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古代史2-希腊人文思想和哲学家_政史地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2010年上海卷历史32)苏格拉底案(第1分册) 公元前399年,经过抽签的方式,雅典从自愿报名的 候选者中随机盘出501人,组成陪审团,负责审判苏格 拉底。在的时间内,苏格拉底为自己作了。
(2010年上海卷历史32)苏格拉底案(第1分册) 公元前399年,经过抽签的方式,雅典从自愿报名的 候选者中随机盘出501人,组成陪审团,负责审判苏格 拉底。在的时间内,苏格拉底为自己作了。 陪审团经过两轮投票,以多数票判其死刑,1000多年 后,一住学者写道:“这是雅典和它所象征的的 黑色污点,在如此的一个社会里,怎么可能发生 对苏格拉底的审判呢?雅典怎么会不于自已呢?” 问题:(8分) (1)苏格拉底案发生于雅典的什么时代?(1分)古典时代(或接近的意思)(1分) ?雅典全盛时代 其他答案:公元前399年或公元前4世纪韧(0分) (2)在下列的候选名单中,谁有资格入选陪审团?(1 分) (2010年上海卷历史32)苏格拉底案(第1分册) 公元前399年,经过抽签的方式,雅典从自愿报名的 候选者中随机盘出501人,组成陪审团,负责审判苏格 拉底。在的时间内,苏格拉底为自己作了。 陪审团经过两轮投票,以多数票判其死刑,1000多年 后,一住学者写道:“这是雅典和它所象征的的 黑色污点,在如此的一个社会里,怎么可能发生 对苏格拉底的审判呢?雅典怎么会不于自已呢?” 问题:(8分) (3)透过苏格拉底案,你如何评价雅典的制度? (6分) (3)透过苏格拉底案,你如何评价雅典的制度? 苏格拉底最终被判处死刑表明,可能产生多 数人的。 苏格拉底一案的审判过程显示,雅典制容易导致 的,程序并不必然表示结果。 ?好的地方在于,进行了抽签、自愿报名、辩论、两轮 投票;不好的地方在于,只有雅典成年男子能够 参与。 ?雅典制度是积极合理的,因为其程序严格规范; 同样也存在弊端,因为并非所有人都有权参与。 世界史 第一单元 古希腊和罗马第二部分:古希腊的人文思想和哲学家必修3 第5课 / 选修4 第2单元第2课和第3课 轴心时代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 中指出:在公元前800—前200年,尤其是前600年至前300 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轴心时代发生的地区是北 纬30度上下,即北纬25度至35度之间,这段时间是人类文 明的重大突破时期。在轴心时代,各个文明都出现了许多 伟大的导师,古希腊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以色列有的先知们,古印度有释迦牟尼,中国有 、孔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的文化传 统。此时,发生了终极关怀的:开始用的方法、 的方式来面对世界。对原始文化产生超越和突破,他 们超越和突破的不同类型产生今天、印度、中国、伊 斯兰不同的文化类型。 希腊在希腊原始社会时期就已产生,它反映了人们 对自然的和征服自然的愿望。……各有分工,宙斯是 最高,海神、冥神、农神都是他的兄弟姊妹,太阳神、智 慧、爱情、文艺、命运、战神、火神、酒神 都是他的子女;各地还有自己的神。这些神都具有人的形象和 思想感情,许多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现实生活的反映。自然哲学家 泰勒斯 阿那克西曼德 阿那克西米尼 赫拉克利特 毕达哥拉斯 德谟克利特主张的世界本原 水 无定形 气 火,逻各斯 数 原子 一.人文主义思想的兴起 1.智者学派 ⑴背景: 前5世纪,雅典发展到顶峰, 每个都有 参加活动的,都需要在公共上发自己的观点,或赞同和反对他人观点,话语成为重要的工具,于是修辞学和论辩术应运而生。智者作 为职业教师,其职能就是教授修辞学和论辩术。他 们只关心论辩的效果,而不管、、, 甚至有意模糊标准。 ⑵主张: ①以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强调人的价值; ②社会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不应 该一律。 ⑶代表人物:普罗泰戈拉“人是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 者不存在的尺度。” “ 水 是 万 物 之 本 源 —— —— 泰 勒 斯 .”人 是 万 物 普 的 罗 尺 泰 度 戈 拉⑷评价: 积极性: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了人的 和权威,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本质。 局限性:过分强调个人主观的感觉,忽视人们认识的共 同性,给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 .” 2.苏格拉底的思想(前470—前399年)苏格拉底被誉为: “孔子”、 “哲学的创造者”、 “智慧、泰明与明 净的。”苏格拉底同智 术之士最不同的一 点就是他追求真理, 不是为辩论而辩论。 ——陈乐民《欧 洲文明十五讲》 ⑴产生背景:前5世纪,希腊城邦直接弊病丛生, 智者学派的泛滥加剧日下、。 苏格拉底认为这是因为人们在盲目的情 况下参与生活,因此只有知识才能救雅 典。他以“认识你自己”作为其哲学座右铭, 强调德性是人的本性,但德性只是潜在的, 需要通过教育使人认识。一个人只有真正认 识了自己,才能成为一个有德性的人。因此 他把德性和知识等同起来 。 ⑵思想主张: ①“有思想力的人是的尺度” ②“美德即知识” ③教育可以使人认识自身已有的美德如果一个人自称知道一件事是善,但又不去实现这 件事,这恰恰说明,他实际上并未真正知道这件事的好 处(善),他并没有关于这件事的知识。