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自古以来有关灵芝的传说很多,从典籍上看,无论就历史或文化的观点而言,灵芝是中华文化中极特殊、珍贵的资产。
中国古老传说中的灵芝是由天帝之幼女瑶姬夭折后被封于巫山,其精魄化为灵芝(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在《白蛇传》裡,白娘娘赴仙山盗取灵芝草让许仙的故事,使灵芝成为仙草或还魂草。
秦汉以后,灵芝逐渐被神化,主要与当时方士长生之术有关。《史记》中记载秦始皇三次派遣方士出海寻找灵芝仙草以求长生不老。
至汉魏六朝时代,服食灵芝已成社会风尚,许多著作中,都把灵芝描绘成使人长生不老的仙药,说其为「太上之药」,「得而食之,后天而老」(汉武内传),「芝草食之使人眉寿庆世,盖所食」(东汉王充《论衡》)。在近代出土的东汉石刻画中,可看到登天成仙的行列中,手中所持著的灵芝。
另外在历史中灵芝的出现常被用于圣君贤王的德政,如:「王者德至则芝实茂」(白虎通),「王者则芝草生」(尔雅疏注),「王者有义行则生紫芝」(瑞应图),「王者德先地序则芝草生」(尚书大传)等,使得灵芝与传说中的祥兽麒麟、灵禽凤凰一样成为反应德政的「瑞草」。
汉武帝时曾因为庆贺「甘泉宫内产芝,九茎连叶」而天下并作〈芝房之歌〉(汉书.武帝本纪),成为历史上以灵芝记瑞之始。
而历代中开始向全国各地大量灵芝者首推宋真,在其在位的二十五年全国各地共得二十馀万株,其大吏者天子赐书以宠嘉之,小吏若民辄赐金帛赏之,向天子进献灵芝成为当时加官进爵的另一种途径,由此可知灵芝在古代心中的份量。
在中国古代的科学家对灵芝的观察中,以生物学特性描述的如:「朽壤之上,有南芝者」(列子),「紫芝乃朽木株上所生」(神农本草经),「无花而生者曰芝栭」(礼记注疏),「三秀无根而生」(尔雅疏注),「一岁三华」(本草纲目)等,都已经明确的说明灵芝是没有根茎叶分化、不开花、有时一年可以多次形成菇体(子实体)的菌类。
清陈溟子《花镜》中叙述:「种芝法,每以糯米饭捣烂,加雄黄、鹿头血……冬至日灌药入老树腐烂处,来年雷雨后,即可得各色灵芝矣。」
以现代科学术语所谓的「药」,就是含有淀粉、蛋白质及矿物质的天然培养基,用以改善并强化自然界中灵芝孢子和菌丝体的营养条件,在冬天低温季节使用可以降低被其他杂菌污染的机率,而「积湿处」与「雷雨后」皆显示灵芝子实体的生长需要较高的湿度。
由此可见灵芝在古代中国,从故事中的仙草,到天人感应灵芝瑞应和方士神仙说中的长生不老等,对于中国历史演进有著深远的影响。而有关灵芝的生态观察、採芝、种芝等记载,皆显示在当时对灵芝已有相当大量的需求。
根据1991年陈士瑜对中国古代有关灵芝记载的图经考证结果,有关灵芝的代表性专著有35种,其他有关的图目估计在百种以上。中国古代有关灵芝学的著作如此丰富,界真菌学发展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同时亦显示中华文化的精深。
回溯中国灵芝图经产生的年代,大都集中于魏、晋、六朝至北宋承其馀绪,至宋代以后则大批亡佚失传,这一现象与的消长有密切相关。是中国的本土教,它形成于东汉末年,全盛于魏晋。
讲求神仙之学,认为经过清修与服食仙药便可白日飞升得道成仙。提倡服食仙药的目的是为了追求长生不老,然而在开发仙药时,也促成灵芝学的研究。
随著经义思想的,灵芝深入中华文化的各个角落。图为孔庙裡元代某进士题名碑的底座雕刻,两隻鹿嘴上都衔著一朵灵芝,以「鹿」和「禄」同音,取灵芝「如意」之意,祝福当年金榜题名的进士「万事如意,福运连连,永享禄位」!(摄影/吴亭瑶)
古代中国人民对灵芝的认识,几乎是从的经义思想中开始接受的,其后对我国在哲学、医药、文学、艺术等的文化领域都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甚至对于灵芝神秘的观念,在科学发达的今天,仍然留存在民间的传统中。
★本文经作者授权转载自灵芝新闻网(,文章原始出处:许瑞祥著, 《2010灵芝概论》p.12~15, 财团法人年喜文教基金会(台北), 2010.
1990年以「灵芝属菌株鑑定系统之研究」论文,取得大学农业化学研究所博士学位,为华人首位灵芝博士。现为国立大学生化科技系兼任教授,健康灵芝总编辑,灵芝新闻网创办人,国际灵芝研究学会理事。著有《灵芝的奥秘》、《2010灵芝概论》等著作。
推荐: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