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清明已过,但是大家对先人的追思和怀念却还在持续。在泰安有哪些名人古墓遗迹?祭奠故人的同时,是否也曾有人为他们献上一束鲜花,寄托一份哀思?
记者从泰安市文广新局了解到,目前,我市县市级以上古墓葬类别文物单位有60余处,除柳下惠墓等历史名人古墓外,还包括冯玉祥墓等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以及萧大亨墓地石刻等石窟寺及石刻。对于在家乡土地上的名人古墓您了解多少?中华泰山为您盘点泰安那些被人熟知的名人古墓。
萧大亨墓。来自网络
萧大亨墓:较好地保存了明代墓葬的地面布局
萧大亨墓地位于泰安市岱岳区满庄镇东萧家林村、西萧家林村,距泰山西南8.5公里的金牛山之阳,龙山之阴的山岗上,建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万历四十五(1617年)年竣工。墓地布局由北向南依次是萧大亨墓、四柱三间式石牌坊、石文官、石马、石羊、石虎、石武官、华表、四柱三间式石牌坊。南北两石牌坊相对称,其它石刻均东西相称。南石牌坊刻有“敕建、褒崇旷典、欽赠太傅兵刑两部尚书萧公佳城。两侧楹联玉音,束发登朝勋业永垂于边地,鞠躬尽节忠勤益励于宦成”等文字。北石牌坊刻有“恩命、茂膺天宠、欽赠太傅兵刑两部尚书萧公华表”等文字。部分石碑被损毁,后修复了断倒的华表、断落的石马头、南牌坊掉落失没的部分石刻,将掘平的萧大亨墓在原址重新起封土。
据了解,萧大亨墓地石刻较好地保存了明代墓葬的地面布局,雕刻精细,聚阳雕、阴雕、透雕于一体,图案栩栩如生,充分体现了明代高超的构图、造型、雕刻之工艺,有助于研究明代人物衣着服饰、车马形状等生活状况,对于研究明代丧葬制度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周家庄东周墓群:对研究齐鲁文化有重大意义
周家庄东周墓群,位于泰安市新泰市青云街道办事处周家庄村,东至福田,西至金斗,南至榆山,北至磁莱铁。2006年12月公布为重点文物单位,是一处东周时期墓葬群,墓葬年代大致在春秋晚期晚段至战国中晚期,属齐文化墓葬。
记者了解到,2002年4月周家庄进行旧村时该古墓群被发现,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新泰市博物馆联合抢救清理墓葬3座。2003年3-5月,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新泰市博物馆对周家庄基建范围进行了勘探及考古发掘,发掘区约1万平方米,位于墓地中北部,两次掘墓葬78座。墓葬皆长方形土坑竖穴,排列集中并且有规律,没有被盗现象,基本不见叠压或打破关系。
泰安市文广新局文物科工作人员介绍,该墓葬人骨架保存较好,少数骨架周围见朱砂,个别口含海贝。通过该墓葬可以了解到,当时流行殉狗,二层台葬大狗,小狗则葬于腰坑、脚坑或头坑;棺椁间多见动物的腿骨、肋骨、肩胛骨,陶器和铜器内也常见动物骨骼。据悉,该葬群出土文物近2000余件组,有青铜器、陶器、骨器、玉器、蚌器、漆木器、石器和铁器等。其中以兵器见长,并有大量吴越风格的兵器出土。此外,3座墓葬随葬4辆木质车。由于车放置于椁顶部,保存较差。
据了解,该墓葬年代集中,文化性质明确,随葬品丰富,对研究齐文化、齐国称雄争霸的历史、齐国与吴国关系、齐国与鲁国关系、墓葬制度、吴越兵器等学术课题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周家庄东周墓群按照文物“四有”工作要求,进行严格。
北桥墓群:后汉东平国宪王刘苍及其子孙的墓葬群
北桥墓群位于泰安市东平县老湖镇北桥村北侧、汶水之阳杏花岗上,是第一批重点文物单位,它是后汉东平国宪王刘苍及其子孙的墓葬群,又称“宪王陵”。据介绍,刘苍为后汉光武帝第八子,阴皇后所生,为汉初的兴盛作出贡献,被后人称为“汉代周公”。原共有墓九座,又俗称“九子冢”,占地百余亩,九座高大的封土堆墓从北向南呈左右对称式排列。最北一号大墓即宪王墓,今存封土高21米、直径310米,夯土层明显。2、4、8、9号封土基本完整,高度在3—11米、直径在10—50米之间,5、6、7号墓于“”中被毁。
记者了解到,1958年山东考古所发掘队曾对2号墓进行发掘。墓为砖室,大型墓砖上模印有五铢钱、四方连续回纹等图案。墓室分前、中、后和左右耳室,出土有金银器、铜铁器、玉器、象牙器、陶器等一大文物,并还出土铜镂玉衣一套。宪王陵是与文献记载一致并保存较好的一处汉代王侯墓葬群,对山东地区汉古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尤其对东平历史及东平汉代、经济、文化等的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梁氏墓群:东原名宦梁氏家族的墓葬群
