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河生物群”为何被誉为20世纪最惊人的古生物发现?它为何让全世界的古生物学家为之疯狂?因为这个地区发掘的大量精美化石,相继解开了许多备受争议的重要科学难题,例如鸟类的起源,羽毛和鸟类飞行的起源,被子植物的起源等。那么,究竟是谁揭开了“热河生物群”的秘密呢?隐藏在这些世界的科学发现背后,究竟有着怎样鲜为人知的故事呢?
这是1.23亿年前的辽宁朝阳地区,一天早晨,太阳即将跃出地平线,环绕岛屿和湖面的淡淡薄雾正慢慢散去。一个巨大的湖泊一眼望不到边际,温暖湿润的气候使这里成了各种爬行动物出没的乐园。
湖中的数千个岛屿像撒落在水面的珍珠,岛上满眼都是枝繁叶茂的裂银杏,现在正是它们繁衍后代的最佳时节,不少几十米高的老树都挂上今年最早的果实;水边一丛丛中华果正开着美丽的花朵,有的还举着蓝绿相间的果荚;一些长有长喙的访花昆虫如原网翅虻、舞虻等奔忙于花丛枝头;孔子鸟、始反鸟、辽宁鸟在树头嬉戏啄食;眼前不时滑过一些披着绚丽羽毛的小型兽脚类恐龙,在林间追捕着昆虫;树底下游荡着几只张和兽、热河兽,它们也忙着吞食各种昆虫或小蜥蜴。
在万顷湖泊里,又是另一个世界。水边丽蟾、辽蟾在鸣叫;外贝加尔螺在泥泞里蠕动;热河螈游在浅水一些叶肢介(一种甲壳动物),而矢部龙在一旁虎视眈眈;水中巡游着大群狼鳍鱼,而北票鲟、原白鲟则在寻机下手;湖泊上空,郝氏翼龙展开长大的翼膜在湖泊上空低回,时而掠过水面小鱼打打牙祭。
眺望不远处,一些活火山正在冒着浓浓的烟雾,吞没了不少生命……正是这些活跃的火山运动,将这些远古时代的生物化石作了最完美的保存,才使我们今天得以窥见它们神秘的一面。
2005年6月的一天,结束了一天劳累的科考挖掘,我站在辽宁朝阳县大平房镇原家洼村村头,任思绪在壮观宏伟、生机盎然的古辽西生物画卷里穿梭。
眼前的辽西大地早已沧海桑田,过去的巨大湖泊杳无踪迹,变成了一片峥嵘突兀的丘陵景观,半干旱的气候使这片山区土地枯黄、井塘干涸,但稀少的植被却使地下亿万年前的化石更容易被人们所发现。在中外古生物学家的努力下,这里成了一个名震中外的古生物圣地,被誉为20世纪最惊人的古生物发现就在一些像原家洼这样的贫困山村悄然揭开。许多一直困扰科学家们的重大古生物问题,如鸟类的起源,羽毛和鸟类飞行的起源,被子植物的起源等,其中的团团正在被逐步。
那么这些神奇美妙的“白垩纪公园”是如何被发现的呢?让我们与古生物专家们一起,踏上寻找辽西亿万年前古生物踪迹的神秘之旅……
[中,当葛利普蜷缩在冰冷的车厢中,随着颠簸的吉普车望着车窗外起伏的小山丘时,他确实没有预料到,事实上他已经翻开了一本精妙绝伦的古生物“百科全书”。]
1923年11月初,中国的东北大地被一层银白色包裹得分外妖娆,早晨的屋檐下还挂着晶莹的冰柱。在这个时节,从来没有考察队进入热河省进行野外发掘工作。这时,中国
大学的一支小型地质野外考察队却悄然抵达此地。他们由葛利授(A.W.Grabau)和翁文灏带队,乘着吉普车,向热河省凌源县进发。
葛利普是国际上大名鼎鼎的地质学家,他此行是为了考察1880年由法国鱼类学家索瓦士(H.E.Sauvage)研究的发现于此地的狼鳍鱼化石的地层。在凌源附近的山头上,葛利普发现并采集了大量狼鳍鱼与三尾类蜉蝣化石,但并无其他斩获。中,当葛利普蜷缩在冰冷的车厢中,随着颠簸的吉普车望着车窗外起伏的小山丘时,他确实没有预料到,事实上他已经翻开了一本精妙绝伦的古生物“百科全书”。
1923年,葛利普在《中国地质学》中,把当时热河省凌源县附近含化石的地层定名为热河系(Jehol Series)。1928年,他又提出了“热河动物群(Jehol Fauna)”的名称,用来代表分布于东亚狼鳍鱼岩系的综合动物化石群。后来,中国的顾知微院士把与热河动物群同时期的植物群也包括进来,统称为热河生物群(Jehol Biota)。至此,这个古生物群被正式命名了。此后热河生物群这一名称被广泛地应用在各种地质学文献中。中华人民国建国以后,热河省被撤消,其西部划归省与自治区,东部划归。原热河生物群的经典产地因此落在了今天的西部,即辽西地区。
不过,虽然热河生物群的发现史很长,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才在国际上引起重视。大量保存完整的古鸟类化石、带毛批羽恐龙、原始的被子植物和哺乳动物的不断发现,让热河生物群研究引起了国内外广泛的关注。
推荐: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