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频道12月1 7日电(阴若天 白明山)作为仅次于战国七雄的“千乘之国”中山国,在历史上延续210年间,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它的创建者是典型的北方古代少数民族部落——白狄,但却创造了带有浓厚华夏文明色彩的农耕文明,这似乎令人费解。 13日,由日报、省委宣传部、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主办,定州市委、市承办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山文化研究研讨会在定州举行。研讨会上,多位与会专家表示,春秋战国时期,中山国是北方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交汇地带,从其创造的文明来看,中山国是我国多民族融合发展的一个样板。
从地理来看,战国中山国位于太行山东麓地带,是商遗民、晋民和狄民族长期聚集的区域,游牧文化、农耕文化都在此萌芽生长,并不断进行冲突与融合。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左玉河说,在刘向《说苑》等典籍中有“中山专行,贵儒学”等记载,战国“中山三器”上的长篇铭文中有仁德、宽厚、孝道等思想。
中国先秦史学会顾问沈长云说,在考察过中山国建立者的姓氏渊源、及相关出土文物后,可以看出,中山国对文化相当重视。它已经不复是白狄部落的国家,而是白狄部落与华夏民族相互融合后、游牧文化与文化相互交流后的国家。
专家认为,如果说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是战国时期华夏民族向北方少数民族优秀文化效仿、学习之典型的话,那么,中山国尚儒重礼,则堪称北方少数民族向华夏民族优秀文化效仿、学习之典型。
左玉河认为,中山国是民族融合的样本和典范,两种文明交流后形成的强悍豪放、悲歌、朴实稳健,宽厚的文化特性,是战国中山强大的基石,对后来燕赵文化的塑造起了积极的作用。
定州是联合国地名组织命名的“千年古县”,是省三大主要历史文化之一“中山文化”的主要发传承地。(完)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