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12月13日讯 昨晚10:00,CCTV-10《探索·发现》栏目独家首播扬州隋炀帝墓考古全纪录,在这部名为《隋炀帝墓—争论与》(上)的纪录片里,节目组用了30分钟的片长,抽丝剥茧,层层深入,将隋炀帝墓考古过程中的谜团一一破解,以大量多角度全方位的鲜活镜头,无懈可击的学术论证,以及严谨精良的后期制作,将扑朔迷离的考古全程一一展现。
今晚10:00,央视十套将继续《隋炀帝墓—争论与》(下)。本报连线央视编导,为你独家披露下集旁白,精彩内容先睹为快!
在昨晚的《隋炀帝墓—争论与》(上)里,主要揭秘了隋炀帝墓考古过程,其间穿插大量考古专家,就关注的热点话题,一一释疑,全面展现鉴定过程中产生的多种争论。在今晚的《隋炀帝墓—争论与》(下)中,将主要围绕萧后墓的身份认定问题,揭开重重,直至最终揭晓答案。
据了解,《隋炀帝墓—争论与》纪录片共分上下两集,每集片长30分钟,分别于昨晚和今晚10:00在央视十套首播,并于次日09:15、15:45。
昨晚十时,伴随着低缓深沉的旁白,在背景音乐刻意营造出的神秘幽远的气氛中,纪录片《隋炀帝墓—争论与》(上)缓缓拉开帷幕。
“在近3000年的历史长河中,古城扬州从未正式做过都城,但是,文献记载,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而又颇具争议的帝王—隋炀帝杨广却葬在了这里。这位国破身亡的,既有开凿大运河,设立科举制度这样的伟大创举,也给后人留下了骄奢淫逸,好大喜功的千古,1400年来,除了文献记载的几个地名之外,隋炀帝到底葬在扬州的什么地方,人们无从得知。”
在主持人的旁白下,观众的好奇心油然而生。随之,话锋一转,主持人介绍道,“2013年的春天,距离槐泗隋炀帝陵大约5公里的西湖镇曹庄,正在进地产开发的工地上,两座塌顶的砖室墓的出现并没有引起人们太多的关注,不过,随着考古人员的现场清理,竟然有了一个惊人的发现。4月的一天,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召开了一场新闻发布会,宣布这两座古墓中的一号墓是隋炀帝的陵墓。这个尘封了1000多年的历史谜案会不会大白呢?”
在接下来的内容里,将扬州曹庄出土隋炀帝墓的背景资料加以简单述说,墓室的大小、形制等相关信息在扬州考古研究所所长束家平的介绍下,得以展现。
在镜头中,束家平列举了几个有力佐证,力证1号墓墓主就是隋炀帝。“1号墓确定为隋炀帝,一个是以明确的文字信息墓志,隋炀帝墓志,第2个是13环13蹀躞的金玉带,因为这个蹀躞带是流行在北周的北方地区。13环13蹀躞是最高规制,是帝王用的。”
束家平说,“目前为止,除了这个孝武帝墓里面出土了一件之外,好象孝武帝墓里面出土的是铜制的,那隋炀帝墓是唯一保存最完整的蹀躞金玉带。第三个就是1号墓里面的铜铺首,实际上铜铺首的通体是鎏金的,兽面直径达到26厘米。大明宫遗址里面也出土了一件铜铺首,直径也是26厘米。这件东西显然不是一般老百姓用的。而且1号墓里面出土了两颗牙齿,经鉴定年龄在50岁左右。这几个形成完整的链—1号墓墓主就是隋炀帝。”
在这些出土中,证明墓主人身份最有力的是墓志,但墓志上的字迹引起了一些专家学者的质疑,让人们对墓志、进而对鉴定结论也产生了怀疑。
有扬州地方学者表示,墓志铭中的“隨”字显得有些可疑,杨忠当年被封为“隨国公”,所用的字确为“隨”字,但杨坚建国以后,觉得该字带“辶”字偏旁不吉祥,故将国号改为“隋”字。至隋炀帝被杀,“隋”字已经使用30余年。
“隋字的用法在初唐一些碑贴上都会出现。像最著名的《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询贞观6年写的,这里面就有隋字的用法。”束家平说。
“还有一种质疑来自于墓志上的年号,因为公元618年的年号比较复杂。”面对这样的解说,扬州政协文史委主任王虎华表示,“这一年按隋炀帝杨广的年号是大业十四年。但前一年,李渊已经拥立了他的孙子杨侑为恭帝,并改元义宁,因此这一年也是义宁二年。同年李渊称帝,建立大唐王朝,并改元武德,因此这一年也是武德元年。所以公元618年,有三个年号,分别是大业十四年、义宁二年、武德元年。”
来自的关心和质疑,对考古队是一种鞭策,需要更科学规范地考古、更细致严谨地考证。按照国家的,帝陵是不允许发掘的,那么,隋炀帝墓是如何破例的呢?