相反,一个人知 道什么是善,必然会;知道善而又不实是自相 矛盾的,因而是不可能的。苏格拉底相信,一切都 是在不知道善的情况之下做出的。亚里士多德对苏格拉 底的“无人有意”这一断言有这样的概述:“如果 人们不相信一件事是最好的事,他们就不会去做这件事; 如果他们这样做了,那只是出于。” ⑶评价:“人是的尺度.”—— 普罗泰戈拉“有思想力的人是的尺度.”—— 苏格拉底①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方向,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 “人”的学问; ②崇尚知识和探索的对后世哲学产 生深远影响。 大约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因“国家所奉 的神,并且宣传其他的新神,青年”的被判 有。 在期间,他的朋友买通了,劝他逃走, 但他决心服从国家的法律,拒不逃走。后来在狱中服 毒受死终年70岁。 二.古典哲学的代表柏 拉图(约前427年-前347年 ) 1.活动 2.哲学思想 ①论 世界: 由构成;事物的概念 或实质———真实、 感性世界: 由具体事物构成;物质或 现象———虚假、变幻 ②《理想国》 护国者—负责治理国家 “智慧之德” 哲学王 卫国者—对外御敌,对内保民 “勇敢之德” 生产者—从事生产,要有 “之德” 奴隶只是会说线.柏拉图的教育活动:阿卡德米学园(雅典学园)欧洲历史上 第一所综合性学 校,是欧洲科学 史上值得纪念的 事件,后世 的学术研究 院一直沿袭它的 名称——阿卡德 米。 “不懂几何学者不许入内”柏拉图学园遗址 柏拉图学园英语“科学院”或“研究院”(academy) 一词便来自阿卡德米这个古词。 他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 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他集中古时代 知识于一身,他的著作是古代的百科 全书,他的思想曾经过全欧洲。 恩格斯称他是“最博学的人”。“亚里士多德出生,思考,而后死去。” --海德格尔 “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亚里士多德 三.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 1.求学生涯:师从柏拉图 2.学术 领域 哲学 成 就 客观世界真实存在,并决定人类的认识 确定了哲学的研究对象,著《形而上学》逻辑学 三段论 伦理学 中庸之道 3.教育活动: 创立吕克昂学园 1.他的学说开创了思想中乌托邦 主义的传统。这个人是( ) A.亚里士多德 B.柏拉图 C.莫尔 D.圣西门 2. 柏拉图生活的时代中国历史正处于( ) A.西周时期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秦朝时期 3. 柏拉图认为世界的本源是( ) A.道 B.理 C. D.物质 4. 柏拉图哲学的核心是( ) A.先验论 B.论 C.《国家篇》 D.论 5. 柏拉图所谓的“哲学王”必须具备 ①智慧②感③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② 6. 柏拉图认为进入哲学的前提是学好 A.几何学 B.物理学 C.天文学 D.历史学 7. 欧洲历史上第一所综合性学校是( ) A.阿卡德米学园 B.吕克昂学园 C.毕达哥拉斯学院 D.巴黎大学 8. 对于柏拉图的思想主张正确的是( ) A.柏拉图的哲学建立在实在与现象的区别之上 B.柏拉图的论是完全正确的 C.把世界和感觉世界结合起来 D.护国者要有之德 讲练结合 1、“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这句话是谁的名言 ( ) A.孔子 B.柏拉图 C.苏格拉底 D.亚里士多德 2、柏拉图经常称亚里士多德是小马驹(小马驹吃足 了奶就会踢它的母亲),其意思是指亚里士多德 A.敢于挑战权威 B.不赞成柏拉图的主张 C.忘恩负义 D.求知欲强 3、下列著作属于亚里士多德的是 A.《理想国》 B.《形而上学》 C.《国家篇》 D.《论语》 4、亚里士多德和孔子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两人都出生在贵族家庭 B.都生活在社会转型时期 C.两者都主张以德 D.两人都提出“中庸之道” 5、英语“科学院”或“研究院”一词起源 于 A. B.阿卡德米 C. D.理想国 6、现在我们提倡“以德”,而春秋时期的孔子就 提出“以德治民”的主张。这说明 A.不管时代怎样,我们所遵循的准则是一致的 B.对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必须的加以继承 C.对传统文化必须绝对地予以肯定或否定 D.德治将要取代 7、孔子、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共性包括 ①对知识孜孜以求,文化上建树多 ②都努力将自己的 理想付诸实践 ③都热衷于教育事业 ④生活经历 都历尽坎坷而不气馁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8.古希腊人将神塑造为生动逼真的人的形象,这在 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古希腊的( )A.思想 C. 科学思想 B. 思想 D. 人文主义思想 他对当时流行的四种美德进行了论证:智慧是一种美德,但有智慧的人必须善于思考,而 思考离不开知识,这种知识就是、、 的能力。 也是美德,而这种美德的基础能正确的处理人 与人之间的关系,处理他人与自己之间关系的知识。勇敢也是美德,而的知识贯穿敢之中,没 有的知识勇敢是无益的。 也是美德,而离不开了解需求,严于律己 的知识。
推荐: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