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故事 > 正文

古代女子怎么穿最好看?(图

类别:历史故事 日期:2017-9-16 15:50:29 人气: 来源:

  原标题:古代女子怎么穿最好看?(图)爱美,人皆有之,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现代女性追逐潮流,拥

  自古以来,描写女子服饰的诗句并不在少数。《陌上桑》中写道:“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通过描写罗敷的服饰之美,侧面烘托她的美貌。李白那首《清平调·其一》中“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更是将杨贵妃的服饰及容貌的美描写到了极致。

  李汇群自小对古代文学便有浓厚兴趣,在华中师范大学取得硕士学位后,进入北大中文系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现为中国传媒大学研究院副教授。不久前,她的新书《湮没的时尚·云想衣裳》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书中系统介绍了中国古代女子服饰的类别及演变过程,并融入历史故事来加深读者的理解。李汇群说:“时尚就是这样出人意料,它出现,然后被模仿,被流行,被替代,被遗忘,转几个弯,或许又被重新寻回。”跟随李汇群的脚步穿越回古代,看看古代女子究竟如何装扮自己。

  我出生在湖北荆州一个普通家庭,小时候没什么特别的爱好,父母不允许小女孩到处乱跑,所以大部分时间都是宅在家里。父亲有藏书的习惯,我经常看书打发时间。那时还小,对文学没什么概念,只当是玩具一般,觉得无聊便看上几眼,看过也就忘了。

  七八岁时,我无意中看到一本,叫做《人物》,里面有一篇描述胡适的文章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一个刚上小学的孩子,认不得几个字,但那篇文章让我埋头读了好久。

  随着慢慢成长,我能读懂的书越来越多,才发现原来阅读这么有意思。它可以让人知道很多之前从未了解,甚至未曾想过要去了解的人或事。我发现原界那么大。

  大学选专业时,法律是我的第一志愿,但种种原因让我最终选择了中文系,一读便读到了博士。在华中师范大学读硕士和在北大中文系读博士时,我选择了同样的专业方向──宋元明清文学。原因很简单,只是单纯觉得有趣。作为普通的文学爱好者,很难从阅读中读懂有关历史深层的东西,而我一直带着好奇心,想要一探究竟,那就只能尝试在专业的道上不断求索。

  我想我是一个随性的人,只要感兴趣的事都想去尝试。写《湮没的时尚·云想衣裳》这本书是一个偶然的契机。我一位北大的同学在出版社工作,策划了一个关于古代女子妆容服饰的选题,希望由我执笔完成其中一本。我虽然是学古代文学的,但从没研究过古代女子服饰。我想这会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选题,便应允下来。爱美是女孩子的天性,大部分女生在穿衣打扮上会花费一番心思。古人的生活我们没法经历,但或许可以透过衣着,体会到她们的心思。

  如果不是写这本书,可能这些细节我也不会注意。当我了解了古代女子服饰的奥秘,再回头读那些古代文学作品,才发现有了很多更深的理解。对于从未经历过的朝代,我们总是充满好奇心,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历史总会带给我们惊喜。

  我翻阅了大量史料,发现虽然国内详细描述古代女子服饰的著作不是很多,但我们可以从许多古代文学作品或出土文物资料中,大致还原古代女子服饰的演变过程。

  中国古代服饰体系,简单来说分三大类。第一类是上衣下裳,上下分体的那种,是衣服,下面是长裙或短裙;第二类是上下连体式,最早叫深衣,后来逐渐演变为长袍以及各种各样的袍、衫之类;第三类是中国古代的鞋袜,称为足衣。

  上衣又分为襦、袄、半臂、比甲、内衣几种。襦是短衣,到腰部或再长一点,古代丫鬟给贵妇人梳妆,为了方便,襦衣要穿在裙子里面。袄是在襦的基础上衍变而来的,比襦衣稍长,比长袍略短,一般穿用于秋冬之季,如果里边纳入棉絮,就成了棉袄,纳入皮毛之类,就是皮袄。

  古代也有短袖衣服,称为半臂,通常套穿在长衫外面,从唐朝开始盛行。盛唐时期的女装,显示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华丽的风格,袒胸、裸臂、披纱、大袖、长裙,是唐代妇女最典型的着装,充分展现出女子丰腴的身姿。不过,那时只有有身份的女子才能穿开胸衫。到了宋代,袖子越来越短,受蒙古服装的影响,出现了“背心”,被称为比甲。