面对这样的疑问,纪录片给出了答案。“由于隋炀帝墓是在配合基本建设当中偶然发现的,且隋炀帝当时,更是以‘废帝之礼’草草下葬的,所以,国家文物局同意继续对隋炀帝墓进行考古。随后由南京博物院和扬州市考古所成立联合考古队,并重新编报了详细的考古方案。”
江苏省考古研究所所长林留根说,“我们提出来一定要按照高标准的要求发掘。首先清理外围。第二个墓室里面要清理的话,每一层都要做最完整的记录,不光是文字的记录,照片记录,还有我们现在最先进的三维扫描仪复原。”
扬州古城历经千年风雨,隋炀帝墓到底在这座城市的什么?一直是文人雅士们议论不休的话题,在各种考证中,最有名的当属清代阮元所做的考证。
在纪录片里,扬州学者韦明铧面对镜头侃侃而谈,“‘雷塘’这个地名,别人不,可对于一代大学问家阮元来说,不可能不知道,这个地名和历史上最富争议的隋炀帝的终葬之地有联系。阮元在署名‘雷塘庵主’一年之后,开始了他对隋炀帝墓的考证。”
韦明铧说,阮元根据当地农民的和地名提示,又根据文献的记载估计,这个地方很可能就是隋炀帝陵所在,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住在那个地方,叫村子里面的农民,每个人都挑一担土来堆在这个地方,挑了好几天之后,结果一个很高大的土坟就出现了。
之后,阮元在墓前树了一道石碑,邀请当时的扬州太守,著名书法家伊秉绶,题写了“隋炀帝陵”四个字。
对此,纪录片给出了结论:“阮元并没有找到真正能证明隋炀帝墓的,他的主要依据正是雷塘这个古地名。所以要想回答这次考古发掘的墓葬究竟是历史上的哪个隋炀帝墓?这还得从古代扬州的地理方面去寻找答案。”
“雷塘在我们扬州汉代就有上中下三雷塘。雷塘实际上不是一个点,应该是一个比较大的区。现在雷塘的地名是一个雷塘村。如果说按照现在这个地名,科学的界定这个区域都可以叫雷塘。”束家平说。
对此,纪录片给出的结论是,隋炀帝陵和最新考古发掘出的隋炀帝墓相距有5公里,但这两个地方都可能属于古代大雷塘的范围,而且在此次考古发现的隋炀帝墓正处在蜀冈南缘,相传吴公台就位于隋宫城西侧蜀冈之上,所以新发现的隋炀帝墓在地理上既可以属于雷塘,也可以属于吴公台,所以仅凭地名还是难以分辨,还需要添加其他因素参与分析。
在节目的最后,通过大量翔实的论证,对扬州曹庄1号墓的墓主身份已经确定为隋炀帝。“但这座墓究竟是流珠堂、吴公台、雷塘哪一个,答案依然扑朔迷离。”
低缓深沉的旁白再度响起,“隋炀帝在扬州的终葬之地,这个千古之谜仍然待解。2013年的夏季遇上了持续的高温,8月里的烈日炎炎下,东侧2号墓终于开始挖掘,考古队员每铲起一锹土都要细细过筛子,在国家文物局的调动指挥下,当今先进的考古手段比如动物考古,植物考古,体质人类学考古,一系列考古的准备工作都已就绪,准备实时提取资料。那么曹庄隋唐2号墓的墓主究竟会是谁呢?”
在这句余味深长的疑问句中,这部片长30分钟的纪录片上集戛然而止,留下巨大的悬念,让观众继续追逐今晚的纪录片下集,希翼从中找到答案。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