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军事历史 > 正文

【看天下】盘点:中国历史十大军事家排行榜

类别:军事历史 日期:2018-4-16 0:16:15 人气: 来源:

  我国历史上不缺乏谋略的军事家,中国史上十大军事家家你知道都有谁吗?他们的排名又是怎样的你知道吗?今天就来看历史十大军事家排行榜,了解一下古代军事家们的丰功伟绩,看看历史十大军事家为我国历史都做过什么贡献。

  孙武,字长卿,生卒年不详,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惠民县)人,祖父田书为齐大夫,攻伐莒国有功,齐景公赐姓孙,封采地于乐安。

  公元前532年的齐国内乱后,孙武毅然到了南方的吴国,潜心钻研兵法,铸成兵法十三篇。公元前512年,经吴国谋臣伍子胥多次推荐,孙武带上他的兵法十篇晋见吴王。

  在回答吴王的提问时,孙武议论惊世骇俗,见解独特深邃,引起了一心图霸的吴王深刻共鸣,连声称赞孙武的见解,并以宫女180名让孙武操演阵法,当面试验了孙武的军事才能,于是任命孙武以客卿身份为将军。

  公元前506年,吴楚大战开始,孙武指挥吴队以三万之师,千里远袭,深入大国,五战五捷,直捣楚都,创造了我事史上以少胜多的奇迹,为吴国立下了卓著战功。

  流传至今的《孙子兵法》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兵书,北宋神时,被列为《武经七书》之首。

  全书共分计、作战、谋攻、形、势、虚实、军争、九变、行军、地形、九地、火攻、用间十三篇,5900余字。 《孙子兵法》了战争的规律,论述了战争论、治军论、制胜论等多方面的,具有朴素的和思想,被誉为“兵经”、“兵家鼻祖”。

  《孙子兵法》已有英、日、德、法、俄、捷、朝等文译本,国际上认为它是“世界古代第一部兵书”,现在不仅于军事领域,而且在经济、体育等方面,都受到了关注和应用。

  中国历史十大军事家NO.2 成吉思汗成吉思汗以其卓越的才能,成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家、军事家。

  他战略上重视联远攻近,力避树敌过多;用兵注重详探敌情,善于运用分割包围、远程奇袭、佯退诱敌、运动中歼敌等战法,史称“深沉有大略,用兵如神”。他知人善任,曾起用一大批杰出的军事、人才。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对蒙古民族的形成有巨大意义;攻金灭夏,为全中国一统王朝元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建立横跨亚欧的大帝国,打开了东的大通道,推动了东经济文化的交流。

  他一生善于用兵,征战沙场达37年之久,战胜攻取者七十余城,歼敌百万,未尝败绩,为秦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白起用兵,善于分析敌我形势,然后采取正确的战略方针对敌人发起进攻。如伊阙之战中集中兵力,各个击破;鄢郢之战中的掏心战术,并附以水攻;华阳之战长途奔袭等。

  白起最突出的军事思想是善于野战进攻,战必求歼,以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为主,他是战争史上运用围歼战术作战的无与伦比的统帅。是中国战争史上三个最善于打歼灭战的军事统帅之一(另外两人是成吉思汗和粟裕大将)。

  但白起能够在二千多年前便主张打歼灭战,这常难得的。其指挥的长平之战,是中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围歼战。

  其规模之大、战果之辉煌,界战争史上也是罕见的。然善始者未必善终,白起功高遭忌,最终死在了自己人的手里,白起如此,伍子胥、李牧皆是如此。

  韩信以项羽帐下执戟卫士的低微身份,几年内登坛拜将,屡建奇勋,终至成为左右楚汉战争的一方诸候。

  蒯通以“略不世出”来赞誉这位叱咤风云的军事人物。其用兵之道,为后世兵家所推崇。据《汉书·艺文志》记载,他曾著有《韩信兵法》三章,可惜已经失传。

  韩信的军事才能令刘邦极度不安,故在项羽败亡后,即夺其,徙为楚王,继又黜为淮阴侯,于刘邦身边。

  一天,刘邦问韩信:“你看我能带多少兵?”韩信答“陛下不过能带十万之军。”刘邦又问:“那末你呢?”

