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故事 > 正文

山西四字成语约1600条

类别:历史故事 日期:2017-6-23 20:22:59 人气: 来源:

  近日,曲沃荣膺“中国成语典故之乡”称号——《汉语成语大辞典》里收录的5500多条成语,有300多条就出自曲沃。

  其实,山西的成语远不止这些,据省社科院语言研究所长安志伟博士从《汉语成语考释》和《成语源流通释大辞典》中近两万条成语中粗略考证,直接和山西相关的大概有五百到六百条。如果加上和山西有点儿关联的,就达到1600条左右(都是严格意义上的四字成语,不含典故)。

  需要说明的是,和山西直接相关是指成语的源头来源于我们山西,可以追溯到先秦的各种典籍,在后世的各个朝代又不断层垒叠加,最后形成了今量众多、含义丰富的成语;有点儿关联是指,成语在其产生和定型过程中,有山西籍名人,促进了成语的,对成语的最终定型起到了推动作用。

  安志伟说,从来源上看,山西成语来自山西上古神话故事、历史事件、名人经历以及山西人创作的文学作品;从内容上看,山西成语涉及思想、、军事、人物、风俗、文化等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体现了当时的时代风貌和特征,具有鲜明的文化性。

  这些成语和其他成语一起,浓缩了传统文化,丰富了汉语内容,也充实了中国人的世界,是我们非常宝贵的文化财富。

  现在,曲沃被评为“中国成语典故之乡”,希望从此开始,我们山西能用多种形式大力成语文化,让它成为山西文化大省的又一张名片。

  提起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不能不说山西。绵延了上下5000年的华夏文明,在这里的传承从未间断。传说中,山西既是“中华民族伟大母亲——女娲”的主要生活居所;也是上古“三皇”之一炎帝神农氏创辟文明之地,还是唐尧、虞舜、夏禹三代建都的地方,更不用说其他众多的神话人物如蚕神嫘祖、农神后稷、狱神皋陶、乐祖师旷以及蜚廉、造父等等,都在这里留下了无数的传说。千百年的口口相传,他们的事迹便浓缩成脍炙人口的成语保留下来。

  比如说女娲补天的故事,在古代典籍《淮南子》《》《风俗通义》《帝王世纪》等中都有记载,千百年之下,已经成为中国人探寻生命本源时的一种既定观念。

  安志伟说,在山西人看来,女娲补天的故事就发生在山西临汾,如果你去过洪洞县的侯村,便会发现村里有娲皇庙、娲皇陵,不用说祭奠的就是女娲这位老祖母。据说,女娲曾在此地炼石补天,至今庙前还遗留着一块石头,村里人说那是一块补天剩下的石头,而村里不少古旧的房子,一座座墙基都是用五颜六色的石头垒的,这就是女娲炼五彩石补天的依据吧。所以,“炼石补天”这个成语就笃定地和山西产生了关系。

  类似于这样从神话传说中诞生的成语还有很多,比如补日、断鳌立极、盘古开天、抟土造人、大禹治水、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尧天舜日、画地为牢、洞房花烛、求贤若渴、饮水思源、茅茨土阶等。山西的神话传说是中国成语文化的一座宝库,它惊艳的绝代风华让山西这块土地更加瑰丽多彩。

  山西成语有很多来源于山西历史事件,其中围绕春秋时期的晋国发生的历史事件所诞生的诸多成语都比较著名。

  从西周初年叔虞封唐,到战国初年三家分晋,晋国跨越西周、春秋、战国,长达660多年。东周、春秋时期强国如林、群雄称霸,晋文公开创的晋国霸业长达一个半世纪,占据295年春秋时期接近一半。波澜壮阔的晋国史形成了许多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

  “假虞灭虢(唇亡齿寒)”就是出自晋国晋献公时期。当时,晋献公想扩充实力和地盘,就找借口说邻近的虢国经常晋国的边境,要灭了虢国。在晋国和虢国之间隔着一个虞国,虢国必须经过虞国。

  晋献公给虞国国君送去珍宝,请求虞国借一条道给晋国。晋献公派兵经过虞国灭了虢国后,班师回朝的上,顺便就又把虞国也灭了。

  就在晋献公请求借道的同时,虞国的大臣宫之奇对虞国国君说:“虢,虞之唇也,唇亡齿寒,晋今日取虢,而虞明日从而亡也。”意思是说,虢国与虞国,好比嘴唇和牙齿的关系,嘴唇没了,牙齿就感到寒冷。晋国今天灭了虢国,明天可能灭的就是虞国。虞国国君没有听,最后果然了。“假虞灭虢(唇亡齿寒)”便由此而来。故事的发生地——虞国,大概位于今运城市平陆县北部;虢国,大概位于今平陆县南部及三门峡一代。

