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圣祖新觉罗·玄烨(穆麟德:Hiowan Yei,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即康熙帝,清朝第四位、清定都后第二位。年号康熙 。蒙古人称为恩赫阿木古朗汗(Enkh Amgahan)或阿木古朗汗(蒙语平和之意,为汉语康熙的意译)。
康熙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少年时就了权臣鳌拜,成年后先后平定三藩、收复(郑氏)、亲征噶尔丹、雅克萨(沙俄侵略军),以尼布楚条约确保清王朝在流域的领土控制,创立多伦会盟取代战争,联络蒙古各部。
康熙帝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局面,被后世学者尊为千古一帝,庙号圣祖,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葬于景陵。
玄烨是顺治帝福临的第三子,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时为庶妃,顺治帝生前没有册立太子。顺治十八年,顺治帝接受汤若望的,因玄烨出过天花具有免疫力而把他选为继承人,以遗诏的形式册立玄烨为皇太子。顺治十八年正月玄烨即位时只有6岁(虚岁8岁),次年正月(1662年2月)改元康熙。遗诏同时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大臣辅政。玄烨8岁丧父(存疑),10岁丧母。母亲重病时,玄烨朝夕虔侍,亲尝汤药,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病故后,玄烨昼夜守灵,水米不进,哀哭不停。康熙后来回忆说,幼年在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
康熙六年(1667年)六月,首辅索尼病故。七月初七,14岁的康熙帝正式亲政,在太和殿受贺,天下。但亲政仅十天后,鳌拜即擅杀同为辅政大臣的苏克萨哈,数天后与遏必隆一起进位一等公,实际政局并不受康熙帝直接掌控。
康熙八年(1669年),康熙帝时常召集少年侍卫在宫中作扑击之戏,不过在五月十六日(6月14日),突然这些侍卫在鳌拜进见时将其。大臣商议鳌拜大罪三十条,请求诛其族,康熙帝念鳌拜功劳,赦而,但诛杀了鳌拜的很多弟侄及党羽,不久鳌拜死于禁所。仅存的另一辅政大臣遏必隆因为长期鳌拜,被削去太师、一等公。康熙帝由此完全夺回朝廷,开始真正亲政的阶段。
《清史稿》:圣祖仁孝性成,智勇天锡。早承大业,勤政。纬武,一统,虽曰守成,实同开创焉。圣学高深,崇儒重道。几暇格物,豁贯天人,尤为古今所未觏。而久道化成,风移俗易,天下和乐,克致太平。其雍熙景象,使后世想望流连,至于今不能已。传曰:为人君,止于仁。又曰: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于戏,何其盛欤!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