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名人 > 正文

广东东莞:向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冲刺

类别:历史名人 日期:2017-6-18 20:49:59 人气: 来源:

  自2011年提出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目标以来,东莞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和务实、创新的,扎实做好申报的基础工作,得到了国家住建部、国家文物局及广东省的高度肯定。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东莞正在发起最后的冲刺。

  东莞市位于珠江口东岸,地处广州和深圳之间,毗邻港澳,具有无可比拟的区位优势,最先沐浴的阳光。建市30多年来,东莞创造了经济腾飞的奇迹,成为中国精彩而生动的缩影。进入新世纪以来,东莞认识到文化对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积极作用,以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支撑,以高度的文化自觉铺开文化建设的画卷。

  经过10年的文化新城建设,东莞的城市文化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初步形成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景象,一座文化新城拔地而起。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齐头并进,文艺精品创作与历史文化传承比翼双飞,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城市的品牌影响力同步提升。在此基础上,东莞于2010年7月提出了建设文化名城的目标,建设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即是其重要内容。

  6年来,东莞扎实推进文化名城建设,不断推动文化建设绽放新精彩。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2013年底,东莞成为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2015年又成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试点城市;文化产业方面,2014年全市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283.5亿元,占P的比重为4.82%,文化产业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文艺创作方面,精品迭出,尤其是原创音乐剧生产大放异彩,2007年以来生产了14部原创音乐剧,举办了五届中国·东莞音乐剧节,“音乐剧之都”开花结果。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申报工作自2011年2月启动以来,历史文化利用工作也迈上了新征程。

  2015年10月,东莞召开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动员大会,市人民印发了《东莞市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了申报目标,申报工作全面提速。“东莞符合申报条件,也有的申报基础。东莞的文物资源特别丰富,通过申报名城,可以把东莞的资源更好地传去。”广东省文物局局长龙家有说。

  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东莞文化建设一脉相承的重要环节。实际上早在1993年,东莞就已跻身广东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列。“在省历史文化名城的基础之上,继续追求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形成了高度的文化自觉。”东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潘新潮说。

  东莞市是岭南文明重要起源地之一,也是粤海第一门户、中国近代史开篇地、华南抗日根据地和先行地,拥有大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统计,全市目前共有各级文物单位135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单位7处,数量居广东省第四位,仅次于广州市、潮州市和韶关市,虎门销烟等历史遗址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有相当重要的影响力。尽管家底不薄,但要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却也并非易事。为此,东莞以强烈的紧迫感和感,自觉担当和努力完成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重任。

  东莞市委市高度重视历史文化工作,成立了以市长为主任的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组织、发动全市各部门资源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通过召开全市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动员大会、申报工作协调会、专家研讨会等多种方式,统筹、协调、督导名城申报的各项工作。目前,东莞正在筹建市规划委员会历史文化专家委员会,未来将主要负责审议、决策工作的方向和重点问题,历史文化工作科学、有效和全面开展。

  同时,东莞建立了由市委市统筹、各镇(街道)为主体、各行政村(社区)全面配合的文物工作机制,系统、全面地推进了机构设置、财政与资金投入、管理平台建设、政策法规制定等相关工作。特别是石龙、茶山、石排等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所在地,还成立或确定了专门的管理机构。

  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至2015年,东莞市各级财政投入历史文化的资金近14.43亿元,主要由市镇两级财政分担。与此同时,“主导、市场参与”的原则,充分调动社会资金与力量参与历史文化工作。为进一步规范各级各类历史文化资金的使用,东莞市有针对性地制定了《东莞市文物利用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东莞市历史文化名城社会资金引入管理暂行办法》等资金使用办法。

  东莞市历来重视历史文化的社会监督和参与工作。由牵头,结合各类规划的公示和参与,东莞市着力开展了一系列宣传普及、微信微博互动、现场交流、意见征询等活动,扩大了历史文化的展示与宣传面。专家、市民和民间组织也自发地开展了一大批历史文化的民间公益活动,如文史专家杨宝霖主持了“旧梦留痕”专题,东莞理工学院师生主办了“莞城文物径”专题活动,麒麟合创工作室发起了“东莞文化发现之旅”“莞脉传承之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等活动,完成了《东莞城迹》《莞城千年文化》《东莞历史名人》等一批历史文化研究作品。

  5年来,东莞各级各相关部门紧紧围绕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目标做了大量工作,申报的基础性工作初见成效,文保单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量基本达到申评要求,全市历史文化城市规划管理框架初步建立。

  东莞市委吕业升表示,申报工作启动以来,东莞着力完善历史文化规划体系和管理制度,提升历史文化覆盖率和完好率,构建完善的历史文化展示体系,强化东莞城市历史文化特色,传承东莞的历史文脉,营造了名城申报的浓厚氛围。通过申报工作,东莞历史文化利用工作得到全面提升,并多次获得荣誉和表彰。

  今年4月8日至9日,广东省住建厅联合广东省文化厅、广东省文物局组成专家评审组,就东莞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开展评审工作。在实地考察了蚝岗遗址博物馆、可园博物馆、威远炮台、鸦片战争博物馆以及莞城中兴—大西历史文化街区、却金碑亭、高埗大桥等历史文化遗迹后,专家们一致认为,东莞城市特色鲜明,历史文化遗产丰富并保存良好,措施得力,符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申报条件。此外,东莞的申报材料资料翔实,内容全面,编制规范、完整,符合国家的有关和要求。今年6月,广东省将东莞的名城申报材料至国务院。11月9日,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在东莞考察了历史文化名城工作。

  广东省文化厅厅长方健宏指出,东莞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将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广东将全力支持东莞的名城申报工作。希望东莞在现有基础上,用更高的标准、更扎实的工作,做好历史文化利用,以实际行动打动评审机构。

  目前,东莞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工作已进入关键性的攻坚阶段,即将迎来国检。吕业升表示,东莞将继续修改完善申报文本和相关汇报材料,更加突出历史城区及其重要街区的利用;继续强化名城特色,加大对遗存的,特别是对鳒鱼洲片区工业遗存进行连片和活化利用,将其打造成为展示东莞的活态展示示范区;进一步查漏补缺、整改提升,全力以赴做好申报冲刺工作。

  推荐: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历史风云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