  韩信的绝世军功和才华终于招来了杀身之祸,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吕后和萧何诱韩信至长乐宫的钟室,以谋反杀之。一代名将,死非其所,实堪哀伤。

  项羽在中国从来都是成者王败者寇,成功的让后世景仰,称道,而失败者则会万夫所指被所不霄,但项羽却是一个例外。

  项羽最后败在了刘邦的手下,自刎在乌江边上,虽然他败了,但项羽在人们心中从来都是一个不可一世的大将军,一个让人望其项背的大英雄。

  有人说是刘邦打败了项羽,有人说是韩信打败了项羽,但我认为是项羽自己打败了自己,在那个年代,除了他自己,没人可以打败项羽。

  元朔六年(前123),随大将军卫青参加漠南之战,以票姚校尉率800轻骑远离大军数百里寻歼匈奴,斩获2000余人,战绩卓著,封冠军侯。

  元狩二年(前121)三月,为骠骑将军,率万余骑兵出陇西郡(治狄道,今甘肃临洮),转战六日,深入千余里,斩获近9000人。

  夏,领数万骑兵出北地郡(治马领,今庆阳西北),迂回至祁连山(今南山)、鱳得(今张掖西北)一带,袭破匈奴浑邪王、休屠王两部,斩获3万余人(见河西之战),以功益封5400户。自此恩宠有加,与大将军卫青地位相等。秋,以果断行动促使浑邪王率4万人归汉。

  元狩四年(前119)春,率5万骑为东军,由代郡(治代县,今蔚县东北)出塞2000余里,重创匈奴左部,斩获7万余人,封狼居胥山(约在今克什克腾旗西北至阿巴嘎旗一带,一说今蒙古乌兰巴托东),临瀚海(今高原东北呼伦湖与贝尔湖,一说今俄罗斯贝加尔湖)而还。

  此战与卫青西作战合璧而称漠北大捷,是西汉王朝对匈奴作战的(见漠北之战)。与卫青同为大司马。属下校、尉以至吏卒亦多受封赏。一生以除边患为己任,有“匈奴未灭,无以家为”(《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之壮言。

  李世民是那种中国历史上罕有的军事天才。从十八岁起(现在高中毕业生的年龄)就统帅数万大军南征北战,攻无不胜,战无不克。只是由于后来当了,才能过于突出,后人往往津津乐道于“贞观之治”,而忘了他的赫赫武功。

  所以在《说唐》这样的民间话本中,他被描写成知人善任,但武功平平的儒将形象,时时需要手下武将的,这才有了程咬金月下赶秦王,秦叔宝抱病战尉迟,单雄信割袍断义,尉迟恭御苑护主等脍炙人口的段子。

  实际上,李世民不仅善于指挥军队,自己也是一员“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猛将。北征周时,他只带了一名甲士到战场附近的一座小山上去观看敌军营寨,不料被数百敌军包围。他骑马便跑,却被对方骑兵紧追不舍,杀了甲士。

  在此千钧一发的时刻,李世民突然勒马转身,大喝一声冲了过来,在众人惊愕之际,拉弓便射,领头的武将措手不及,应弦落马,又刷、刷、刷几箭射倒数人。兵众见头领被杀,秦不可当,不敢再追,慌忙退去。其勇猛可见一斑。

  看李世民打仗,既欣赏他的智谋,更惊叹于他的勇猛。他不仅是卓越的军事指挥家,也是血气方刚的青年,常常在战场上做出一些惊人之举。

  在和周的大将宋金刚交战时,手下武将纷纷主张速战,他冷静的分析道:“宋金刚孤军深入,粮草不足,然兵精将猛,锐不可当,速战速决对其有利。我军应当闭营养锐,耗其锋芒,待其粮尽,自当遁走,到时我军趁机追击,可保全胜。”

  在耐心等待了三个月之后,宋金刚果然撤退,李世民立即倾巢出击,一昼夜行二百余里,战数十合,大败宋金刚,其手下猛将尉迟敬德降唐。追击到高壁岭时,由于推进速度过快,辎重和粮草都已经被甩下很远。

  谋士刘宏基拉住李世民的马苦苦劝谏道:“大王破贼,逐北至此,功已足矣。如此追击不已,不爱身乎?且士卒饥疲,宜在此稍歇,待兵粮毕集,然后再追,为时不晚。”

  李世民并不下马,正色答道:“宋金刚计穷溃走,军心沮丧,正当一举歼灭。功难成而易败,机难得而易失。若有片刻滞留,使之稍有喘息,不可复攻矣。吾竭忠殉国,岂顾身乎!”