  而在晋献公扩张的过程中,除了假虞灭虢、唇亡齿寒之外,还给我们留下了垂棘之璧、屈产之乘、虞公拒谏、马齿徒长等一连串成语故事。

  此外,在晋国历史事件中,还诞生了很多厚重感极强的成语,比如,和叔虞其子燮父有关的“君无戏言”;和晋惠公、大臣里克有关的“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和重耳有关的“之好、割股奉君、受飨返璧、晋文义赏、贪天之功、山河、退避三舍、竭泽而渔、宾至如归”;和晋灵公时期史官董狐有关的“董狐直笔”;和晋景公时期大臣士贞子有关的“困兽犹斗”;和晋景公时期大夫伯有关的“鞭长莫及”;和晋景公时期晋军元帅栾书有关的“从善如流”;和晋景公有关的“病入膏肓”;和晋悼公时期的大夫祁奚有关的“祁奚之举”;和晋悼公时期的晋国大将荀偃有关的“马首是瞻”;和晋平公有关的“楚才晋用、炳烛之明”;和晋昭公有关的“数典忘祖”;和六卿之一的范氏有关的“掩耳盗铃”等。

  等到战国时期,三家分晋,韩、赵、魏在战国七雄中占到三席,是许多战国历史事件的主人公。光一个赵国,在其末年,就留下了“围魏救赵”“完璧归赵”“负荆”“怒发冲冠”“廉颇老矣”“纸上谈兵”“胶柱鼓瑟”“鹬蚌相争”等一系列连高中生都明白的成语。

  山西自古地灵人杰,帝王将相、英雄豪杰、才子佳人各色人物层出不穷,由他们的经历衍生出的成语数不胜数,想到这个人,就会想到关于他的成语;想到一个成语,就会想到这个人。

  关羽,被称为“关公”,是我省运城人,生前是名将,有万夫不当之勇,死后是神灵,儒、道、释乃至民间都争抢,他的遍布天下,他的故事流传千古,和他相关的成语也无法计数。比如“忠义千秋、桃园结义、相见恨晚、网开一面、处之泰然、视若等闲、志得意满、令人扼腕、临军对阵、刀枪林立、一往无前、华容让道、知恩图报、仰不愧天、刮骨疗毒、夜读春秋、手不释卷、单刀赴会、水淹七军、顾盼自雄、自负不凡、痛失荆州、败走麦城”等。

  此外,关于山西名人的成语还有不少,如和东晋大臣王忱有关的“后起之秀”;和狄仁杰有关的“斗南一人”;和杨玉环有关的“环肥燕瘦”;和运城柳氏有关的“河东狮吼”;和晋代文学家左思有关的“洛阳纸贵”;和西汉山西女作家班婕妤有关的“秋扇见捐”;和西汉大臣张敞有关的“画眉张敞”“闺房之乐”等。

  山西自古也是文风鼎盛的地方,既有学富四海的名儒,也有才高八斗的文豪,比如王勃、王维、白居易、柳元、荀子、司马光、关汉卿等,他们的许多作品,名言佳句随处可见,或直接裁取,或简练概括,成为中国成语的又一个主要来源。其中,尤以战国时代大思想家荀况的著作令人称道。

  “杨朱泣歧”:出自《荀子·王霸》,说在十字口错走半步,到后就已经差之千里了,杨朱为此而哭泣。后常用来表达对崎岖,担心误入的感伤忧虑,或在歧的离情别绪。

  “一倡三叹”:出自《荀子·礼论》,指一人歌唱,三人相和。后多用以形容音乐、诗文优美,富有余味,令人赞赏不已。倡,亦作“唱”。

  “于呼哀哉”:出自《荀子·乐论》“恶善,不此听也。淤乎哀哉,不得成也。”又用于祭文,表示对死者的哀悼。亦作“呜呼哀哉”。

  禹行舜趋:出于《荀子·非十二子》,原来指仅模仿圣贤之外表而不注意内在的品德。后也用以形容举止循规蹈矩。还有“青出于蓝、冰寒于水、锲而不舍、积善成德、跬步千里、积水成渊、积微成著”等都出自《荀子》。

  此外,其他山西人文学作品中的成语还有不少,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千呼万唤、琵琶别抱”;柳元《黔之驴》中的“”、《读韩愈所著毛颖传后题》中的“取青妃白”;王勃《滕王阁诗序》中的“达人知名、白首、斗转星移、冯唐易老、高朋满座、躬逢其盛、萍水相逢、人杰地灵、命运多舛、盛宴难再、水天一色、腾蛟起凤”等,一篇文章就贡献如此多成语,在古今所有文豪中可以说首屈一指了。

  推荐: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历史风云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