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军事历史 > 正文

我们的2010——《军事纪实》栏目年度总结

类别:军事历史 日期:2017-8-6 22:27:07 人气: 来源:

  2010年,《军事纪实》栏目在央视七套完成了264部(集)专题节目的制作(截止12月31日),总时长6732分钟。在央视一套第一精品时段完成了44期专题节目的制作,总时长1320分钟。累计制作了308期、共计8052分钟节目。尤其是高质量完成了玉树抗震救灾、舟曲泥石流救援、西南抗旱、军区大比武、南方抗洪、东北抗洪、上合组织五国联演、川藏线宣传、亚丁湾护航、和平方舟非洲巡诊、中外部队联训等重大事件和突发事件的宣传报道工作以及央视一套节目任务。栏目收视率保持在0.35-0.60之间的周平均值(一套的收视率多次破1,平均达到0.80左右),收视率和综合排名继续保持在军事节目的前列。栏目继续保持团结和谐,奋发争先的面貌,各项工作开展顺利,发展势头良好。

  2010年,《军事纪实》团队作为中心的一线产品制作分队,自觉团结在中心党委的周围,积极参加中心组织的各类活动,争取以全优的成绩成为中心领导最放心的一块阵地。在争先创优活动中,在专题部支部的统一安排下,充分发动团队所有人立足自身工作岗位争先创优,持续给力,每周讲评,促进了栏目各项工作的发展,促进了每一个岗位人员的积极上进,使得团队蓬勃向上的氛围更浓。通过参加党支部培训,栏目业务对栏目的组织领导培养掌控能力更好,管理起来更加科学高效。通过全中心的安全整顿,我们举一反三,积极查找了栏目人员管理、业务等方面的薄弱环节,加强了对人员和节目创作的全流域管理,完善了栏目管理条例,运行方式更加科学、公平、合理,了节目创作的高效、高质、高产。今年栏目有七位同志通过中心招聘考试,参加了中心统一组织的军训,认真完成了所有课目的训练,许多同志受到表扬,通过十天的军事训练,这些同志的思想作风水平获得新的提高,将对今后的节目创作和栏目各项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010年,大事频发,《军事纪实》栏目紧跟热点,快速、高效、重点用兵,在第一时间推出多部重点节目。

  海地地震之后,我们及时整合现有资料,并于第二天迅速派记者前往云南拍摄,于地震两天后连续了反映我海地维和部队和三位烈士事迹的三集节目《在海地维和的日子》、《追忆海地维和英雄》和《英烈们一走好》。向三位维和英雄寄托了哀思。表达了祖国人民对维和官兵的深切缅怀,了我维和官兵崇高的奉献,宣传了我国履行国际维和义务的大国形象。

  今年初西南多省区发生特情,解放军部队投入抗旱行动。栏目闻令出征,派出两记者分别前往云南、广西灾区,翻山越岭拍摄部队艰苦的抗旱事迹,及时制作了两部专题节目《抗旱中的决死劲旅》和《苗寨第一井》。把国家、关注民生的执政和子弟兵克服困难、不计代价帮助旱区的事迹及时向全国进行了宣传。

  4月14日,青海玉树突发地震之后,《军事纪实》按照重大突发事件的发展态势,确立了三个阶段的报道方案。第一阶段:注重现场报道。第二阶段:强化综述性报道。第三阶段:加强纵深性报道。根据划定的三个报道步骤和上级的宣传,《军事纪实》栏目共制作了11集计280分钟的节目。其中《玉树大地震救援纪实》8集,《撼地大救援》3集。

  地震当天上午9点钟,我们得到地震发生的消息,在伤亡和状况不明的情况下,根据玉树当地的建筑结构和7.1级地震的强度,我们判断可能会有较大人员伤亡,于是栏目迅速行动,决定第一时间派出张璐和程嵘两名记者前往灾区一线。在订好民航机票的同时,密切关注动态信息。中午在得知有专机即将飞赴灾区后,马上多方联系,想尽办法让栏目两名记者登上了飞往灾区的第一架空军专机,并强令记者第二天必须传回图像素材。同时栏目组成制片人魏纪奎牵头,主编侯晓东、苑新景具体负责的应急报道组,召集在的所有人员,明确分工,要求大家停下手头所有工作,迅速进入抗震报道。确定了从第二天起,无论困难多大,必须推出节目的宣传方案。然而由于传输图像素材渠道不畅,直到15日的下午4点,我们才收到了前方传回的20多分钟素材。当时距只有四个多小时,并且上载素材需要20多分钟,下载节目需要半小时,这样又占去了1小时。也就意味着25分钟的节目制作时间只有3小时。在几乎不可能的情况下,栏目各个环节迅速投入工作。最终在栏目人员几乎不浪费一秒钟的拼抢下,最终将节目于晚上7:55分送达台线。由于距时间只剩下8分钟,为安全起见,台里将节目调整到8:33分。这期《军事纪实》制作的节目也成为央视最早玉树地震专题节目的栏目,满足了观众急切想要了解地震救援现场情况的需要,赶上了玉树地震救援新闻报道的第一班车,为军事电视争得了宝贵的与荣誉。随后,按照一天一集的频率,全体人员几乎不眠不休地制作了11集专题节目。