  于是率领数千精锐骑兵继续猛追,把主力部队完全甩在后面。连续两天不吃饭,三天不卸甲,狂奔数百里,终于在今天山西中部的介休捕捉到宋金刚的主力,一日之内连续突破宋金刚八道防线,杀敌上万。

  第二天又击破第九道防线,杀敌三千。宋金刚一辈子没见过这么不要命的人,杀得他叫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

  当他准备组织第十道防线的时候,士气完全崩溃,部下,四散逃跑。宋金刚与百余骑兵逃往突厥,后被突厥抓住腰斩。

  努尔哈赤创建了八旗军制。八旗制度是由氏族的生产组织演变而来的。女真人的习惯,每逢出师打猎,全族的壮丁都要出动。

  他们每人出一支箭,10个人组成一个小队,由牛录额真指挥。后来由于军队不断扩大,努尔哈赤就每300个人设一个牛录额线个牛录为一个甲喇,设一个甲喇额线个甲喇为一个固山,设一个固山额真统领,并设两个梅勒额真作为固山额真的助手。

  每个固山为一旗,由亲王担任统帅,率领7500人,分别用红黄蓝白四色旗为标志,所以也称四旗。后来。又增加了镶红、镶黄、镶白、镶蓝四旗,一共八旗。八旗制度是“以旗统人,即以旗统兵”的兵民合一、军政一体的社会组织形式。八旗士兵平时狩猎耕种,战时上马出征。

  八旗旗主都是努尔哈赤的子侄,而努尔哈赤则是最高统帅。八旗制度的实行,提高了女真人的战斗力,入关前的八旗兵几乎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所向披靡,为清朝统一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

  曹操(155—220)三国时著名家、军事家和诗人,史称魏武帝。曹操祖籍安徽亳县,小名阿瞒,字孟德。

  东汉末年在黄巾起义过程中,扩张了自己的军事实力,又于建安元年(196年)把汉献帝迎至许昌,遂“挟天子以令诸侯”。

  建安13年做了丞相,赤壁之战被刘备孙权击败后回北方重整。公元216年自封魏王,曹丕继位后追封其父为武帝。

  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诗句成为英雄老当益壮,志气冲天的代言,堪称千古绝唱。

  岳飞(公元1103年一1141年),字鹏举,生于西相州(今河南安阳)汤阴县一个农民家庭。

  他自幼随父亲在农田劳动,体格健壮,臂力过人。他沉默寡言却很有志气,劳作之余师从射箭名师周侗和枪手陈广,练得武艺超群。

  他勤于读书,尤其爱读《左氏春秋》和孙吴兵法。在母亲姚氏的下,岳飞脑海里深深地刻上了忠君报国、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已任的。

  自1122年(北宋宣和四年)到1129年(南宋建炎三年)的8年间,岳飞先后四次从军,跟随七任长官转战黄河南北,抗击金兵。

  但智勇双全的岳飞凭着坚定的爱国,凭着过人的勇力和超人的智慧,抗阻住了金军的铁蹄,也抗住了厄运的袭击,在挫折和困境中逐渐成熟起来。

  为什么要叫扶苏为“公子扶苏?中国古代的爵位为“公侯伯子男”五等,周天子在位时,诸侯最高也只能是“公”,公之子乃至所有诸侯之子就冠以公子的称呼,比如公子小白、公子纠等等。公子扶苏也是一样的道理。

  嬴扶苏,是秦始皇的长子,母芈氏。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侯生、卢生相互讥讽、评议秦始皇的,并因此逃亡而去。秦始皇闻讯勃然大怒,于是 命令御史并审问所有的儒生。儒生们彼此,秦始皇就亲自判处违法犯禁的四百六十多人,把他们全部在咸阳。还向全国,让大家都知道此事,以惩 戒后世,同时谪罚更多的人流放到边地戍守。

  扶苏反对父亲秦始皇的举措,多次劝谏秦始皇说:“天下刚刚安定,边远地区百姓尚未归附,儒生们全诵 读并效法孔子的言论,而今陛下却用严厉的刑法处置他们,我担心天下会因此不安定。希望陛下明察。”