梁氏墓群位于泰安市东平县老湖镇梁林村西侧、望山之前坡形地上,是第一批重点文物单位。梁氏墓群是东原名宦梁氏家族的墓葬群,墓地基本呈长方形,南北320米,东西240米。该墓群始以宋至道三年(997)梁氏家族以五代时天平军节度判官梁维忠为祖茔,后“父子状元”梁颢、梁固和“祖孙三丞相”梁适、梁子美、梁焘及其后代卒后均葬于此,一直延续至清代。
“”期间,当地群众在墓区内东侧扒出数座宋代墓葬,其中一墓为石结构墓室,内有壁画、墓志等,今文管所收存有当时出土的墨盒、铜壶、铜驼等。墓群内丞相梁子美神道碑,立于宋宣和七年(1125)正月,通高7.5米,螭首蚨座,碑身高3.91、宽1.6米。碑文正书,竖刻43行,满行122字。梁子美卒后,其子请于朝廷,徽敕命立其神道碑,分别由太宰兼门下侍郎崇国公白时中、银青光禄大夫少宰兼中书侍郎开国公李邦彦、通议大夫守尚书左丞开国侯赵野奉敕撰文、书丹、篆额,碑底座刻水浪纹及水兽纹。该碑字体颇具柳骨颜筋之风,洋洋数千言,可谓文书俱佳。现保存基本完整,既是一方珍贵的宋代碑刻,也是研究梁氏家族谱系的重要。
据悉,梁氏墓群是少有的古代官宦集中的墓葬群,对于古代丧葬制度研究以及东原“梁氏家族文化”具有较高价值。墓群内原有碑刻数百方及石像生等,“”中遭到,墓室有部分被扒出,但大部分墓的地下墓室保存完好。
相关链接: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冯玉祥墓。来自网络
冯玉祥墓:位于大众桥东首,属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中名人墓类,落成于1953年10月15日, 1988年被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单位。
冯玉祥墓为泰山花岗石垒砌,由墓壁、石阶组成,墓壁正面高7.83米,宽18.65米,墓壁南北纵深为14.45米。墓壁正面中间镶嵌着冯玉祥先生侧面铜质鎏金浮雕头像,冯玉祥将军骨灰安葬于其后,头像亦有封穴之用。头像上方正中横镌郭沫若手书“冯玉祥先生之墓”七字,头像之下嵌黑色磨光花岗石方碣,上刻冯玉祥1940年隶书自题诗《我》。墓阶共66级,分为4层,代表冯玉祥先生弱冠从军、清末军旅、北洋、抗日救国4个阶段,66级象征他一生渡过了66个春秋。墓南侧有冯玉祥先生原配夫人刘德贞之墓。冯玉祥墓结构完整,保存状况较好。附属文物有冯玉祥原配夫人刘德贞墓、大众桥、协和亭、右任亭、东科学山等。
冯玉祥(1882—1948)字焕章,安徽巢县人,著名的军事家,家,中国的真挚朋友。他曾拥蒋,也曾反蒋,历经坎坷和。1932年至1935年两次隐居泰山,为泰山人民做了许多有益的事情。1948年,他应中央之邀参加政协会议,回国途中,不幸遇难。1953年10月,中央人民在泰山为冯玉祥举行了隆重的安葬仪式,、、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了挽联和挽帐。
范明枢墓。来自网络
范明枢墓:位于泰山南麓环山之北、寺西南方360米处,建于1950年,属近现代名人墓,于1992年被公布为第二批省级重点文物单位。范明枢墓坐北朝南,占地面积289平方米,由台基、墓室台基、墓室、题词碑四部分组成。台基为石砌方形,东西长为17.58米,南北宽为17.18米。台基四周立有石柱,柱间砌砖花墙。南面开一门,面阔3米,门前有台阶,踏步六步;东面开一门,面阔1.6米。墓室台基为方形,边长8.3米,东、西、南三面围以单构石栏,柱间施有华板。墓室为石砌,建于台基正中,呈长方形,长3.02米,宽2米。盖一方压顶石,长1.91米,宽0.82米,石四周抹角,逐渐向上收拢为宝塔形,中间起脊。范明枢墓现状况较好。
范明枢(1866—1947)为山东泰安徐家园人。1906年留学日本,就读师范专科。学成回国后,致力于教育事业。先任泰安劝学所所长,在泰安创办女子小学及县教育图书社,1920年范明枢应聘曲阜立第二师范校长。1933年8月后,受冯玉祥之聘,讲授《春秋左传》,并受冯玉祥委托在泰山前麓创办武训小学15处,任总校长。1936年夏,出席全国救国联合会,当选为执行委员。1940年2月,当选为促进会副主任,推动各地成立分会。同年7月,被推选为临时参议会参。1945年8月任省参议会参。在民族危亡之际,为抗日战争奔走呼号,被誉为“老人”、“抗日寿星”、“抗日英雄”。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