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郑州4月20日电(记者李贵刚)有着商都之誉的河南郑州近日发现一处春秋战国时期古墓群,墓内有部分人骨架呈“张嘴”“弯曲”状,郑州文物部门20日称,该墓群并非是古代战俘、奴隶地,属于常见的侧身曲肢葬式。近期有报道称,在郑州市区一处建筑工地上发现古墓群埋葬着很多“战俘”,有的人骨呈“张嘴大叫”惊恐状,有的人骨呈“扭曲”被缚状,现场“惨烈”。
中新社郑州4月20日电 (记者 李贵刚)有着商都之誉的河南郑州近日发现一处春秋战国时期古墓群,墓内有部分人骨架呈“张嘴”“弯曲”状,郑州文物部门20日称,该墓群并非是古代战俘、奴隶地,属于常见的侧身曲肢葬式。
近期有报道称,在郑州市区一处建筑工地上发现古墓群埋葬着很多“战俘”,有的人骨呈“张嘴大叫”惊恐状,有的人骨呈“扭曲”被缚状,现场“惨烈”。
郑州市文物考古院发掘项目负责人彬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表示,经国家文物局,今年3月底郑州市文物部门对此处古墓群进行了抢救性发掘。他解释称,所谓的“扭曲”被缚状,事实上属于侧身曲肢葬,就像人侧身躺一样,腿是弯曲的,是一种很常见、很正常的墓葬方式;所谓的“张嘴大叫”惊恐状,其实是墓葬埋藏时间长了,里面棺椁腐烂,经过土的长期挤压,就会使人骨变形。
目前,考古队在这处沉睡千年的古墓群已发现30座竖穴土坑墓,已挖掘完成10余座,出土了鼎、豆、壶、盘、匜等陶礼器30余件。根据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的特征判断,可以认定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墓葬。
记者20日在现场看到,每一座墓穴内均有壁龛,深浅不一的墓穴内人骨架保存完好,也确有部分人骨架头骨碎裂、侧身屈膝、手放身后。
“如果真的是古代战俘,考古发掘时会发现的痕迹。”彬介绍说,此处古墓群均有棺有椁,还有随葬品,墓穴排列有规律、有顺序,以南北向的为主,东西向的为次,而古代战俘不可能有这样的“待遇”。
彬称,初步推断古墓群属于家族墓地。此次考古发掘对于东周时期的丧葬制度、社会结构和体质人类学的研究都提供了很好的考古学资料,对郑州历史文化内涵提升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完)
推荐: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