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世界历史 > 正文

史话:你不知道的中国版“敦刻尔克大撤退”:直接改变了四川还带来了火锅

类别:世界历史 日期:2017-11-1 11:15:29 人气: 来源:

  电影《敦刻尔克》正在热映,那场发生在欧洲战场的大撤退有着深远的意义。你是否知道,中国也有一次

  也正是这次大撤退, 大量的人口和、经济、文化团体迁入西南,犹如新鲜的血液,推动了川地的迅速发展,也对今天四川(包括1997年之前属于四川的重庆)有着深远的影响。

  此事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为英国保存了反力量的火种,也就依靠这34万人,发展壮大,成为日后诺曼底登陆英军的主力。

  1938年,日寇的铁蹄中国大地,东部地区的机关、工业、学校,及其各种物资纷纷向西南转移,长江成为入川的唯一通道,号称长江咽喉的宜昌,更是进川的门户。

  当时的宜昌处于一片混乱之中,街头到处是从各地撤退下来的10万人,遍地都是行李。宜宾码头上,堆满了各类设备、器材,它们几乎是中国全部航空工业、重工业、轻工业和部分兵器工业的本钱。

  于是,宜昌开始了整个抗战运输中最为紧张的一幕——当时的民生公司总经理卢作孚率领众人,仅用60天时间,便完成了人员和物资的运送。

  抗战时期,人口大量涌入四川,仅以重庆为例,1937年,人口仅40多万,到了1945年,达到了121万。

  川菜吸收了各种地方菜的特长与优点,加上四川丰富的农业物产,集各地精华的川菜就此诞生,至今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味蕾。

  于是有人干脆用箩筐,一头放些小菜,一头放一泥炉子,炉子上有分着搁置的大洋铁盆,里面翻滚着沸腾的卤汁。他们沿街叫卖,渐渐在蜀地传开。

  38年后,火锅在味道上受各菜系的影响,加以改进,为人所接受,官员、商人、文化人把这火锅店化,火锅就此繁荣起来。

  正是大量人口的西迁,改变四川人旧有的生活习俗,不仅在饮食上,而且在价值观、生活方式方面也改变着四川人。

  抗战前, 四川人的衣着服饰受清朝满族服饰的影响,男子流行穿长衫、夹衫,马甲。底层劳动人民多穿短褂,腰间束一条布带,俗称 “短打”。

  抗战时期,四川的城镇男多穿中山装、西服,蓄短发,头上不再缠布,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帽子,当然也开始流行穿皮鞋。妇女虽然以穿长旗袍为主,但以梳双辫为时尚,烫发之风渐渐兴起。

  由于各地方文化不断碰撞和交流,当时四川人的观念发生改变,四川市民平和、宽容的社会心态逐渐形成。

  1944年2月27日,重庆《中央日报 》广告版登出了这样一则启事:“萧仁源、余敏离婚启事:我俩因工作关系不能在一地同居,故协议离婚。”

  一天,有个泥瓦匠修屋顶,看到同济师生穿着白大褂,拿着刀子对台上的尸体“划来划去”,旁边还放开水。

  于是,同济医学院办了为期7天的科普展览,向当地人普及医学、人体结构和生理知识。从那以后,医学院学生拎着“骷髅头”去茶馆,当地人也都见怪不怪了。

  从1937年同济大学内迁开始到1945年同济从李庄回迁上海,同济大学工学院为抗战培养了近千名的军工人才。当时中工系统,包括鱼水雷、航空、坦克等尖端技术领域都遍布同济毕业生的身影。

  仅仅交大渝校师生之中,以后成为院士者多达21人,其中有“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我国第一艘万吨轮设计者”许学彦、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者庄逢甘、自动化工程奠基人张钟俊、“中国通讯元勋”张煦等。

  中国近代工业中,工业较集中在沿海沿江地区。四川交通不便,经济开发十分,工业化进程步履蹒跚。

  四川原有工业资本微弱,规模狭小,生产水平低下,尚处在手工业阶段,大批工厂的迁入,给落后的四川工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川在1937年前仅有工厂100家,1944年为2071家。四川经济出现飞跃式的发展,改变了中国工业布局,促进了西部工业的发展。

  也正是宜宾大撤退,让西部建立了新的工业区,尤其是以重庆为中心的兵工、炼钢等行业的综合性工业区,成了抗战时期中国的工业命脉,给前线提供武器,为抗战的最后胜利提供了有力的和坚强的后盾。

  推荐:

  

关键词:中国史话 电影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历史风云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币安app官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