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晋阳2014年是陕西文物考古援藏工作第30个年头,据陕西文物考古援藏工作的杰出代表、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张建林介绍,20世纪初至1951年以前仅有的几次考古调查和发现都是由外国人做的,而且仅限于地上文物的调查,极少进行考古发掘。和平解放以后至1984年的30余年间,文物考古工作逐步开展起来。
自1984年开始的自治区文物普查和考古专题调查,可以说是文物考古工作全面展开的转折点,也是文物考古工作进入黄金时代的转折点。其规模之大、时间之长、之丰硕都是空前的。在此期间,陕西省文物局派遣的援藏考古专业队伍承担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丰硕。
1984年——1992年陕西省先后向派遣了三批援藏队伍。陕西援藏的文物考古工作者与自治区文管会及地区的业务干部共同组成自治区文物普查队,1984年4月~1986年6月连续工作2年余,先后完成乃东县、琼结县、扎囊县、拉萨市等四市县的文物普查,编写出《拉萨市文物志》、《乃东县文物志》、《扎囊县文物志》、《琼结县文物志》,虽然限于当时的条件,这四本文物志没有正式出版,只是作为内部资料刊行,但丝毫不影响它们在文物考古研究中的重要资料价值,至今仍被众多学者频繁引用。
三县一市文物普查中一些重要的考古发现,其中有拉萨曲贡新石器时代遗址、乃东县普努沟古墓群、乃东县切龙则木墓群殉马坑、拉萨查拉甫石窟、乃东县吉如拉康、琼结县赤德松赞碑等调查或发掘。拉萨北郊发现的曲贡村遗址是在腹地发现的第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遗迹、遗物有明显的地域特色,陶器多为圜底和圈足,以罐为主,还有缽、碗、豆、壶等;泥质陶、加砂陶各半,灰褐陶为主,磨光黑皮陶最具特色;纹饰多为刻划的重菱纹、三角纹、直线波折纹、直线几何纹等,三角形假镂孔纹也是常见纹饰。陶器的制作工艺、器形、陶质、陶色、纹饰等与发现于藏东地区的卡若文化有较大差异,调查者定名为“曲贡文化”。这不仅填补了新石器时代遗址在分布区域上的空白,而且对新石器时代文化类型和时空框架的建立也提供了至关重要的资料。
1984年~1986年除了三县一市的文物普查,陕西省援藏普查队还参与并主持了1985年对古格故城遗址的全面系统考察以及对日土、普兰两县一些文物点的调查。古格古城是西部唯一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单位(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单位名单上为“古格王国遗址”),是10~17世纪西部地方——古格王国的中心所在,城堡格局较为完整,存留有王宫、佛殿、民居、碉堡等遗迹。通过这次考察,对整个遗址的范围、布局、结构、性质和年代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为研究、军事、教、艺术提供了重要资料,也为在考察和研究城堡遗址探索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1991年编写出版的考古报告《古格故城》详细介绍了遗址的各类遗存和考察,并在多方面进行了探讨。后被宿白先生誉为“获得了重要的开创性”的考古工作。故城遗址的佛殿壁画还作为《中国壁画全集》的一卷出版。第二批援藏文物普查队在普查期间还作了相关的民族学调查,对的细石器遗存进行了初步研究。
第三批援藏普查队由3个省的专业人员组成,陕西省4人 、湖南省4人、四川大学2人。1990年4月——1992年底在藏工作,连续工作近3年,与自治区文管会的业务干部共同组队,完成50多个县的文物普查。其中陕西省派出的4人与文管会业务人员共同完成了38个县的文物普查和2个重要(白居寺、扎唐寺)的专题调查,特别是首次深入全国唯一不通公的墨脱县进行了普查,主持或参与编写文物志7本。
1992年文物普查结束以后,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陆续承担了一些配合文物项目的考古调查和发掘。1997年~1999年,国家文物局组织“阿里文物抢救工程”。
2003年,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考古研究室成立伊始,接受自治区文物局的邀请,派遣4人参加青藏铁段的考古调查任务。2004年,受阿里地区方志办的邀请,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张建林主持了阿里地区文物补查工作。2005年~2007年,陕西省考古研究所与文物局签订协议,承担萨迦北寺的考古调查和发掘任务。2006年6月,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的张建林参加文物局组织的芒康古水电站淹没区考古调查。2007年9月,应自治区文物局的邀请,陕西省考古研究员赴藏参加“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自治区普查的试点工作。2012年8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考古研究室受山南地区文物局邀请,前往洛扎县吉堆吐蕃墓地调查。
2013年7至8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考古研究室受陕西省文物局委托,前往阿里地区开展项目援藏工作,这次的调研发现入围2013年度“中国考古十大新发现”。
30年来,陕西省文物系统特别是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的考古工作者多次应邀赴,与的文物考古工作者共同进行文物普查、考古调查和发掘,取得了丰硕的,为文物考古事业的发展做了大量的工作,同时也形成了一支能够在进行考古调查、发掘和研究的业务队伍。时至今日,这支队伍仍然活跃在文物考古的第一线。(崔嵘 张建林)
本文由 325游戏(m.325games.com)整理发布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