  3集综述性节目《撼地大救援》是我们依照《重兵汶川》的做法,加压,主动作为,决心坚定的结果。我们认为当新闻报道进行到一定阶段后,尽管报道量非常大,但信息比较庞杂、零碎,这个时候尤其需要综述性报道。于是我们马上调整制作计划,准备推出3集综述性特别节目。然而,《撼地大救援》制作难度之大出乎意料。最大的困难是由于交通周折的原因,大量前方拍摄的资料无法及时拿回来,无米下锅。但是,在全栏目前方后方的通力合作下,依靠最大限度的资料搜集和高效的编辑班组,我们最终完成了自己给自己下达的艰巨任务。3集《撼地大救援》的《急兵发玉树》、《生命争夺战》、《寒地暖风起》之后广受赞誉。

  在玉树地震救援报道工作展开之初,我们就把工作规划为:突出现场救援、推出综述节目、深入典型宣传三个阶段,并且按照规划调兵遣将,提早准备。在地震后的最初几天内,我们紧紧围绕救人现场,制作了5集节目《玉树大地震救援纪实》,将各个部队在灾区挖人、找人、救人的现场尽可能多地展现。这样的宣传持续几天之后,观众急需汇总信息,于是我们又利用相对丰富的资料,适时推出了3集全景式展现本次救援的综述性节目《撼地大救援》。追求以大气滂沱、撼魄的气势,既俯瞰全景又解析细节的方法,感人至深的把、领导下的解放军部队科学高效的救援场景全面展示给大家。讴歌了党的领导,讴歌了人民军队服务人民的旨,展示了当代军人的核心价值所在,展现了现代我军的作战能力和顽强作风,展示了多民族国家的军民关系,将抗震宣传不断推向。在现场救援工作基本结束,涌现出大量模范人物的时候,我们又准备推出典型单位和典型个人的系列节目,重点挖掘新闻背后的纵深故事,将《军事纪实》讲故事的特点做透做深。这样三个阶段的宣传安排,既科学、可操作性强,又符合观众的收视规律,也切合了党和国家、军队的宣传脉络。

  六月,南方多个省份暴雨,21日晚,抚河决口,我们迅即联系当地解放军和部队,次日即派出两个摄制组开赴灾区,他们不顾乘坐冲锋舟一次次进入险象环生的区,拍摄了许多珍贵的救援镜头,记者冯珈在冲锋舟上的出镜,彰显了我们军事节目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的能力。第一天,由于传输设备没有到位,大量素材无法传回。为了实现尽早的任务要求,次日,前方记者主动前往南昌机场,陌生乘客把珍贵素材捎带回,后方编辑组连夜工作,撰稿、配音、编辑、合成在一天之内全部完成,顺利,这也是全国最早一部反映抚河决口救援的专题节目。此后,在中心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前方素材得以每日及时回传,我们又连续了五集节目。8月份,东北多地再次反生洪涝灾害,当地部队纷纷投入救灾,在救援战斗中部队出现人员。我们再次派出两记者前往灾区,冒着拍摄抗洪官兵的英雄,制作了两集节目《抗洪壮歌》之《智勇战洪魔》、《浮桥上的令》,及时了抗洪将士的大无畏。

  军区确定要开展全区规模的大比武之后,我们意识到,这次比武是数十年来的第一次,认为这是一次很好的创作机会,一定有许多精彩的人和事值得记录,机会不可错过。于是我们借鉴电视连续剧和真人秀节目的方式,策划了大型系列节目《荣誉之战》,确定派出三记者分别跟拍三个集团军中比较受人关注的侦察兵、装甲兵、步兵,每周推出三集节目,持续关注主人公从基层训练场到军区比武场的过程中一次次过关斩将的经历,展现普通官兵的作战技能和风貌。应该说这种操作方式是没有过的,它把栏目组和拍摄记者都逼上了险:记者必须要在一周时间内完成平常一个月才能完成的工作,并且持续六周。栏目必须要在这种情况下的安全,还要追求高质量、高收视,难度非常大。尽管困难重重,但栏目人员不辞辛劳,最终在全栏目的通力配合下,18集节目陆续按时高质量。节目后,引发很大反响,军区主要领导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整个比武部队更是反响热烈,这种互动关系也促进了大比武向更高层次发展。《荣誉之战》的成功操作也给我们很大,如何把时效性节目做到极致,我们想只要运筹科学,用兵得当,拼死,精诚团结,就一定能够很好实现。

