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天皇裕仁向全日本进行,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实行无条件投降,结束战争。可是,尽管天皇已经发布投降诏书,一些地方仍在零星发生战斗,特别是在省虎林市虎头镇,日苏双方就在进行着一场惨烈的战役——虎头战役,这场战役在日本天皇宣布投降之后仍然进行了11天才最终结束,因此成了二战的最后一役。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发动了“九一八事变”,随后占领了东三省。苏联为了防备日本,从1933年开始,在与虎头镇隔着乌苏里江对望的伊曼市(即现在的达里涅列钦斯克市)周围,构筑了大量的野战阵地,到了1939年之后,又在伊曼市附近各高地构筑了许多永久性工事,有些工事从虎头镇这边凭都能看到。
同样地,为了防备苏联以及为将来可能入侵苏联做准备,日本关东军也在虎林市大搞军事工程。日军首先修建了一条以市为起点,经密山、虎林,最终到达虎头镇的军用铁,该铁于1936年10月完工。在修建铁的同时,在铁终点的北部还秘密修建了一个地下要塞——虎头要塞。日军不惜花费巨资建造这个要塞,并把数以万计的中国人秘密到这里充当劳工。这个庞大的地下工程于1938年3月完成,因为打造得非常坚固,日军得意地称其为“北满第一永久要塞”。
虎头要塞不仅坚固,也十分重要,从这里进行炮击,能够、对岸苏联境内的铁、公、桥梁以及伊曼市的各种军用及民用设施,既可以打击假想中进攻的苏军,还可以为向苏联境内发动的日军提供支援,可谓攻防两用。
二战末期日军第15国境守备队在虎头的兵力分布图(图中东猛虎山、中猛虎山、猛虎原是日军自己拟订的地名)
为了让要塞具有强大的火力,日军在该地区的第4国境守备队司令仓茂周藏少将,给要塞配配备了各种口径的榴弹炮、野炮、山炮以及高射炮等各种火炮一共85门,以便战事发生时能起到巨大的打击作用。
1941年6月22日,大举入侵苏联。为了做好与苏联作战的准备,日本大本营于6月26日对外声称关东军进行特别演习,以此为借口专门从国内运了1门24cm口径的加农炮、1门40cm口径的榴弹炮到虎头镇。加农炮本来是安装在日本千叶县的海岸要塞炮,运到虎头镇后被安装在一节特制的列车上,隐蔽地停放在水克车站。而榴弹炮则是1门舰炮,运来后被安装在虎头要塞内,以增强要塞的火力。
虎头要塞修得这样坚固,配备的火力又如此强大,日本关东军自认为它牢不可破,称它是“可6个月不怕围困的坚固要塞”,还说“当苏日战争爆发时,只要在虎头三天,即可打赢日苏战争。”
到了二战后期,特别是太平洋战场接连失利之后,局势对日本越来越不利,号称日军劲旅的关东军也逐渐被调出东北前往各个战场,驻扎虎头要塞的部队同样也被调离该地,还带走了不少要塞原有的火炮。
到了这个时候,虎头国境守备队的实力已经大不如前,仅有4个步兵中队、2个重炮兵中队、1个步兵炮中队、1个速射炮中队、1个工兵队和1个陆军医院,大约1400人。要塞装备的主要火炮也只剩了12门,只能担任防守工作。
随着战争的继续,日本败局已定,已是强弩之末的日军仍然不肯面对现实,更不愿意接受同盟国提出的“无条件投降”的要求,还在进行着殊死的搏斗,甚至提出了“一亿玉碎”的口号。
在东北,面对苏联可能的进攻,关东军在1945年7月5日制定了针对的苏联的防御作战计划,该计划明确要求日本官兵“有些地区要战斗到最后,并与阵地共存亡”,这些地区自然就包括了虎头要塞。
8月9日清晨,天上正下着大雨,苏联的炮兵部队突然对虎头要塞进行了猛烈的轰击,当时虎头要塞的是日军第15国境守备队,突如其来的猛轰炸坏了通讯设施,让它与日军第5军失去了联系,而此时守备队队长西胁武大佐正在第5军开会,要塞只能由炮兵队长大木正上尉临时指挥。