  由于扶苏的屡次劝谏,因而秦始皇,秦始皇便有意疏远 扶苏,于是派扶苏前往上郡监督大将军蒙恬的军队 ,协助蒙恬修筑万里长城,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匈奴。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再次巡行天下。当年七月,行至沙丘时病重,秦始皇命中车府令赵高写遗诏给扶苏,遗诏内容是让扶苏将交 给蒙恬,赶快回咸阳主持丧事并继承帝位。当时遗诏已经封好,还没来得及交给使者送去,秦始皇便不幸去世。

  秦始皇死后,赵高和丞相等人与秦始皇的小儿子胡亥秦始皇的遗诏,立胡亥为太子。同时伪造一封遗诏赐给扶苏,列举扶苏和蒙恬的,命令他们。

  胡亥派使者将遗诏送到上郡给扶苏,扶苏看到遗诏内容,就哭泣着走入内宅,准备。蒙恬扶苏说:“陛下如今在外,还未立太子,派 我率领三十万大军边疆,让公子你来监督,这是关系天下安危的重大任务!如今只因一个使臣到来,你就想,你哪里知道这不是奸诈的呢?,我请求你重 新去请示一下,等请示之后再死也不迟!”使者在旁边一再催促,扶苏为人仁弱,对蒙恬说:“如果父亲命令儿子,那还要再请示些什么呢?”说完便而死。扶苏死后,胡亥登基,是为秦二世。

  扶苏素有贤名,当时民间尚不知扶苏已死,所以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秦二世时,陈胜说:“天下受暴秦的已经很久。我听说秦二世是秦始皇 的小儿子,不应该由他继位,应该继位的是公子扶苏。

  就因为扶苏屡次规劝秦始皇的缘故,秦始皇就派他领兵驻守外地。现在传闻扶苏并没有罪,秦二世却把他杀 害。百姓都听说扶苏贤明,却不知道他已死。项燕原是楚国的将军,多次立下战功,爱兵,楚国人都拥戴他。楚亡后有的人认为他已死,有的人认为他逃亡躲藏 起来。现在要是我们冒称公子扶苏和项燕,向天下人们发出起义的号召,应该有很多人响应。”

  扶苏作为嬴政的长子,嬴政可是对他寄予厚望的,但是扶苏的性格天生像他的母亲,敦厚,谦逊有礼,这在后眼中,都是比较优秀的品格。但是这些在经过征战的嬴政的眼中,都是缺点,作为一个帝王,是不能够有着妇人之仁的。

  年幼的扶苏一面享受着父皇的,一面又被自己的父皇所,在这矛盾的处境之中,扶苏只能辛苦的挣扎着。随着年龄的增长,扶苏也渐渐的有了自己的主张,他 开始参与朝政,但是他的思想和嬴政有着很大的差别。扶苏主张轻徭薄赋,以民为本,不应该再实行重典。可是秦始皇却没有认识到的力量,依然实行 重典。

  虽然扶苏为人,但是有时候也表现的非常刚烈,在“”这件事情上,嬴政和扶苏有了很大的分歧,扶苏还曾多次以死进谏,但都被嬴政。

  虽然嬴政很喜欢扶苏,也很注重扶苏的教育,但是喜欢越多,对他的期望也就越大。在嬴政看来,一个合格的帝王,不仅需要远见的,也要能够玩得起,要变得坚毅。可是扶苏和他所期望的有所不同,离他心中的合格的继承者有着很大的差距。

  扶苏,为人,不喜,但是这不是嬴政所期望的那个扶苏,他心中的继承者是一个多面的人,对于自己人能够做到谦逊,对于敌人能够做到凶辣,在嬴政看来,这才是一个合格的君王所拥有的优秀品质,所以才会叫扶苏为“公子扶苏。

  为了进一步拓展成功文化产业,成功文化集团面向全国诚邀战略合作伙伴和地(市)级分支机构代理。欢迎优秀书画艺术机构、资深画廊咨询洽谈。

  欢迎进入成功旗下画廊一号网,汇集上万幅现当代书画名家精品,全部在省级以刊发表,附保真收藏证书。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历史风云网-历史风云网,历史网,启蒙历史网,川教版历史教学网,可圈可点高中历史网,阿木古尚历史网,古尚历史网,烟云往事历史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