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打响了中国武装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中国领导武装的新时期,标志着中国新型人民军队的诞生。
学院将国防教育纳入“十二五”“十三五”与发展规划,成立国防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学生工作处,配备专职管理人员,负责依据《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学生军事训练工作》《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学校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等文件要求,制订军事理论教学、军事技能训练、国防教育活动计划并组织实施。各系配备专职员,负责本系军事课教学、技能训练辅助、督导和国防教育活动组织等工作。
学院将国防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将军事课列入教学计划,设为公共必修课,实行分班(专业)授课,教学时数为36学时,计2个学分。从评教结果看,学生对军事课教师的评分均高于95分,对课堂教学效果较为满意。同时,学院积极与驻威部队合作,开发特色课程,增设“中国海防”“现代兵器”等选修课。
2016年,学院引进“军事理论课”网络学习与考试系统,供学生在线学习;统一编辑军事理论课学习题库,期末自动抽取试题、形成试卷,学生在线考试,并自动生成成绩。“线上线下”结合教育,打破了国防教育时空,学生的学习途径更加多元,掌握国防知识更加全面。
2017年4月,学院首届通信技术专业50名士官学生完成入伍军训考核,现已奔赴全国8个省市的部队报到。威海职业学院连续三年被确定为定向培养士官院校,先后开设计算机应用技术、通信技术和应用化工技术三个专业。
与部队结为战略合作关系,把部队文化融入学院管理之中,探索“军地协同、共建共育、分段实施、定制培养”育人模式。采用军事一体化管理,使学院教学与部队训练相融合、学习内容与工作岗位相融合,打牢学生的科学文化基础、军事素养基础和身心素质基础,目标是把学生干部打造成“将领军官”,把普通学生锻“优秀士兵”。
近三年,学院共有240名学生应征入伍。学院成立征兵工作站,实现征兵“一站式”服务。学院定期举办应征入伍咨询宣传活动,向在校生介绍大学生应征入伍的基本条件、优惠政策、具体程序等;举办优秀军人事迹报告会活动,引导学生树立“优秀青年立志从军,热血男儿精诚报国”的意识。对应征入伍学生网名、政策咨询、疑问解答、身体初检、审查、学籍保留、学费补偿代偿和档案提调等工作,专人抓专人管,一一落实到位。
2010年,学院学生军训模式,实行“带训”。“带训制”实施7年来,共训练学生4万人。
每年4月至5月,组织选拔学生;5至8月,组织学生日常训练和暑期集训,考核合格的学生,聘任为“学生军训教官”;9月,学院协调部队安排15名教官和120余名学生军训教官,共同完成新生军训任务。
“带训”是学院积极创新军训工作的新思,是巩固学生国防教育的有效载体,通过培训高年级在校学生做学生军训教官,既完成了对新生的军训任务,也进一步提高了这些学生的国防意识和军事素质,培养他们的坚韧意志和综合能力。
设立刘公岛中日甲午战争博物院、文登天福山起义纪念馆、乳山市马石山十勇士纪念馆、威海定远舰景区、荣成伟德将军碑廊等国防教育综合实践,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参观,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教育。
学院聘请驻威部队军官作为顾问,配备专门的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定期开展国防讨论、军事知识竞赛、军体拳表演赛、航模竞速赛等院级活动,吸引越来越多的青年学生参与。
抓住重要时间节点,举行国防教育活动。每周三晚自习设为“国防教育活动日”,组织学生开展“看一场抗战影片、读一篇抗战文章、唱一首抗战歌曲、听一个抗战故事”的“四个一”活动。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今年暑期,学院组织150名预备役应急分队队员赴高炮团驻地,进行为期七天的集训,进一步提高预备役应急分队军事素养和军事技能,也为他们参与2017级新生军训工作打下基础。
2016年,学院与陆军预备役高炮师某团共商,组建山东高校首支大学生预备役应急分队,面向全院招募思想素质好、身体条件好、学习成绩好的大一学生,组成150人的预备役应急分队,此举也是“带训制”的深化与提高。
预备役应急分队连长由现役军人担任,、副、副连长、排长等由学生工作处人员、各系员担任。预备役应急分队平时每周末进行常规军事素质训练,每月开展一次20公里野外徒步拉练;内务整理、衣着言行均以军人标准要求。主要负责校园内国旗的日常升降、学院重大节日和活动的升国旗工作;负责重点时间或重要场所的站岗执勤、协助安保人员校园秩序稳定等。
推荐: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