轰炸的同时,大批苏军经过虎头向密山前进,只留下了一部分对虎头的日军展开。日军一面依托工事进行抵抗,一面也予以了还击。炮兵朝对岸的苏联境内的铁、公、桥梁及伊曼市内进行了轰击。由于这些目标早就是预先测量好的,所以打击非常精准,连伊曼铁桥都被炸坏了。
8月10日,雨停了。苏军坦克、步兵在炮兵部队的配合下,对虎头要塞发起了强烈,在苏军大炮和坦克的轰击下,日军的一些火炮阵地连同火炮一起被炸毁,人员伤亡也较大,但仍然凭借着牢固的工事进行坚守。
接下来的战斗极为激烈,苏军本以为自己在进攻之前曾用炮兵对日军要塞进行了猛烈轰炸,要塞遭到严重损坏,应该不会遇到多大的抵抗,没想到日军人数虽然不多,但抵抗得非常顽强,火力也很猛烈,如果遇到紧急情况,甚至不惜组织敢死队与苏军拼死血战。几天下来,苏军伤亡惨重,不得不继续增加兵力。
在遭到美军两颗轰炸以及苏军进攻东北的双重压力下,冥顽不灵的日本最终还是选择了投降。8月15日,日本天皇通过向全民了无条件投降的诏书,虎头要塞的日本官兵也收听到了,但是代理守备队队长的大正大尉却根本不肯相信,他认为这是苏军为了要塞的军心、削弱日军战斗力而的谎言,于是命令官兵们关掉收音机,不准再收听这种性宣传。
由于不相信日本已经投降的,加上又与上级失去联系,所以虎头要塞的日军仍然负隅顽抗,坚守阵地。
苏军为了让要塞内的日军投降,派飞机飞到日军阵地上空,撒下了日本天皇的投降诏书,但日军仍然认为这是苏军为了自己投降而伪造的东西,根本不予理睬。于是苏军采取了强硬手段,利用已经占领的山头与高地上发现的要塞的通气孔,把汽油从通气孔灌进去,然后放火燃烧,一些躲在坑道深处的日军和来避难的日本不是被汽油烧死,而是被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窒息而死,剩下的日军则头戴防毒面具继续死守。
8月17日,日本关东军司令部通告全军,所有官兵向苏军投降,随后,苏军派出在虎头镇工作的川久保、香川等5名日本人进入虎头要塞,告诉里面的日军,日本已经投降,关东军也命令他们向苏军投降,要他们交出武器,停止抵抗。但这些的日本官兵仍然不肯相信,声称他们奉了关东军之命“要战斗到最后,并与阵地共存亡”,一个日军中尉在苏军通知他们投降的文书上用红铅笔划了一个大大的叉,还把一名劝说他们的日本人用军刀劈死,以表示不投降的决心。
面对这些的日军,苏军再次用大炮、坦克和飞机对其进行轮番轰炸,到了8月19日,苏军还运来了火箭炮,对日军的坑道、阵地进行地毯式轰炸,几乎把地皮都翻了过来,的日军大部分被炸死。
到了8月20日,战斗终于停止,日军第15国境守备队1400人仅剩下了53人,这些人躲在最隐蔽的地方或者装死,侥幸躲过了打扫战场的苏联士兵的眼睛,然后逃进附近的树林里,集合起来后向西撤退。
8月26日,这些幸存者在撤退途中遇到了关东军派来通知他们的特使,这才相信日本确实已经投降,终于向苏军交出了武器。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战才算真正结束了。
在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以后,苏军完全没有必要再打这一场战役,而是把虎头要塞包围起来,卫的日军困在里面,然后找到他们的顶头,让关东军派人正式通知他们日本已经投降,战争已经结束。退一步说,即使他们连自己的都不肯相信,苏军仍然可以继续围而不打,时间一长,他们粮尽水绝之后,不是投降就是死在里面,到时候要塞不战就可取得,毕竟战争已经结束,日军占据一个要塞也不会有什么大的影响,而苏军也不用投入两万余人、付出一千余名官兵阵亡的惨重代价。金木水火土查询表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