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雅俗共赏的一部优秀历史教材

类别:中国历史 日期:2018-11-14 9:02:57 人气: 来源:

  属猪的最佳配偶

  日前,以研究中国史学史和史学理论著称的瞿林东教授,在概述新时期历史学的发展与成就时,撰文指出:“在历史知识社会化方面,有许多雅俗共赏的历史读物出版,尤其是新近面世的《简明中国历史读本》(以下简称《读本》),《中华史纲》等,对于普及历史知识、深入开展历史教育方面,已经并将产生积极的作用和影响”。我十分赞同瞿先生的评价。这里,仅就《读本》谈一点读后感。

  中华民族既有灿烂的文明发展史,又有学史、修史和用史的优良传统。在中国通史编写发展的历程中,值得关注的是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传入中国,经李大钊、郭沫若等早期的马克思主义,并运用唯物史观研究中国历史、撰写史学著作,将中国史的研究引入新的阶段。1949年新中国成立,当时的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中国社科院前身),先后成立了由郭沫若兼任所长的历史研究所和由范文澜担任所长的近代史研究所,并由这两位史学大家牵头领衔主编中国通史著作。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他们两位及其后继者主编和主持编写了12卷的《中国通史》(500万字,曾以《中国通史简编》命名),及7册本的《中国史稿》(约200万字)。这两部大书的编写,培养造就了一批马克思主义史学工作者。今天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老、中、青三代史家集体编写的《简明中国历史读本》(其中有些作者就参与过《中国史稿》的编写),应该说就是郭沫若、范文澜等老一辈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开创奠基的中国通史编写事业、或者说是“通史家风”的传承和发展。

  《读本》的作者们在编写此书过程中,铭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唯物史观的基本理论为指导,结合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清理出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先后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及半封建半殖民地等社会形态;同时分析了各个社会形态下的社会生活与阶级发展,以及阶级、阶层之间相互依存与斗争的状况;肯定了奴隶与农动推动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评价了秦皇、汉武、唐、宋祖等者的文治武功,肯定了他们在推动各民族之间的统一融合中的历史作用,另外,对诸多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科技家的贡献和影响也都有肯定和分析。

  与世界多数国家和民族一样,中华民族也经历了从到文明的各种社会形态:从原始社会到文明起源、国家形成,又历经夏商西周和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与宋辽金、元、明、清等各个历史时期。《读本》将上述各时期,有机地纳入全书的相应各个章节。组织多位学者分工合作来完成。由于分工撰写各时期、各章节的作者,多是历史研究所长期研究各相应时期的专家,因而能依据典型的史料和简洁明快的文字,将曲折的历史发展过程,和错综复杂的朝代更迭演变,脉络清晰地进行总结和梳理;同时又突出地讲述了各个时期发生的重大事件,出现的重要历史人物;此外,还论述了各时期的制度,典志礼仪,经济发展水平,各个阶级、阶层的社会生活,各民族之间斗争、交流与融合、思想文化、科学发明,评论了各个朝代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作用、影响及其对中国和世界作出的贡献,进而总结出理政的经验和教训,乃至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读了这些内容可使读者在潜移默化中增强民族自信,激发爱国情怀,获得历史知识,提高文化素养,培养良好的情操。

  《读本》的作者多是相关领域的专家,他们在写作过程中,既参考吸收了学术界已有的,也将自己的研究融化到有关章节。如撰写《秦汉时期》一章的杨振红研究员,本身就是专门研究秦汉史的专家,也有丰硕的研究,她在撰写本章时,就吸收了其关于新出简牍资料的研究,使论述内容更加充实而富有新意,其他如《夏商西周时期》、《隋唐时期、《元》和《清代前期》各章的作者与内容也有类似的情况,恕难一一列举。这就使得《读本》不仅一般读者看得懂,容易理解,而且专业的历史工作者,也可从中得到新的收获,形成了通俗性与学术性相结合的特色,达到了雅俗共赏的效果。

  本书在体裁方面,编者根据历史研究所多年编写《中国史稿》的丰富经验,又参考吸收了学术界近年来编写史书的新进展,运用了当代同类史书的章节体。因为这种体裁能避免其他体裁“大势难贯”的缺陷,便于阐明历史发展规律。全书凡四十万言,除《绪论 中国历史的发展道》,宏观论述了有关中国历史的若干重大问题外,又设立十一章分别论述了中国历史的各个时期。在每章的开端,先用极简炼的文字概述本时段的历史起迄、历史发展轮廓,及其在中国历史进程中的地位和影响,给读者对该时期的历史有一个总的清晰印象。

  图文并茂,以图证史,用图证文,也是《读本》在体例上的一个亮点。书中安置了60多幅彩图和插图。在正文前,置放了30多幅彩图,这些多为国家博物馆等处珍藏的珍宝级文物的图照,如“商司马戊大方鼎”、“汉马王堆帛画”等,而且不是简单孤立的置放,均与正文一一相对应,给读者对历史增加了直观感、形象感,起到了以图证史的作用。此外,在正文的行文中也加了不少有关地域、人物和艺术方面的插图,起到了以图证文的作用,增强了史事的力。

  《读本》在体例上的运用和安排,在同类的中国通史著作中,也或多或少使用过,但将体例诸多方面事项都运用到书中,确可谓匠心独运,有综合创新之功。正如同志在是书“序言”中最后指出的:“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写的《简明中国历史读本》,为我们了解中华民族发展史提供了一部通俗易懂的读物,希望大家都读一读”,诚然,《读本》作为一本优秀的历史教材,确值得大家一读。(王俊义)(上图选自《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历史风云网-历史风云网,历史网,启蒙历史网,川教版历史教学网,可圈可点高中历史网,阿木古尚历史网,古尚历史网,烟云往事历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币安app官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