  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发生当天,在前往、西安的机票脱销的情况下,我们派出三名记者连夜乘火车到西安,然后乘汽车翻山越岭,冒着生命,行驶一个昼夜到达灾区,在行动、拍摄、生活都异常的情况下,三名记者拍摄制作了两集节目《峡谷地带》。

  除此之外,我们还制作多部突发事件和重大题材的专题节目。如:反映新疆抗风雪的《隔不断的风雪》、《迷失的羊群》、《寻找赛尔江》、《雪崩后的空中救援》;反映上合组织联合军演的《集兵哈萨克斯坦》(三集);反映中泰陆军联合训练的《特种兵的握手》(二集);反映中巴特种兵联合训练的《中巴反恐训练纪实》;反映中罗陆军联合训练的《中罗陆军山地联合训练纪实》;反映上海世博安保的《打假正在进行》;反映广州亚运会的《揭秘亚运会开幕式威武鼓阵》;反映八一飞行表演队在珠海航展上绝技表演的《珠海航展》;反映海军友好访问的《袋鼠来了--军舰访华纪实》;反映和平方舟南海巡诊的《和平方舟南海行》(三集);反映海军护航两周年的《中国海军护航风云》(两集)等等。这些节目内容基本囊括了今年我军参与的所有突发和重大事件,为及时、深入、全面宣传我军在抢险救灾、对外交流、世界和平等突发和重大事件中的突出表现做出了贡献。

  2010年,《军事纪实》栏目主动策划了多部系列节目,发挥了栏目日播的优势,较好地落实了军队的宣传思想,保持了收视率的高水平。具有代表性的节目分别是春节期间的五集节目《军中状元360-2010季》(六集);反映常年坚守在中朝边界官兵爱国奉献的《中朝边防纪行》(八集);清明节推出《怀念战友--2010清明祭》(五集);反映南方多省区边防官兵查毒缉毒事迹的《南国斩魔行动》(五集);反映狙击手的《谁是狙击英雄》(四集)。同时栏目注重宣传部队的中心工作,拍摄多部优秀的反映部队日常训练、演练、集训专题节目,如《特种兵》(二集)、《陆战男兵的集训生活》、《砺剑反恐》 (二集)、《蛙人》(二集)《反劫机突击组》、《勇士》等等。

  栏目还依托重大事件,以打造精品、锻炼队伍为出发点,重点推出了六部39集计1170分钟的重量级作品,如反映川藏线汽车兵线上生活的《新川藏线传奇》(十集);反映上将陈士榘的《上将陈士榘》(三集)和全面拍摄的海军第五批护航编队执行任务情况的《护航正在进行》(七集);反映海军和平方舟号大型医院船非洲巡诊行动的《和平方舟非洲行》(五集)等等。

  为拍摄制作《新川藏线传奇》,栏目集中精兵强将分三,跟随川藏兵站部汽车兵,从四川雅安出发,行程2149公里,途经地区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最高达到5000多米,在14天的时间里,拍摄高清素材长达130多小时。摄制组与常年工作在川藏线上的汽车兵们一同行,克服严重的高原反应,在高原的风霜雪雨中,记录下川藏线汽车兵缔造的传奇故事,展现了驼队一样的汽车兵们为、为边疆建设做出的努力和贡献。节目之后引来潮水般的反响,网站上的点击率迅速飙升,留言源源不断,从总部机关、到全国普通观众,索要光盘的不计其数,收获了非常好的社会影响。这样一个短平快的系列节目的完成,是我们又一次对重点题材集中用兵,重点突击,合力打造的结果,给我们今后此类节目制作提供了借鉴和。

  今年栏目两度派遣记者随军舰漂洋过海,长达数月拍摄《护航正在进行》和《和平方舟非洲行》,这是我们栏目以来的又一次大动作,我们克服时间特别长、投入特别大的困难,为的是抓住特别题材、投入特别力量、争取特别效果。同时借助特殊题材丰富节目内容,扩大栏目视野和影响力,同时也锻炼编导能力,丰富编导阅历。

