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世界历史 > 正文

热点会很快消散但真诚和有趣不会

类别:世界历史 日期:2017-11-19 16:12:14 人气: 来源:

  我们这周讨论的话题,在“热度”上好像多少欠缺了一点,不过如果忘记追热点这回事,会重新意识到,一些很小的事情,哪怕是研究一下大学里有过哪些奇葩课,人们曾经如何作弊,也都饶有趣味。如果我们能让自己首先成为一个坦然面对自己趣味的人,那么当浪潮般的“焦虑”袭来,或许也能更好地保有自己的真诚,以及。

  “金拱门”这个词在两天的时间里变得家喻户晓。它是麦当劳在中国公司的新名,虽然麦当劳在社交上解释“这一变更主要在证照层面,日常的业务不会受到任何影响”,但架不住引起一场疯狂的吐槽和热议。一家企业的更名为什么能引起这样的反响?之广之快,令人匪夷所思。单是因为麦当劳的知名度高吗?显然不是。它已经不是一个商业新闻,而是一个文化事件。

  我们用《麦当名“金拱门”,为什么你们这么关心?》这篇文章,稍微严肃地探讨一下麦当劳的问题。麦当劳代表了一种现代化的生产原则:竭力奉行高效率、可计算性(强调数量而非质量)、可预测性(强调确定性而非出乎意料)和全面控制(对员工与顾客的控制)。而在中国,它更意味了中产消费、深夜食堂、城市程度……所以,借着“金拱门”的热度,不妨一起来了解一些有趣的故事。

  前些天,一篇文章刷了屏。作者是一个5岁男孩的父母,他们说,虽然没法给孩子3万的早教班、8万的双语幼儿园、800万的学区房,但“我们愿意辞去工作,带你一起去 环游世界 ”。在争论中,网友的观点迅速发生了两极分化,赞成者认为这才是称职的父母,孩子的旅行经历比学区房重要;质疑者则认为,文章过度强调了旅行之于教育的重要性,而且实属“变相炫富”。

  焦虑、紧张的父母能培养出快乐、的孩子吗?无论是800万的学区房和20万的环球旅行,都只是父母自己的选择,和孩子的成功与否、快乐与否无关。而孩子不只需要家长耗尽所有为之营造的经历与小世界,还需要在现实中跌倒爬起,自己长大。

  最近,好莱坞制片人哈维·韦恩斯坦(Harvey Weinstein)的性侵案件备受关注,这一事件也引发了连锁反应,不少女演员站出来讲述相关经历,而被明指或暗曝的“”施行者很多都是好莱坞大名鼎鼎的导演。类似的新闻看多了,人们不免生出一种怀疑:跟普通人相比,艺术家和作家们是否更容易突破某种规矩和界限,不符合底线的“”?艺术与癫狂之间,是否存在着某种互文关系?

  有人说,艺术家们往往有个毛病,他们爱抽象的人类,但不爱具体的人。这往往使得他们面对具体的人,显得冷漠无情。今年早些时候,作家林奕含离世时,也曾引起了关于“文学”与“”的大讨论。所以,这篇文章想要探讨的就是:我们如何看待艺术家们的“罪”?

  前不久,一所学校的“减肥”课被热热闹闹地议论了几天。好像大学校园里发生的一切,都更容易成为新闻。但在调侃和段子之外,人们对大学课程的关注还因为,大学毕竟或多或少地寄托着一些理想,关涉“教育应该如何”的问题。

  这篇文章旨在探讨大学里都有过哪些五花八门、千奇百怪的课程,又为什么要开这些课程。比如爬树课、减肥课,是因为如何认识和利用自己的身体,也是一门重要的学问。木工、编织、做衣服、吹玻璃、葡萄栽培……这些“劳动”课是让学生们直接接触实物,不光动脑,还要动手。当今社会劳动分工越来越细致和明确,但是对个人来说,也是对人的功能的“割裂”,让人从完整的个体变成一个只行使某种功能的“零件”。“死亡课”、“课”,都是帮学生们明白如何更好地活着。

  在中国上映的泰国电影《天才枪手》获得不俗的票房和口碑。观众纷纷表示,没想过作弊也能拍得这么紧张刺激扣弦。但除此之外,作弊给人的“亲切”感大概也很重要。在橡皮擦上打小抄,飞鞋传答案,这些是不是似曾相识?多少年来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的作弊手段,都有哪些让人意想不到?《〈天才枪手〉:从古至今,谁才是作弊界的最强王者?》这篇推送,严肃地梳理了一下作弊问题。

  一条50厘米长宽的麻布坎肩一共了62篇八股文,著名诗人温庭筠经常给同桌考生代写文章,极为隐蔽的米粒和橡皮擦显示器,还有电影里跨越国度的“时差作弊”……作弊伴随考试和选拔而生,但无论多么为炫技式的作弊者惊叹,都不要忘记,一旦大白,只能自食其果。作弊所损害的,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基本平等。

  前不久,我们采访过文学翻译家黄灿然老师,听他讲自己一走来的故事。本周的《我有嘉宾》栏目,我们又将黄老师请来,想让大家也有机会向他提问。比如,关于翻译,严复提出的“信”、“达”、“雅”,是最为简洁且流传甚广的一种标准,但黄灿然的观点与此不尽相同。再比如,被翻译废掉的书,你或许也遇到过,那怎样的翻译才是好翻译?如何避免坏翻译?不妨点开我们的微信,看看黄老师是如何回答这些问题的。

  上周六,我们聊了一个悲喜两重天的话题:读哪本书曾让你一瞬间感到“生活真的很美好”?又是读哪本书让你感到“人生太惨太,活下去太不容易”?第二个问题,有许多位读者不约而同地回答了《活着》。--余华老师真是赚了大家不少眼泪啊。今天,我们将开掘脑洞,思考“如果可以不经过阅读,就直接将知识和思想注入大脑,你愿意吗?”

  本周“诗人读诗”栏目推荐给大家的诗作,是赵松的两首短诗《低气压》《撤退》。多数人印象中的赵松是一名小说家,是短篇小说集《故事集》的作者,但他同时也是一名诗人。听他朗读自己的诗是什么感觉?其他诗人读自己的诗又是什么感觉?欢迎

  推荐: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历史风云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