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名人 > 正文

浏阳历史名人故事:革命志士黎尚雯

类别:历史名人 日期:2016-8-6 18:00:30 人气: 来源:

  黎尚雯,字桂苏,晚号竞存轩老人。1868年(清同治七年)5月出生于浏阳县城营盘里一书香门第,后迁居西乡青草市元甲山,自署“储有才斋”。祖父黎宗学,才华横溢,在当地很有名气。他目睹清朝政府腐败,宁可在家教儿孙读诗书,也不踏入仕途。并制定家训,严格要求子女,以防染上不良恶习,还特别注意培养儿女们的民族气节,常说:“自古仁人志士,但求于事有济,于心得安,虽百忍可蹈,汤镬不辞!”

  黎尚雯自幼聪颖,深受祖父教育熏陶,读经史诸子,每每过目成诵。稍长,潜心研究王夫之、顾炎武等学说,务求经世致用,于科举不屑一顾。但其父母“望子成龙”心切,苦劝其应试。黎尚雯不忍违父母之意,勉强应试,则名列前茅。同幸十分敬佩,誉为奇才;宗族邻里也很器重,寄予厚望。但尚雯却漠然置之,有人劝他“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他苦笑道:“一之为甚,其可再乎!”

  1895年浏阳大旱,水稻大部枯死,颗粒不收。饥民聚集县衙前吁请救济。湖南巡抚陈宝箴命浏阳绅士欧阳中鹄倡立救灾机构,黎尚雯被聘为幕僚。他捐出薪俸和家产,购运粮食放赈,并呼吁浏阳在外的人土解囊捐助。他还运用掘矿采煤、以工代赈及引进菜种、生产自救等办法帮助灾民抗灾度荒。欧阳中鹄十分赞许,申奏清廷,保其为光禄寺署正。黎尚雯对清廷授予的官衔,视如敝履,毫不动心。

  黎尚雯经过认真研究欧美政治,痛感清廷愚昧腐败,祸国殃民,非变法不足以救亡图存,于是决心以维新变法为己任。1897年,谭嗣同回湖南筹办汉铁路时,为开展维新运动,创建南学会,宣扬爱国之理,救国之道,黎尚雯对谭嗣同所著《中国情形危急》、《论今日西学与中国古学》等论述以及南学会谭嗣同、皮锡瑞、黄遵宪等人讲学的论点由衷拥护。他奔走呼号,提倡学习西方政治经济和自然科学常识,驳斥顽固派对维新运动的攻击,在长沙,他参与唐才常、黄遵宪、梁启超等创办时务学堂和《湘报》、《湘学报》的活动;在浏阳,与刘人熙等人创办算学社和不缠足会。1898年9月,发生了戊戌政变,应光绪帝诏入京的谭嗣同等“六君子”殉难。黎尚雯素以拥护变法著称,处境十分危险。亲友劝他稍加敛迹,“趋吉避凶”。他慷慨激昂地说:“我如果改变素志逢迎权贵,飞黄腾达又有何难?但本性难移,奈何,奈何!”

  黎尚雯与唐才常早年常在一起讨论学术问题,十分投机。1900年,当唐才常组建自立军准备起义时,黎尚雯闻讯,往来于长沙武汉之间,与唐才常交往甚密,因得与闻自立会的策划机密。8月,自立军起义事泄,唐才常在武汉被捕殉难。黎尚雯极端悲愤,避居衡州,但经常考虑时局的艰难,认为唯有专心从事教育,以唤起民众爱国、救国之精神,方为上策。当时衡州知府唐步瀛仰慕黎尚雯的才学,聘他为衡州府中学监督。黎尚雯欣然受聘,并决心针对时弊,提出新的施教方针;知耻、立志、好学。经一段时间的努力,学风、校风焕然一新,学生德业俱进,大多数成为后起之秀。黎尚雯办学之宗旨,从此备受推崇,他本人也声誉日著。

  1903年,黎尚雯受胡元倓聘,到长沙任经正、明德学校管理员。次年,湖南创建高等实业学堂后,黎尚雯受聘为教务主任。不久,又任湖南中路师范斋务长。请翻页浏览

推荐: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历史风云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币安app官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