  在研究下裳时,我有一个很有趣的发现。下裳分为裳、裙、裤,“裳”在最早的岁月里,就是遮蔽的两片衣襟,有点儿像我们现在的围裙,不过以前的裳是两片没有缝合起来的,一片在前,一片在后,左右两边留有缝隙,方便行动。但最早的裤子是胫裤,也称为膝裤,只有裤管,没有裤裆,这样的设计使得人们坐卧行走时都要非常小心。

  “开裆裤”到了西汉中期才逐渐被满裆裤取代。先秦时期,宫廷里面也已经出现了正式的裙子,将前后两片连在一起,形制上完整统一。

  现在爱美的女孩子在穿衣打扮上会追赶潮流,将其称之为“时尚”。古代女子也同样具备对于美丽的度和对于流行的观察力。只不过中国古代是标准的农耕社会,社会流动性不强,时尚无法大规模流行。

  “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时尚如同水一般,从高处流向低处,进而慢慢渗透。在古代,宫廷就是时尚最大的发源地。古人说“女为悦己者容”,后宫的女人们为了争宠,会花大量心思在着装打扮上,自然她们的服饰也更新换代得非常快。

  在许多古典文学、历史文献中,不乏碎片化的关于时尚的记录。比如《红楼梦》,古往今来研究《红楼梦》的人不计其数,我在上学时也选修过与《红楼梦》相关的课程,《红楼梦》中经常提及对某个人物着装的细节描写,可能很少有专家注意到这些,但其中一些片段,的确可以让我们了解到明清时期女子的穿衣风格和她们的时尚潮流。

  《红楼梦》中对丫环芳官有这样的描写:“当时芳官满口嚷热,只穿着一件玉色红青酡绒三色缎子斗的水田小夹袄,束着一条柳绿汗巾,底下水红撒花夹裤,也散着裤腿头上眉额编着一圈小辫……”这里提到的“水田小夹袄”,最早出现在唐朝的中,将大量零碎布匹拼接起来做成袈裟,因为外观像水田一样,便被称之为“水田袈裟”。

  为什么中的袈裟样式会变成大户人家丫鬟的衣服?我提出一个假设──在古代,有一定身份地位的女子不能随意出门,只能出入相对封闭的场所,是其中之一。也许是在她们祈福时看到了这种袈裟,觉得样式十分新颖,便将其改良为自己的服装样式。

  《红楼梦》中芳官的衣着也或多或少体现了当时的时尚风潮,说明贾府在当时社会里处于上层地位,就连丫鬟的着装都十分新颖。

  服装在古代文学作品中还是描述人物身份地位、性格特点的辅助工具。《红楼梦》第五十一回中写道:“(袭人)身上穿着桃红百子刻丝银鼠袄子,葱绿盘金彩绣绵裙,外面穿着青缎灰鼠褂。”在古代,所穿衣服的材质和制作工艺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因为古代服装上的图案刺绣都是由人手工完成的,不像现在可以机械化批量生产,那时的富贵人家都会雇佣裁缝上门量体制衣,每件名贵的衣服都是独一无二的。

  袭人穿的这件“百子袄”就相当名贵。在明朝十三陵万历的陵墓中就曾出土过皇家百子袄,是万历的皇后所穿,顾名思义,“百子袄”就是在衣服上绣一百个小孩子的肖像,皇家百子袄上还会用金线绣一条金龙,可见这件衣服的制作工艺是多么复杂。

  这样一件需要耗费大量人力财力的衣服,却穿在一个丫鬟身上,不免让人疑惑。在贾府中,有一定的地位的夫人才能拥有百子袄,袭人身上的这件百子袄其实是贾宝玉的母亲王夫人的,因为王夫人非常器重袭人,认为她识大体又稳重,很早便定下让袭人给宝玉做妾,王夫人能将这样一件名贵的衣服袭人,可见王夫人对袭人十分认可。

  《红楼梦》中还描写了这样一个细节──王熙凤看到袭人穿着这件衣服,说自己那儿也有一件,但不知怎样搭配才好,放了许久未穿,要不也拿来送给袭人。王熙凤会这样说,其实是带着一点小心思,因为贾母和王夫人是贾府中最位高权重的两个人,王熙凤作为王夫人的侄女,自然要多揣摩贾母和王夫人的心思。王熙凤看到袭人穿着这件衣服,就明白王夫人非常看重袭人,自然她也要与袭人多多亲近。

  推荐: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历史风云网- All Rights Reserved