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举办2017年度考古学研究系列学术第十四讲。中国考古仍将持续大众化传统,吸引更多大众参与和互动。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齐泽垚)10月1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举办2017年度考古学研究系列学术第十四讲,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高蒙河教授以《由考古到考古学》为题,就考古学的发展历程、实践过程、学科建设以及考古学的未来发展之等内容与广大听众进行了交流。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莲、等参加本次学术报告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以及社会人士约30余人聆听本次学术。学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研处处长刘国祥研究员主持。
高蒙河教授指出,中国考古学的概念出现虽说比较晚,但中国考古学的实践活动出现相对较早。在考古的早期实践活动中留下了徐旭生、夏鼐、苏秉琦、张忠培等考古学前辈的足迹。
老一辈考古学家徐旭生先生带队的宝鸡斗鸡台考古得到陕西省、企事业等社会的各种帮助,开陕西考古和考古先河。1934年7月9日至10日,陕西考古会在粮道巷本会陈列展室公开展览斗鸡台第一次发掘,展览期间观众众多,反响良好。1935年6月,陕西考古会举办第二次公开展览,展出斗鸡台第二次发掘文物数百件,影响范围较第一次更大,西安各纷纷报道并对此次展览予以好评。陕西省邵力子与夫人等莅临参观。
夏鼐先生的日记中对于考古的关注则随处可见。苏秉琦先生曾经指出公共考古就是引导社会和形成正确的“考古观”或“文物观”乃至“遗产观”,促进更好地了解和支持考古文博工作,并成为考古一员。
推荐: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