根据材料回答的题,一定要结合材料((可能是材料中的主旨句,也可能是材料的关键词语、短语,或者截取材料的词语组成一句话。)答题要把材料提炼,言简意赅,避免整段抄袭。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这种问法,材料中的点子归纳完后,还要用教材中相关知识点进行补充。看分答题。
5、谈看法、、之类的题。一定要围绕主题谈,要几则材料共同反映了一个什么主旨弄清楚。这种题一般是1分或2分。如果是2分,至少要答2点。
1.今年是40周年,同学们回顾历史,总结成就,展望未来,对“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进行探究:
材料一:1957年,我国的钢产量为535万吨,比1952年增长近3倍;机床产量达2.8万台,比1949年增长17.7倍……
(2)试分析出现图一中这一情况的原因是国家实行了什么政策?图二中哪一个字母代表了厦门经济特区?经济特区的设立与哪个会议上的重大决策有关?
材料三:20世纪的最后20多年,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了蓬勃的创造力,开创了一条民富国强的道。
(3)材料三中所述的“开创了一条民富国强的道”指什么道?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稳步推进国有企业,以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这表明国有企业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4)要走之;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党的领导;要以理论为指导;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等等。(答一点,言之有理即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来源于ipfs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