  2010年,《军事纪实》栏目共各类典型节目23部29集,很好地完成了上级交办的宣传。其中国防生典型节目《习武记》受到总政主任的书面表扬。

  在台综合频道邀请《军事纪实》栏目进入一套暑期特别编排第一精品时段后,我们觉得这是军事节目在时隔六年后再次登录央视重要平台的很好时机,是军事节目再次崛起的标志,说明军事节目在几年的励精图治之后,再次跃升到一个引人瞩目的层面,是表现军事节目品质追求的绝好机会。然而,由于时间紧迫,留给我们的创作时间特别紧张,而栏目本身的日常制作任务也很繁重,因此,有些人产生了畏难情绪。为此,我们专门召开全栏目动员大会,统一,决心不计代价,不惧困难,打赢这场关乎军事节目声誉和未来发展空间的攻坚战。随后,由制片人魏纪奎带队,选择栏目最得力的编导、编辑,成立特别编辑组,迅即开展特别节目制作。经过赶制,一批节奏紧张、情节跌宕、内容健康向上、故事好看、画面精良、包装新潮的特别节目在一套每天中午13点推出,第一周就引起广大观众好评,许多给予了关注报道。并迅速拉起了时段收视率,受到台领导、综合频道领导的一致称赞。随后,编辑组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通力合作,几乎每天都是通宵达旦,平均每天只能休息两三个小时。共制作了44期节目,平均收视率达到了0.8以上,单期多次突破1 ,打了一个漂亮的突击战。综合频道专门给中心写来感谢信,总政主任在给中心领导的来函中也特别给予充分肯定。由于这一次的卓越表现,台综合频道函告中心,2011年《军事纪实》栏目继续在央视一套120期节目。

  每年都要举办各种形式的集体活动,一个团队、一面旗帜、一个主题,在这样的组织形式之下,强化大家的集体意识。今年年初,我们举办了春节表彰聚餐会,对年度先进人员进行大张旗鼓的表彰。五月份,栏目1000期,我们在军区某部举办主题活动,完成了在英雄部队参观学习、打靶、新在功臣号坦克前宣誓、举办了主题活动。此外,我们还组织大家参观了世界文化遗产和国家级地质公园,开展爬山比赛、野炊烧烤,使大家锻炼了身体,放松了身心。大家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了一次非常积极、健康、有益的集体纪念活动。这样的活动教育了队伍,增长了见识,受到了团队的一致欢迎和部队的由衷赞扬。

  在《军事纪实》栏目的宿舍、机房,栏目建立起文化墙,将以来的历次集体活动的照片、纪念板镶嵌悬挂起来,一张张照片如同一个个脚印,记录着栏目的过去,也表达着栏目对大家工作的感念,无论照片中的人是否已经离开,只要他为栏目做过贡献,栏目就永不会忘记。这样的一种思想,是我们一种人文的体现。此外,栏目已经形成一种习惯,只要到艰苦地区拍摄的记者,出发集体送,回来集体迎,到境外长时间拍摄归来,栏目制片人、主编等都要到车站、机场献花、打迎接,并隆重给记者接风洗尘,以此表达对执行艰巨任务记者的尊重和慰问。

  2010年,《军事纪实》栏目共有13部作品获得国家、军队大。《军事纪实》栏目获得全国一等,栏目制片人魏纪奎获得全国优秀制片人。在全国、全军为军事电视争得了荣誉。

  1月,在人文中国纪录片论坛暨2008-2009中国电视纪录片十佳十优表彰活动中。栏目选送的《许光达大将》获得特别;《大阅兵2009》获得十优节目;《重兵汶川》、《心中有朵格桑花》、《枪王的秘诀》获得好作品。

  6月,在中广协会纪录片工作委员会主办的十周年暨纪录中国2009表彰活动中。《军事纪实》栏目获得优秀栏目一等(全国共9个栏目),魏纪奎获得优秀制片人(全国共5名)。

  7月,第四届优秀电视军事节目评析结果揭晓,栏目选送的《闪电枪手陈国涛》获得单本专题一等等。

  10月,栏目创作的大型高清纪录片《大阅兵2009》在首届大学生电视节上获得唯一一部最受大学生瞩目的电视纪录片。委员、总政主任为此专门发来贺信,对栏目提出表扬和寄予殷切期望。

  12月,《大阅兵2009》获得第三届中国出版(该项三年评比一次,全国仅八个);获得解放军首届新闻一等(全军电视一等仅两个)。

  推荐: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历史风云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